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信息 > 内容
社区街头,有她辛勤忙碌的身影;群众家中,有她深切关怀的话语;办公桌前,有她伏案疾书的背影……在平凡的岗位上,她发挥着“头雁效应”;作为人大代表,她架起党委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她就是天宁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红梅街道北环南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钱玉亚。
架连心桥,打造社区温情暖心服务
日常工作中,钱玉亚发挥“头雁效应”,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走进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难,利用社区扎实的网格基础优势,始终将保民生和暖民心放在第一位。在北环南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常常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认真倾听收集居民群众关于社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点关注辖区“一老一小”群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致力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稳步提升。
践新模式,写好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
2023年北环南村老小区改造完工后,居民与物业矛盾依旧是老大难问题,钱玉亚提出以“党建引领、社区领治、居民自治、物业善治、多方协治”为工作思路,以“居民要知晓、居民要参与、居民要监督、居民要满意”的“四要”机制为前提,率先在北环南村试点推行信托制物业模式,探寻从源头化解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的新路径,此意见得到采纳和落实。半年多来,物业每月在公示栏晒工作、晒账本、晒服务,业主普遍认可并乐于配合物业的工作,小区乱堆放、乱停车、绿化保洁管理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物业的投诉量同比下降50%,信托制物业模式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搭新平台,提高社区为民办事效率
如何立足本职,提高为民办事效率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信托制物业实行以来,物业、居民、自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党建+信义”治理让大家产生“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办”的价值认同,激发了小区共治活力。作为社区书记,钱玉亚牵头积极推进社区“楼道——楼栋——小区——社区”四级议事体系的构建,搭建了“主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的居民议事平台,对居民“家长里短”“急难愁盼”的问题,由居民群众提出,让居民与社区、议事代表、物业公司、物管会等相关主体面对面沟通解决,实现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社区自治新模式。截至目前,议事代表梳理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40余件,开展议事17次,解决大小问题37件,带领居民“议”出和谐邻里关系,“议”出社区治理新气象。
“当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做为民办事的‘担当者’。”这是钱玉亚扎根在基层一线的履职信条。她切实把“倾听群众关切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奋斗目标,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代表说:“心有所属,不惧路遥。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从群众需求出发,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是一名人大代表,“察民情、访民意”的履职要求与我本职工作的解题思路不谋而合,我将不断探索社区为民服务与代表履职相结合的新途径。”钱玉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