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信息 > 内容
又到一年育秧时。
5月28日,武城村新建成的育秧中心内,整条机器人育秧流水线正在流畅地进行作业。
在流水线的尽头,一台码垛机器人正“不知疲倦”地工作着,通过机械手臂不断地抓取传送带上已经制作好的秧盘,再整齐地在码放在托盘上,待放满后叉车把整盘运走,放入暗化房等待发芽。
“以前育秧,最耗时耗力的环节就是上述搬运秧盘的过程。以前两三个人、一个小时只能搬500盘,现在完全不需要人工,一个小时就能完成800盘。”武城村委副主任陈南说。
今年村里整条育秧线都进行了自动化升级:上盘、铺底土、浇水、播种、盖土、叠盘,都由机器来完成。
根据陈南测算,一亩地约需要28盘的秧苗量,如今,整条流水线一天就能完成300亩水稻田的需求,可将整个育秧的时间从过去的18天缩短为现在的10天不到。
科技助农提质增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村里投入100多万,对整个育秧系统进行了大提升。除了育秧流水线的智能化改造,秧池的构造与布局也发生了大变化。“首先是秧苗放下去和运上来的时候都增加了传送带,这样就不用人一趟趟在田中间来回走动;另外一个是使用了自动喷灌系统,下面先垫一层防潮布,上面再铺上管道,这样既能预防长杂草,又能防止排水的时候营养成分流失。”
育秧中心前不远处的秧池内,一盘盘已经长出嫩芽的秧苗绿得惹人怜爱,陈南用手机开启喷灌系统,金灿灿的阳光下,细密的水柱折射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