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信息 > 内容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已成为当前及未来阶段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2022年9月21日,红梅街道政协工委联合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围绕“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破解‘一老一小’民生刚需”议题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红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陈刚主持。
红梅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周燕介绍红梅街道“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情况。
聚焦站点建设,让社区养老更安心。近年来,我街道通过购买第三方社会服务方式,先后建立锦绣花园社区、北环新村社区、红梅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021年建成幸福红梅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精准对接多元化养老需求。街道现有 5个社区助餐点(今年将新增5个),平均每月助餐120余人,切实解决高龄老人“吃饭难”问题。今年推进常州市失能老人康复行动项目,使其在家也能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加强环境建设,让社区养老更舒心。街道在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增设“老年人优先”窗口,配备敬老专座,今年对112户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在村社区增加老年人文化建设场所,建立老年人健身活动站点和体育团队。依托村、社区每年开展老年智能手机培训2000余人次,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社会。
着眼提质增能,让普惠托育从 “有”到“优”。2022年红梅街道与可优特宝贝(常州)托育中心有限公司交流合作,成立并运营“铂雅花园托育中心”以及天宁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设有感统教室、托育教室、亲子教室、办公室、多功能厅等多个功能室,承担全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指导和监督、业务技能培训、对孕妇和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的照护知识宣教等工作。预计11月份内饰装修完工并投入运营。
打造公共空间,让“一老一小”幸福满满。2022年红梅街道在红西社区打造教育、健康、邻里、服务、治理“五场景合一”、可供“一老一小”共用的公共服务空间,整合民政、教育、医疗、妇联、人防等部门资源,建立“一老一小”综合服务阵地,营造老幼“代际融合”社区生活场景。依托 “智慧云养老”平台,为辖区高龄、失能、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实时、高效、高质的服务,成立五色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关爱“一老一小”服务活动上实打实,不断增强服务温度和厚度,让“一老一小”幸福满满。
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理事长王文红介绍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情况,并从社会组织角度出发,分享了关爱“一老一小”、妇女儿童的“硬”举措和“暖”服务。2022年9月6日,王文红带领成立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以腾讯“99公益日”捐助活动为契机,汇聚社会力量筹得善款2万余元,为困境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公益帮扶和精准救助保障。
王文红在红梅街道担任了20年社区书记,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江苏省婚姻家庭纠纷优秀调解员、常州市5A社区书记等荣誉,创新“妇女议事会制度”“三八红旗手工作室”等工作载体,带领社区党员、群众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难题,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巷总理”。退休后,王文红依然发挥余热,成立了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为弱势群体发声、发力。
参会人员围绕“一老一小”议题谈感受、提建议。
北环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副理事长王海英:北环新村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对3000户居民挨家挨户征求意见,不少老年人建议在2楼、4楼平台加个便坐,方便爬楼中途休息。
翠南社区党委副书记、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理事孙玲玲:翠南社区围绕“一老一小”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后续将进一步探索老幼代际融合,实现优势最大化。
潘味面店经营者潘安菊:作为送餐定点单位,不计利润保成本为老人提供健康饮食,建议街道圈定一固定送餐点,再由社工领取派送,有了富余时间就可以加大备餐量。
为老志愿者朱慕天:作为支部书记成立了一支43人在内的志愿组织,心系社区、发挥余热,做邻居的贴心人。街道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修“眼下”思“长远”,改出了“一老一小”新生活。
天宁区秋彤护养中心院长、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理事邵莺:作为养老机构负责人平时主要负责“老”“小”作为未来的希望更要多加重视。作为企业家回归社会、热衷公益才是价值所在。
此次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注册资金3万元,由发起人邵莺全额捐赠。
天宁区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陆红菊:红梅医院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社区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今年将开展一系列义诊活动,此外联合红西、北环、假日社区,为48名半失明老人评估免费上门医疗服务。
常州市众柴公益研究和发展中心社工督导朱珕佳:老幼代际融合模式的推进实施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资源利用,以“一老一小”带动整个家庭。
天宁区妇联副主席吴逸飞:希望社会组织能够立足红梅,辐射全区,作为主管部门将定期召开议事活动,倾听“一老一小”微心愿。
红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陈刚:街道借助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了部分“一老一小”需求问题,后续也将商讨老年食堂的可行性。“一老”在于服务和沟通,“一小”在于教育和培养,街道将协调社区、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引导建设理念可持续、样本可复制的老幼“代际融合”社区生活场景。
陈刚表示,希望各位能够扎根红梅、深耕社区,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为红梅、为天宁多尽发展之力。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一直是千家万户关注的民生问题。为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红梅街道充分挖掘辖区资源,以社区为依托,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发动各行各业志愿者,通过一项项暖心举措,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现“大社区”对“小家庭”的有效支持。今后街道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小”两个特殊群体,不断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会上,天宁区妇联副主席吴逸飞为天宁区馨禾妇儿之家授牌。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