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政策解读 > 内容
一、起草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9〕1645号,以下称《指导意见》),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苏发改农经发〔2020〕807号)精神,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推进全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2021年起在郑陆镇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改革试点。2022年拟在去年工作基础上,不断拓展试点范围,巩固试点成效,出台《天宁区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2年度)》,明确2022年重点任务和思路。
二、起草过程
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借鉴《天宁区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1年度)》精神,征求了郑陆镇以及教育局、民政局、住建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文体旅局等多部门的意见,形成《天宁区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2年度)》。
三、主要内容
《天宁区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2年度)》主要围绕主要原则、工作思路、重点任务、方法措施4部分展开。
主要原则包括坚持城乡融合思路;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坚持主体责任落实;坚持建管协同推进。
工作思路是按照“政府主导、落实责任、谁受益、谁维护”的总体要求,聚焦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的“三个有”;突出明确管护范围、明确管护权属、明确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资金、明确管护任务等“五个明确”;创新专业管护、市场化管护、自行管护等“三个模式”,在坚持原有管护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现有管护体系,采取条块结合、逐步推进等原则总结经验和做法,逐步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改革落到实处。
重点任务包括:
1.拓展试点范围。按照资金和项目匹配的原则,逐年选择重点任务,纳入考核组织管理。2022年聚焦社区服务类、文化类、体育类3类重点行业,黄天荡村、 三皇庙村、 梧岗村3个重点示范村,黄天荡党群服务中心、三皇庙文体广场、梧岗村综合文化中心3个重点示范点,细化制定管护标准,优化管护制度,逐步推进改革。
2.明确管护资金。市、区两级分别配套300万,用于补助管护资金不足部分。郑陆镇全面梳理各行业现有资金来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维修管护的投入力度,形成一套管护资金保障体系制度,确保管护资金落到实处。
3.健全管护队伍。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点、管护工作实际需求,按行业确定管护主体,做好管护队伍组建管理工作,组建专职、兼职等管护队伍,探索建立以志愿者、老党员、村组干部、环卫员为主体,公益为主、报酬为辅的工作模式,设立道路、水利、卫生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等管理员,并加强管护人员培训指导,确保满足管护工作要求,确保“事有人办”。
4.建立管护制度。立足长效管理,按照镇级抓管理、村级抓落实的原则,逐个行业、逐个类别,制定管护制度,构建政府指导、村级负责、村户联动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分级负责,规范运行,形成一套管护制度责任体系,确保“责有人担”。
5.健全考核制度。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成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考核小组,对年度试点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各行业主管部门适时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检查督导,郑陆镇将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纳入村(社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制定相关考核细则,确保各项试点任务平稳有效落地落实,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运行。
6.深入总结试点经验。认真总结天宁区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采取条块结合、逐步推进等原则总结经验和做法,形成长效管护体制。
方法措施包括:
(一)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二)一行一策、分步实施。
(三)加强指导、大胆实践。
(四)梯次展开、扩大范围。
(五)总结经验、完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