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信息 > 内容
青龙街道,因青龙桥而得名。位于常州市东部地区,户籍数约12000户,常住人口2.9万,暂住人口3.8万,是一个典型的撤村建居型街区。一直以来,青龙街道都存在弱势群体中吸毒人员多,毒情形势重、禁毒难度大等问题。为了把青龙建设成和谐稳定的美好家园,青龙街道综治办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积极推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治帮扶工作,努力打造“平安、温暖、美丽、精彩”的青龙形象。
广泛宣传,让毒品预防教育深入人心
为有效控制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总量增长,综治办坚持源头治理方针,扎实做好禁毒宣传教育,让毒品预防教育知识深入人心;牢固树立社区居民拒毒防范意识,大力提高公众识毒防毒能力,努力铲除毒品滋生蔓延土壤,引导广大居民共同维护社区安宁。
在广泛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综治办印制3万余份毒品预防教育读本,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明确告知国际国内及区域毒情形势,详实介绍关于毒品滥用的基本常识及危害,悉心教授辨别吸毒行为、正确用药的方法,厘清吸毒具有减肥功效、偶尔吸毒一次不会上瘾、种植罂粟观赏不犯法等禁毒理念上的误区。同时,通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江苏省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号召社区居民争做知法守法的正义人。另外,综治办以一年一度的常州市禁毒知识竞赛作为禁毒宣传教育抓手,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通过竞赛进一步明晰社区居民对毒品形势与防范知识的认识,强化拒毒防毒识毒的意识与能力。近两年,综治办均组织万余名居民参加知识竞赛,参与人数在全市各街道(镇)中位居前列,社区居民的禁毒知识知晓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为贯彻落实“6.27”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有效遏制青少年群体新滋生吸毒人员的产生,综治办还与辖区各学校联手,积极做好“禁毒校园行”活动,加大对青少年学生的禁毒宣传与教育力度。例如,与二十四中天宁分校合力承办“青龙杯”天宁中小学禁毒动漫手绘大赛,打响了“青龙”禁毒宣传教育品牌。
严厉打击,让涉毒违法犯罪无处遁形
为努力遏制毒品违法犯罪势头,严防制毒窝点、贩毒通道、吸毒藏地产生,综治办联合青龙派出所加大对辖区内中小型宾旅馆、“城中村”、出租屋等重点场所的排查整治力度;加大对涉毒违法案件与脱管失控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发廊足浴、KTV、网吧从业人员的网上比对、飞行抽检,并对预警人员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尿检。当前,依托强大的公安执法力度,全街道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脱管失控率仅为2%。
阳光工程,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
为严防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现象的产生,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维护社区长治久安,综治办联合青龙派出所加强“阳光工程”平安青龙建设,整合各种资源,搭建社区民生保障联席会议服务平台,联合做好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扶救助具体工作,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融入社会。
借助“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综治办建立了对接机制、后续帮扶、阶段巩固等延伸措施。通过“六位一体”延伸帮扶组织结构和服务平台,抓好“个人、家庭、社区”三个关键要素的结合,落实“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心理矫正、帮扶救助、就业指导、宣传教育”六项具体措施,加大了对辖区内每位吸戒毒人员身体情况、家庭结构的排摸,摸清了辖区吸毒、戒毒人员底数,为实施动态和静态对接帮扶和跟踪服务奠定基础。对于重点管控对象,综治办按照“管控帮教与民政救助相结合”的机制,落实具体管控措施和方案,通过关爱与救助提高了管控的有效率。同时,综治办还组织有职业技能需求的戒毒康复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及加大与爱心企业的联系,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根据连续3年跟踪统计,目前青龙街道累计有129名吸毒人员未出现复吸现象,有力促进了整个社区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