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信息 > 内容
他们打小就生活在常州,但他们没有本地户籍……
他们不会说常州话,家乡话也说得“磕磕绊绊”了……
他们是所谓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他们是丽华一村社区“EQ小板凳”的学员……
他们今天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毕业证书,即将进入中学就读。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他们将告别小板凳,进入一个更大的“课堂”……
这已是从丽一社区“EQ小板凳”走出的第三批小学毕业生了。
翟同学是他们中最早加入辅导班的。当初是被他哥哥“连骗带哄”给拽了进来。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兄弟俩得以在放学后同处一个课堂,哥哥也不用担心放学后弟弟不做作业,不见踪影了。
翟同学习惯了放学后撒欢似的玩。进入小板凳后“碰上”了各种各样的规矩,还有志愿者监督着完成家庭作业,他像“抽筋剥皮”般的难受和不自在,几乎每周都要跟志愿者玩一回“不辞而别”,每周都有同学“举报”他没完成家庭作业而被老师请去“单独谈话”。
在几乎整整大半年的时间里,家庭作业遇到问题不是“留白”,就是“随心所欲”写上几笔交差,从不开口请教志愿者。
针对他的情况,小板凳的志愿者除了鼓励还有耐心。终于有一天,志愿者们等来了翟同学的主动询问,终于守到了他不再缺席,不再被老师“额外照顾”。
马同学是一拨人中最晚进入小板凳的。在众多志愿者眼中,他是一位“小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平日里,马同学很少说话,即便开口也是寥寥数语,眼睛也总是试图避开对方。但他常常第一个完成作业,下象棋也是“速战速决”。
这次小升初考试,马同学的成绩用他妈妈的话说,多亏进了小板凳,有很大的进步。平均分数超过了九十分。
他父母现正为了是服从安排还是择校而纠结着。然而马同学一如以往的淡定,他私底下告诉志愿者,无论去哪个学校,今后都会认真读书,关键在于自己。
2017年7月5日,包括马同学在内的八人拿到了小学毕业证书,他们也从小板凳结业了。
就要离开小板凳的同学们来向志愿者辞行,志愿者给每人赠送了一支笔和一本记录本以作留念。记录本的扉页上写着如下话语:懂得感恩,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