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信息 > 内容
同年同月同日生,是一种难求的缘分。如果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一个与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相知相伴,这是何等的缘分?
在天宁区兰陵街道工一社区,86岁的唐炳南和老伴孟祥官就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俩人出生于1932年1月5日,结婚65年来,他们用“零”吵架诠释他们坚贞的爱情。
两人的老家,都在武进,也都是16岁离开老家去工作的,唐炳南到上海学模具,孟祥官进了常州的纺织厂。
本以为生命中不会交集,却还是相遇相识。经人介绍,两人通信两年后于1951年1月25日结婚。
“结婚6年后,我们才知道彼此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由于唐炳南不在常州,结婚证是委托亲戚代办的,交两张照片就行了。那时的结婚证不像现在,要写明出生年月日,只要写清年份。所以两人只知道对方属羊,同岁。
婚后6年,唐炳南调回常州,在一次偶然交流中,双方才知道两人生于同年同月同日,当时感觉这就是缘份。“不过不晓得谁先出生,因为都不知道时辰。”
即使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的性格还是有很大差异,一个外向,一个内向。但两人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大事商量,小事各自作主,彼此不干涉,结婚65年来基本没争吵过。即使有矛盾,总有一个人会选择沉默。
时间长了,连三个孩子也摸熟了父母的性格。“外向的妈妈,如果话少了,就说明单位压力大;内向的爸爸,如果话多了,就说明一切都顺利。”
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夫妻俩一起当上了厂长。唐炳南任半导体厂厂长,孟祥官做了常州帆布厂厂长。
“孩子上幼儿园时就是全托,上小学时,双方父母一个月交替一回,来我们家帮着烧饭、接孩子。”
结婚65年,日子似水流年。唐炳南形容自己的生活,就是“送走了4位老人,带大了8个小孩”。
除了自己的3个孩子外,唐炳南弟弟的2个孩子、孟祥官弟弟的1个儿子,还有外孙女、孙女,都是夫妻俩一手带大。
说话间,唐炳南经常习惯性的摸摸孟祥官的头。“这些年,都亏有了她。”
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而老两口也开始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吃过早饭,一定会同去买菜,菜场很近,但两人故意绕个大圈,只为相互搀扶着散步锻炼。
“以后啊,要是老得走不动了,我们就去敬老院。尽量不给小辈们添麻烦,他们压力也大的。”
戴着一样的帽子,吃着一样的饭菜,看着一样的书报,两人越来越有默契。有一次社区组织上门体检,医生惊奇的发现,夫妻俩后背脊骨的走向都是一致的。
“人以正为贵,家以和为贵。” 唐炳南家现在是四世同堂,他说,双方父母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我们要把好家风代代传承下去。(凃贤平 张建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