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天宁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天宁区卫健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市委“532”发展战略和区委“3511”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健康天宁建设,现就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总结计划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领航,筑牢卫健发展根基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首位意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进一步完善卫健系统党建工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力拓展全系统党建理论武装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学习+宣讲”互促,推进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党内集中教育相结合。组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6次、专题研讨交流3次,邀请党校讲师讲授专题党课3次。深入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2次、参观廉政教育基地2次。筑牢基层医疗服务主阵地,做优“守卫宁”“卫宁疾行”等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融入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社区义诊、健康讲座、“公卫”结对帮扶活动10余次。
二是大力推动行业正风肃纪。将巡察整改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引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契机,坚定不移落实主体责任,根据区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明确具体整改举措117条。锲而不舍强化监督制约,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召开2024年全系统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开展“清风养正,常有健康”行业管理专项行动,组织各直属党支部书记、全系统单位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凝聚全社会力量,选聘15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卫健系统行风监督员,进一步强化对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卫生健康行业环境。组建卫健财务指导团队,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规范化提升专项督查,发现并整改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8类问题116条。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联合区审计局启动2024年卫健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对各基层单位财务、业务工作开展全面、系统的“内部体检”。
三是广泛树立卫健良好形象。把握主方向、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战,在凝聚社会共识、展示行业形象上取得积极进展。加强卫健宣传阵地建设,积极探索舆论引导新思路、新方法,搭建微信公众号“健康天宁”宣传矩阵,发布健康宣传稿件600余篇,4篇稿件被《学习强国》平台录用,其中《李炯:“话唠医生”甘当居民健康守门人》一文阅读量10万+,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以“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组织开展“5.12”国际护士节系列庆祝活动,举办“医路巧手”天宁区青年护理技能大赛,评选10名“2024年度优秀护士”,尽展我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执业”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
(二)坚持人才强卫,推进多元人才引育
一是引育并重,分层优化干部队伍。分层分类实施干部引育培养,启动大学生村医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发布岗位30个;引进高层次、紧缺型人才5人,其中编外4人,编内商调1人。深入实施干部队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组织“医路向心 赋能提优”第一期中青班成果展示会暨能力比武大赛,14名中青年骨干各展风采;组织9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 卫生健康赋新能”集中培训;选派45名党员干部赴浙大参训,深入学习浙江医疗先进经验。
二是选优配强,加强人才交流轮岗。统筹做好干部选任培育,把稳干部成长“方向舵”,先后提拔“85后”副科级干部2名,公开遴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长(主任)助理3名,选派9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班子副职交流轮岗。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人才遴选工作,公开遴选区级骨干人才63人,并推荐省级骨干人才19人。开展全系统青年干部人才上挂、下沉、横向流动“三向”交流挂职(跟班学习),第一批交流到岗21人。
三是政策引导,提高基层吸引力。释放人才引育“磁吸力”,以党管人才为统揽,优化人才引育环境。制发《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天宁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的通知》等人事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人员总量控制和人员准入管理。创新基层机构人员总量核定、岗位聘期管理等机制体制,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最新标准,扩增基层专技人员聘用制岗位300个,切实增强基层机构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坚持改革强基,实施基层提优工程
一是全面落实相关机构改革要求。认真贯彻区委决策部署,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高质量落实卫健系统相关机构改革任务,着力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并确保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干劲不减、质效不降。顺利完成老龄办整体划转,妥善做好职能、业务交接工作。组建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圆满完成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有机整合和高效运行,系统重塑疾病控制、卫生监管、行政执法等职能定位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
二是持续深化“常有健康”改革创新。加快落实《天宁区深入推进“常有健康”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与市中医院、市三院协同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推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专科人才双下沉,年内实现医联体内人才“双向”交流39人,新建专科医联体2个、联合病房1个。大力推进医防融合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搭建1个公卫专家、1个公卫联络员、1个基层机构联络员和N个公卫指导团联动的“1+1+1+N”医防工作体系,公卫医师全面融入家医服务团队,为就诊居民开具“防病处方”,开展个性化防病指导和健康教育,积极探索“一病一策”的“筛防治管康”医防融合全流程服务模式。
三是全面推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聚焦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积极建名院、创名科、树名医,截至5月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医疗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8.1%、32.6%。推动基础设施再提档、再升级,正式运行郑陆镇卫生院新综合楼,启动雕庄、天宁卫生中心改造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茶山、青龙卫生中心改造工程。对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进一步加强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高标准打造郑陆镇卫生院健康体检中心、消化内镜中心,依托城市医联体重点发展骨科联合病房,引进并常态化开展骨科四级手术项目。进一步擦亮基层“专科群”品牌,兰陵中心疼痛科、红梅中心口腔科、青龙中心风湿关节病科入选市级基层特色重点科室。在郑陆镇卫生院、青龙卫生中心等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7个孟河医派名中医工作站,市名中医定期坐诊带教,服务群众2200余人次。
四是持续强化医疗卫生数据赋能。全面推进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化二期建设,建成天宁区卫生健康私有云和千兆卫生专网,顺利迁移核心业务系统并对照三级等保标准完善网安维保。建成覆盖全区的区域检验云平台,进一步贯通全区检验检查数据,实现诊疗检查结果全区实时查询互认,推动全区医疗卫生业务进一步“提速扩容”。启动以数据归集应用和移动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医疗项目,试点推进病案管理、医防融合、药事管理和移动家医、移动护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
(四)坚持优质优享,深耕健康惠民实事
一是高标准供给公卫服务。按照人均不低于103元的标准筹措项目经费,高水平实施1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聚焦群众健康需求,发展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推出个性化签约服务包20余种,全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41.55%,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超75%。筑牢妇幼健康安全保障防线,开展妇女“两癌”筛查12210人,完成儿童视力筛查与建档17078人,创新开展孕产妇抑郁症筛查干预5995人。
二是快步伐推进民生实事。高效推进年初既定七类14项民生实事,按时序推进儿童友好医院、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完成产前筛查696人、新生儿遗传代谢筛查1955人、0-6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一体化初筛8871人。为1416名适龄初一女生接种HPV疫苗。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保健指导等健康服务4.19万人。加强专病筛查,为59134名原发性高血压、19924名糖尿病患者提供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服务,开展高风险人群动态心电图检查266人次。
三是实举措落实健康惠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累计办理各类卫生行政许可1700余件。通过送法上门、报告解读、专业指导以及搭建预警平台等方式,开展拟上市企业“服务532,助企IPO”服务6家,为企业上市保驾护航。启动“医企携手、健康共建”项目,“组团式”提供上门服务,精准匹配供需,医企联动编制“供需调查清单”和“助企服务清单”。对接辖区10家规上企业,实施企业健康促进行动,聚焦职业健康管理,为企业及职工提供“两指导一关爱”式服务。
(五)坚持关心关爱,做优“一老一小”服务
一是提升托育服务品质。坚持普惠托育优先发展,新建兰陵街道浦南社区托育点,申报省普惠托育机构2家、省社区托育示范点1个,新增幼儿园托班18个,提供托位360个。与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托育产业学院合作,在青龙街道阳光龙庭社区试点打造“宁馨托”社区服务驿站。发挥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向日葵亲子小屋”、优生优育指导中心等阵地优势,开展早教体验、育儿沙龙、入户指导、优生优育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托育活动。
二是推进银龄关爱工作。联合市二院在青龙中心开展老年人“脑健康”项目,配合做好认知障碍筛查与干预适宜技术推广,提升老年人对认知障碍类疾病的防治知晓率。在茶山街道清东社区、清三社区试点开展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与干预工作,共筛查500人。郑陆镇卫生院开展安宁疗护规范化病房建设,选派医务人员参加全省安宁疗护工作培训,打造“宁馨病房”。
三是搭建暖心服务平台。规范运行农村奖扶、特扶“两项”制度,及时完成计划生育特扶金提标工作,上半年已奖扶6978人、特扶1893人,登记一次性奖励对象5641人。发挥“春晖家园”作用,上半年“暖心行动”走访慰问737人,举办“芬芳共庆妇女节”“植一片翠绿 品古镇风韵”植树节、“幸福春晖 与爱同行”集体生日会、“浓情端午,‘粽’享温情”等各类关爱活动30余场。
(六)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健康融入所有
一是打造健康促进样板。将健康融入生活,在兰陵街道浦前社区建设天宁区首家社区健康教育基地,组建“天宁区健康教育讲师团”,开发精品课程42节,探索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行动,已开展健康讲座132场、公众健康咨询活动84场,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4万余份,惠及群众6万余人。开通“东坡健康科普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健康信息162篇,累计阅读量2万余人次。以“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为主题开展第36个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举办现场活动1场,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160余次,健康干预1万余人。
二是筑牢疾控监督防线。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性传染病防控水平,开展各类业务培训120余人次。严密做好传染病监测预警,及时处置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调查控制辖区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传染病疫情20起,报告及转诊疑似肺结核病例401例,开展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干预5990人。实施粉尘健康危害早发现专项行动,督促77家涉爆粉尘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申报率95%。以专项行动为突破,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依法执业、涉水产品等专项检查7个,监督检查200余户次,立案24起,结案13起,罚没金额79万余元。受理投诉举报66起,及时调查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三是严守安全生产红线。紧绷“安全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排查整治行业安全风险,切实守牢安全红线。印发《天宁区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成立行业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要求。从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校验工作入手,严把安全关,审查医疗机构消防许可资料56家。紧盯薄弱环节,开展危化品、防火门、燃气安全等专项治理行动6个,采取“四不两直”“交叉互查”“专题督办”“回头看”等方式,形成节假日必查、平时抽查、特殊时期随查的工作机制,共督查医疗机构120余户次,发现整改问题180余处。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将继续创新实干、聚力攻坚,抓落实、促发展,暖民心、惠民生,在如下三方面再出实招,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着力人才赋能,打好“持久战”
一是完善人才引育工作体系。持续调整优化人才引育奖励优惠政策,严格标准、规范审核、足额兑现。强化公开招聘、长期招聘、校园招聘、考察商调相结合的引才、招才工作机制,用好聘用制岗位“同工同酬”政策,切实提高专技人员招录率。广泛推广评先创优制度,常态化参与区级“领军人才”竞选,深入开展“医路妙手”等先进典型选树,营建人才良好工作环境。
二是深化人才分类培养计划。开展院长(主任)集中业务轮训,开办“一月一期”院长(主任)论坛。联手南医大深化“医校合作”,系统培养第二期中青年骨干不少于20人。借助区域医联体资源,梳理重点发展专科,结对培育专科团队带头人不少于5人。深化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一体化管理,通过现场带帮教、升级村医执业资格、引入大学生村医等多元形式,持续壮大村医实力。
三是实施育才用才留才项目。统筹考量基层机构干部梯队“衔接度”,不断充实管理人才储备。开展新一届省级专业技术骨干人才评审,厚植专技人才优势。广聚多元资源,利用挂职锻炼、轮岗交流、跟班学习、专业集训等方式,推动系统内各类人才“三向”交流不少于100人,持续提升综合能力。落实人才引育奖励政策,奖励高层次紧缺型人才4名。试行专技人员高级岗周期性大轮聘,拓展职业发展平台,激发人才队伍新活力。
(二)着力破局立势,打好“攻坚战”
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联动市中医院、市三院全力推动城市医联体实体化运作,着力在资源共享、专科共建、人才共培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一体化发展,构建医联体内分级诊疗新格局。探索城市医联体内统一慢性病、常见病药品目录,推进上级医院药物制剂在城市医联体内流通应用。
二是不断深化医防融合内涵。加快医防协同融合工作体系改革,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深度融合。加强专病筛查,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服务。建立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片区责任制,完善网格化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健全医防融合考核方式,推动将慢性病管理、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等监测指标纳入城市医联体绩效考核。
三是全面提升家医服务质效。实行“家医资格”准入制和“家医团队”定制化,引导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优秀专科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围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畅通家庭医生首诊、双向转诊服务通道,加快推进移动家医服务,年内建设家庭病床100张。建立以签约质量、服务效果、服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持续完善“不低于70%用于人员分配”的家医签约服务激励机制,推动家医服务提质增效。
(三)着力创新发展,打好“突破战”
一是提质健康天宁建设。履行牵头抓总职责,持续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促进、全民健身等27项健康天宁专项行动。巩固扩大卫生创建成果,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挖掘健康天宁内涵,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大力开展健康单位(机关)、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挖掘培育各类健康细胞建设样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夯实健康天宁建设微观基础。
二是提级行业综合治理。开展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发展、基层机构医疗质量提升年等专项行动,督促全区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普法宣传、警示约谈和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深化“信用+综合监管”工作,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公示应用,促进医疗卫生行业规范发展。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专项督查和“回头看”等检查形式,对卫生健康领域的安全隐患开展定期再摸排和整改再落实。
三是提速医企健康共建。加快创新实施“医企携手、健康共建”项目,整合市、区优质医联体和特色专科资源,“一企一策”个性化定制惠企清单,为企业提供职业健康“一站式”、医疗健康“管家式”14项综合服务。聚焦生命健康,提供预防、体检、诊疗到康复的全周期医疗服务,实现健康管理“服务到家”、专病诊疗“精准定制”、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聚焦职业健康,开展从技术指导、普法培训、专项体检到能力提升的全链条助企服务,推动企业依法合规健康发展。
(此件部分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