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在数字化转型与法治化建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天宁区数据局作为统筹区域数据治理与提供政务服务的核心部门,承担着双重职能,既要通过打通数据壁垒,优化服务流程、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等工作,为群众与企业提供高效合规的政务服务,又需以法律法规为支撑,推动数据安全、经营主体规范运营等法治要求落地。区局立足职能定位,以“普法强认知、贯法促落地、用法解难题”为核心路径,将法治建设深度融入政务服务、企业服务、数据治理等全域工作,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法治实践样本,为辖区经营主体稳健发展、居民权益保护筑牢法治屏障。
一、普法:创新形式、精准触达,让法治知识“活起来”
近年来,天宁区数据局以深耕普法宣法作为法治建设的前提,摒弃大水漫灌的传统普法模式,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设计差异化宣传方案,通过“场景化、互动化、数字化”手段,让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易懂、企业能用的实用指南。
(一)聚焦企业需求,开展滴灌式普法,围绕企业经营中的法律痛点,天宁区数据局精准匹配宣传内容,确保普法按需供给。2024年7月新《公司法》实施后,我局迅速组建专业宣讲团队,分阶段、分领域开展企业专场培训。先后走进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天宁城发集团开展专题培训会,邀请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黄建文教授等专家,结合“注册资本认缴期限调整”“董事会监事会设置”等企业高频关切点,通过新旧法条对比、典型案例剖析,解读公司资本制度完善、股东权利保护等核心内容,累计覆盖企业管理人员超200人次,帮助企业快速掌握合规运营要点。
(二)贴近民生场景,开展沉浸式普法,针对居民、老年人等群体的法律需求,天宁区数据局将普法融入日常场景,让法治宣传看得见、摸得着。在政务服务大厅利用LED屏滚动播放“养老反诈”“防范非法集资”微视频,将“高额回报陷阱”“钓鱼链接识别”等法律知识转化为“家常话”;针对老年人办事需求,窗口工作人员在服务中同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内容,引导老年人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习惯,全年累计服务老年群体超1200人次。
二、贯法:健全机制、优化服务,让法律落地“实起来”
区数据局以“制度+服务”双轮驱动,将法律法规要求转化为具体工作流程,确保新法落地不打折扣,为企业群众提供合规、高效的政务服务支撑。
(一)完善工作机制,筑牢贯法制度防线,针对新《公司法》《江苏省数据条例》等法规实施后的工作调整,天宁区数据局第一时间健全配套机制,建立“政策解读—业务培训—指导反馈”的闭环机制,在新《公司法》实施前,组织行政审批科工作人员开展内部培训,重点掌握“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国家出资公司组织机构设置”等新规,实施后,登记窗口人员对企业申请材料中需按新规修改的文书内容提供一对一指导,确保企业登记符合法律要求。
(二)优化政务服务,打通贯法“最后一公里”,区数据局始终以法律要求为导向,升级服务模式,让企业群众在办事中感受法治温度,推广数字化服务工具,在新《公司法》宣传中,同步推广企业“全链通”办事平台、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指导企业通过线上渠道办理登记、备案等业务,减少线下跑动,并设立公证服务窗口,将公证服务引驻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窗口咨询解答为企业进行法律问题风险排查、协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难点,以预防纠纷为主,持续跟踪回访、精准服务。
三、用法:解决诉求、数智赋能,让法治成果“用起来”
运用是法治建设的目标。天宁区数据局秉持“以用促效”理念,将法律法规作为破解企业难题、保障居民权益的关键抓手,把相关条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指导,切实提升法治实践效能。
(一)用法转化条例应用,提升实践效能,依据今年4月正式施行的《江苏省数据条例》第53条中“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的明确要求,我局以“AI+政务服务”为核心抓手,创新推出政务数字人“天天”与“一号应答”智能客服系统,该系统依托自然语言交互技术,实现“边聊边办”服务模式与7×24小时全时段响应,有效破解传统政务服务存在的时段受限、办理效率低、多服务号码难记等痛点问题。同时,通过整合10个部门的政务资源,构建“单号码接入、智能转接、精准指引”的服务体系。
(二)用法保障民生权益,破解生活难点,围绕居民在数据安全、消费维权等方面的诉求,天宁区数据局以法律为依据,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2025年6月“安全生产月”期间,在红梅公园开展网络数据安全宣传活动,针对“钓鱼链接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结合《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条款提供实操指导,现场帮助200余名居民检查手机安全设置,拦截潜在诈骗风险。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