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城乡环境大整治工作部署,聚焦“三容三貌”突出问题,精准施策、聚力攻坚,有力有效推动乡村环境向美蝶变更新,截至8月底,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一)管理机制持续完善。建立“面上统筹、点上攻坚”管理体系,面上,制定以“三容三貌”焕新为主攻方向的乡村环境大整治工作方案,做到管理范围“广”、重点任务“实”、整治要素“全”;点上,出台《天宁区河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实施河道畅通、河面整洁、河水达标三大行动,补齐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短板,保障乡村环境精细管理、精品提升。
(二)问题查改有力有效。组建区镇村三级巡查队伍,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问题、重要诉求,常态化开展走访巡查,交办并整改乡村环境问题346处。推进整改市级曝光问题35处、日常巡查问题94处,整改率100%。
(三)重点任务实现突破。深化“存量垃圾清零、公共空间焕新、田容田貌更新、农村公厕提质”四大行动,累计清理生活垃圾、存量垃圾6.166万立方米,拆除乱搭建、乱堆放1010处,清理残垣断壁24处,拆除简易看护房32间,累计新(改)建III类以上农村公厕103座。累计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个、市级3个,建成市级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41个。
下一阶段,我局将进一步巩固现有乡村环境大整治工作成效,正视问题、攻克短板,以奋勇争先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紧盯考核目标,对标对表精准发力。一是在减少“问题数”上动真格。村容村貌方面,重点加大“村庄清洁”行动力度和范围,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零星垃圾、积存垃圾、建筑垃圾,及时清洁垃圾分类装置(垃圾桶、垃圾亭等),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加强农村公厕管理,确保内部干净、整洁、无异味,化粪池盖板完好、无渗漏,消除旱厕、露天粪坑;强化公共空间治理,清理整治乱搭建、乱堆放、占用公共空间违规种养等行为。田容田貌方面,重点深化看护房清理整治,着力消除环境和安全风险;加大“两废”回收力度,及时清除田间各类垃圾,发动种养农户整理农业生产区域物料堆放,打造整洁有序田园环境。水容水貌方面,重点加强农村河道、河塘沟渠长效管护,保持水体清洁、无异味、无大面积水草、漂浮垃圾等,无岸坡垃圾、乱堆放、侵占河道等情况,消除黑臭水体。二是在保持“整改率”上见实效。一方面,落实问题整改要“快”,一般性问题要确保7天内整改到位,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申请延期整改;另一方面,点上问题整改标准要高、要“彻底”,杜绝虚假整改、随意整改,确保整改率保持100%。三是在控制“回潮率”上出实招。在保持“整改率”基础上,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同时,加强已整改问题监督巡查,及时纳入各村长效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各类问题不回潮、不反弹。
(二)紧盯年度任务,攻坚克难加速推进。一是提速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横沟二期、粮庄桥村212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年内完工。推进九洲淡水渔业产业融合示范工程,年内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300亩。二是深化和美乡村创建。推进“1镇9村”省、市宜居宜业和美镇村建设,年内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个(横沟村、梧岗村、黄天荡村),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镇1个(郑陆镇)、和美乡村6个(三皇庙村、黄天荡村、牟家村、施家巷村、梧岗村,武城村)。三是提级全域环境风貌。推进各地结合乡村环境大整治,接续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健全、环境风貌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
(三)紧盯长效管理,健全完善管护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机制。建议各地参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标准、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建设标准,结合村庄规划及发展实际,建立乡村环境分类管理标准,一般村做到干净整洁有序,重点村在此基础上提标建设,梯次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更新。二是进一步完善问题巡查机制。建强村级巡查队伍,明确问题巡查标准、频次、范围,常去问题多发区域、常巡关键领域突出问题,消除卫生死角、管理盲区,推动乡村环境长治长效。三是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环境整治的最直接受益者,也是最有效管理者。各地要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探索建立有效机制,发动群众参与家前屋后、田间地头、公共区域环境整治,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