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教联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构建更科学高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于5月17日在常州市龙锦小学顺利举行。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联体’协同实践创新”为主题,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主办,常州市龙锦小学承办。
出席学术年会的领导有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顾春明,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会副理事长李亚娟、徐万田、刘健,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文秋,天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曹瑜,天宁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薛文兴,参会人员有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会员,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基地学校代表,天宁区学校骨干班主任教师二百多人。开幕式由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任洁主持。
曹瑜致开幕词,她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常州天宁崇文重教的历史传承,以及新时代教育的丰硕成果。她指出年会以“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联体’协同实践创新”为主题意义重大。天宁区将以年会为契机,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深化“家校社教联体”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助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朱卫国作了大会讲话,他指出党中央重视家庭教育,江苏在该领域探索创新,立法、政策、服务全面推进。本届年会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联体协同实践创新”,针对时代挑战,省内多地已开展实践。常州及天宁区在教联体建设、家庭教育实践成果显著,期待专委会立足实际,深化研究,推动江苏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在开幕式上,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隆重举行了首届智库专家受聘仪式,6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庭教育领域专业人士正式成为专委会首批智库专家成员。在庄严的音乐声中,受聘专家代表依次登台接受这一荣誉使命,相信这支高水平专家团队将协同创新,推动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服务迈向更高水平,为广大家庭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与支持。
会上,李亚娟聚焦“聚·联·融·创”四个关键要素作了工作报告。她强调未来将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联体”建设深化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优化公益品牌,促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常州市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市博爱小学、常州市天宁区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和常州市清凉小学从区域、学校、专业机构、个人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家庭教育经验的分享。
活动中,常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石蕴玉以《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为题,从完善政策保障构建坚实基础,优化课程体系贴合成长需求,强化协同共育凝聚教育合力,创新教育方式提升育人实效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南京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刁晓蓓讲述了南京秦淮区21天双陪伴项目的实施背景、基本步骤和创新做法。苏州市太仓市中小学家长总校校长肖广艳分享了《一校一社工汇聚协同力》项目实施基础与政策扶持体系、多维度项目推进策略以及全方位优化举措。
下午的学术沙龙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实践创新》为主题,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常州市龙锦小学等六所学校的代表结合实践案例,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优化家校合作模式,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
最后,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委会副秘书长殷飞教授带来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如何主导“教联体”建设》的学术报告。他从“教联体”构建的现实背景与政策引领、内在逻辑与工作原则、机制与路径等方面进行阐释,为与会者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
本次年会通过专题报告、案例分享与互动研讨,为全省家庭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