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5年上半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聚焦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事”,全力拼经济促发展
(1)释放房地产经济活力。坚持多措并举,严格执行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坚持从政策端、供给端、需求端同步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5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2.04万平方米。4月房产新政后,加大房源储备、政策宣贯、业务办理力度,11个项目1183套专项房源库房源去化率达30%。组织开展人才专场购房等宣传推广活动,释放消费潜能、提振消费信心。推进高品质住房供给,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2)助推建筑业产值增长。通过持续走访企业并深入恳谈挖潜,促成建筑业总产值增至21.64亿元(一季度),超目标6.9%。加大招商力度,全流程跟踪服务,加速企业落户进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围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服务要素保障。坚持提前介入、服务下沉,聚焦施工图审以及消防审图等关键环节,强化质量安全服务保障,助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通信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高端精密智能卡盘项目等5个重点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投用。
2.聚焦事关民生保障的“具体实事”,为民办实事求实效
(1)基础设施提级扩容。一是管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启动1个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和3公里污水管网建设。二是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高。坚持以畅通城市“大动脉+小循环”持续推动区域交通改善,建成小庄路、宗家塘路,加快永武路、大明路北延等13个项目建设和黄河路拓宽、龙汇路东段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公交客运候车条件持续改善。计划新建不锈钢公交候车亭20个,改造20个,目前工可已批复,初设编制中。
(2)老旧小区焕颜升级。瞄准群众所需所盼精准发力,通过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补齐老旧小区功能短板,结合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启动对4军产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造总面积约4.2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43户,完成25台电梯安装和12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
(3)宜居环境提档升级。持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深化自治组织建设,5个小区成立业委会(物管会)。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红色议事厅”制度,切实发挥业委会(物管会)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紧扣“阳光透明”目标,完成东方明珠花园和鹤苑新都“阳光信托制”“阳光酬金制”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试点。214个物业小区完成公共收益共管账户的导入和使用,物业管理革新与基层治理能力提质增效。
(4)推动落实住有所居。一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新增审批公租房租赁补贴资格156户;完成实物配租、租赁补贴审核375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7套。二是加大大学生新就业人才“双资助”力度。发放来常创业或就业人才购房补助163人次513.55万元、新就业人才租房补助8458人次222.07万元。缓解了全区低收入家庭、新市民、大学生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三是积极化解安置住房办证难题。完成全区安置小区安置房大证办理,居民产权证办理11269套,办理率75.8%。四是落实旧房装修改造补贴政策。共审核通过60户,支付资金110.27万元,助力城乡居民改善居住条件。
3.聚焦事关安全稳定的“紧要难事”,坚决防风险保稳定
(1)推动风险项目问题处置。持续开展房地产风险项目滚动摸排,加强分析预判,实时动态监测,做好保交房相关工作;针对问题楼盘,严格按照“一楼一策”要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落实相关资金筹措方案,推动项目顺利交付。
(2)织密城镇燃气安全防护网。一是推进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改管改电工作,完成改造425户,2024-2025目标完成率99.79%。二是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15家燃气供应站点及餐饮等场所报警装置运维情况进行抽查,发现一般安全隐患2处,完成整改2处,进一步提升燃气行业本质安全。
(3)落实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一是加快自建房“回头看”复查。持续开展自建房现场、资料复查工作,其中经营性自建房现场复查完成45%,资料复查全面完成。二是推进既有建筑排查整治。完成709幢公共既有建筑和1899幢检查经营性建筑的排查,共排查出5幢有隐患的建筑,均已完成整治。三是强化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治理,成立工作专班,压茬推进全区1919栋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治理工作。
(4)狠抓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一是统筹推进安全专项整治。紧盯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高坠事故防范、施工消防安全等重点风险环节,滚动开展专项排查,强化重点时段、灾害性恶劣天气期间施工安全风险防范。二是系统化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结合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消防安全专项行动等活动开展监督检查,共签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40份,督促整改事故隐患95个,对1个项目进行扣除信用分处理。三是强化小型建设工程管理。依托苏服办APP,实现551个小型建设工程综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依托网格化管理,确保“小工程”实现“大安全”。
4.聚焦事关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持续强监管优服务
(1)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强化服务意识。落实融入式服务、包容审慎监管及容缺受理机制,全力服务民生实事项目和重大项目。共办理城市道路挖掘审批35项,供电备案2项,公路挖掘占用审批3项;受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申请材料1164项,核准施工1029项,审核结算材料924项。
(2)强化装饰装修监管。受理住宅装饰装修12345工单、电话投诉等128件,办结126件。对涉及拆改房屋结构的,出具涉嫌违规装修告知函落实整改。截至目前,共发出涉嫌违规装修告知函12份,有效遏制了室内装饰装修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紧盯住建领域环境保护。一是严格水环境管理。针对前期溯源排查发现的问题排口、问题企业、问题地块及管网缺陷,秉持系统谋划、水岸同治、源头治理原则,加快 “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及《天宁区河流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工作。二是加强建筑施工扬尘防控。每月调度受监工地底数清单,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在深基坑上方安装“天幕”,减少土方暴露时间,并采用日常巡查和无人机巡查等手段,落实高标准精准治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遗留产物,城中村内房屋结构简单,质量普遍较差,存在安全隐患。整体环境上缺少基础设施,资源空间有限,存在用地分布零碎、环境较差、管理混乱、承载过多等多方面问题,群众改造意愿强烈,但受到财政资金有限、上级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城中村改造工作举步维艰。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坚定决心,服务保障经济运行。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继续从政策端、供给端、需求端发力,切实把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广泛开展住房推介活动,多措并举促进房产消费去库存。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内企业竞争力,继续拓展与央企、国企、优质区外企业的战略合作,培育建筑业发展新动能。做好建筑业企业总产值统计工作,更大范围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切实把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精准对接服务项目。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疏通项目审查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深化“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等举措,促进全流程高效服务改革落地见效。
2.惠聚民心,持续增进百姓福祉。有序落实城市更新工作。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推进恐龙园周边等地块配套道路和公交候车厅建设。深入实施老城厢发展战略,重点关注文化宫、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和空间品质提升。加强调查研究,满足群众改造需求,扮靓“面子”、做实“里子”,完成2025年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继续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为住房保障困难群体纾困解难,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提供人才安居保障,强化举措、创新探索,不断化解工作中的难点和堵点,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推动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做好方案编制、融资等工作,稳步推进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度,切实通过城中村改造拉动商品房去化。
3.坚守恒心,安全稳定多点发力。持续防范化解风险。继续跟进“保交房”风险项目排查处置,做好项目专户资金监管,推进未交付项目的施工建设,督促企业按时间节点完成交付工作。强化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进一步规范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加强动态排摸,掌握风险底数,针对风险项目,坚持提前介入,源头化解纠纷矛盾。紧盯重点领域安全风险。坚决守牢建筑施工、燃气安全、既有房屋安全底线,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与执法,推动隐患问题整改闭环。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推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实施分类整治,探索精细化治理路径,推进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治理的隐患整改闭环,着力提升高层建筑本质安全水平。
4.精筑匠心,行业发展不断深化。不断优化政府服务能力。坚持以“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方便发展”为宗旨,简化办事流程,打通办理的堵点、难点,最大限度缩短业务办理时限,提升办事效率,实行“有限容缺”办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强化物业服务管理。完善业主自治管理,对符合组建业委会(物管会)条件的小区应建必建。推广“阳光信托制”“阳光酬金制”物业管理服务模式,提升基层物业服务质效。进一步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完善维修资金应急使用流程,守好百姓“钱袋子”。持续组建由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小区业委会和业主代表“红色议事厅”,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