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春季行动和“五个一”、涉爆粉尘、“厂中厂”、电动自行车等各类专项整治,保障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一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召开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紧扣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要求,认真对照问题清单,召开党委会议集体分析研判,形成查摆问题清单。广泛开展具有应急管理工作特色的各类党建活动,深入开展安全咨询服务和应急科普宣传活动,为筑牢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应急管理社会效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有序开展安全生产春季行动和“五个一”活动。根据《常州市“防风险、除隐患”安全生产春季行动》要求,建筑施工方面,紧扣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城镇燃气方面,开展燃气安全风险排查整治。消防安全方面,重点排查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是否规范。道路交通方面,紧盯“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社会面小场所方面,完成全部家社会面小场所一、二季度巡查。文旅安全方面,组织对景点景区、娱乐场所、演出场所、艺术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健身场馆等重点场所开展排查。
三是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及时排查两会期间和节假日期间安全风险,严密防范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风险。在节假日前对重点监测景点、旅游街区、星级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安全检查,提前推演客流高峰、应急事件等情况,共同制定假日保障方案,确保节假日平稳运行。节假日期间,持续对天宁寺、青果巷等景区景点开展抽查,督促红梅公园、舜山小镇等景区景点关注天气情况,重点关注水上游乐项目,加强安全警示。
四是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联合编办督查,不定期到基层了解有关情况,对7个镇(街道)开展实地调研督导,重点检查机构编制落实、人员履职等情况,针对板块在编人员普遍使用本级综合执法执法证问题,协调司法部门,完成应急管理执法证换证工作。依托“智慧镇街”信息化平台,科技赋能减负增效,做到村社区网格排查,街道部门指导,区级监管执法,各方协同作战。
五是聚力聚焦重点领域。危化领域。开展化工园区外企业安全专项整治,持续开展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指导21家化工(医药)企业完成“一述三评”工作。利用“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不储存) VR 云核查”系统,以视频形式代替“入企”核查。工贸领域。推广吹哨奖制度,开展粉尘涉爆百日攻坚,对金属粉尘企业从严把关,我区共有铝镁金属粉尘企业8家,“九个应”治理符合率100%。强化其他粉尘企业“六个应”核查,我区共有24家其他粉尘企业,目前已按流程复工涉粉企业21家。开展“厂中厂”综合治理,统筹推进监管执法,联合工信、住建、城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消防部门,对“厂中厂”单位开展全面检查。
六是全面提升安全意识。组织减灾委12个成员单位在红梅街道易美惠超市广场开展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组织局全体人员开展应急保障设备操作培训和拉动演练。组织全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参加全国救灾救助业务暨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为 区、镇(街道)和村(社区)161名灾害信息员发放《灾害信息员工作手册》。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开工第一课”安全培训,截至上半年,1843家企业均已参加“开工第一课”培训。
七是探索优化执法模式。针对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复工复产、外包作业等重点环节,以防范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类别事故为重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截至目前,执法检查企业94家次,开具执法文书448份。印发《关于有序推进非现场执法工作的通知》,明确15项直观可见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快速辨别、易于判断的监督检查事项中试点执行非现场执法。应用常州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监测预警模块,线上抽查涉爆粉尘、危险化学品和深井铸造等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实时现状20余家次。使用无人机对1处流动加油车、2家关停化工企业开展小化工打非治违突击检查。
八是切实强化应急水平。发挥防灾减灾救灾议事协调机构牵头抓总作用,积极联系对接防灾减灾救灾重点成员单位,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和工作协同配合,建立健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积极与市地震局和市气象局沟通,做好地震监测和气象信息预警。修订《常州市天宁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草案)》,按照上级预案修订计划,开展各类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周密收集编报2025年度应急演练计划,督促相关单位按计划落实10项年度重点演练。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