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3年以来,区住建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部署,以高质量发展城乡建设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各项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形成了老工作有提升、新工作有成效、亮点工作有进展、试点工作有突破的良好格局,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区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特色亮点工作
1.斜桥巷大板房治理。按照“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共同出资”原则,在全省首创“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方式启动实施斜桥巷大板房治理工作,目前项目已启动施工。
2.人才公寓建设。高质量筹集人才公寓1.1万套。人才公寓建设突出“功能完备、智享生活”,在提高人才公寓配套标准的同时,引进漫柏、中梁等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一批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服务周到的人才公寓正成为爆款,有6家人才公寓入选了星级人才公寓,其中青柠人才公寓成功入选4星级人才公寓,凤凰青年人才公寓、“兰陵·集”等5家入选3星级人才公寓。
3.电梯加装。完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模式,妥善处理加梯矛盾纠纷,累计发放加梯补贴955万元,补贴金额为全市最高,有121个加装项目通过联合审批发证进入施工阶段,竣工交付使用46部电梯。
(二)其他重点工作
1.致力打造品质之城绘就城市建设新篇章
立足品质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城市功能再提升再升级。一是深化前期研究谋划,配合市交通运输局对天宁辖区内河港规划和支线航道定级进行研究,将采菱河(苏南运河-人民东路桥段)提升为五级短支航道,并新增规划码头岸线,满足了万都金属智慧物流园物流需求。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夏雷路、横塘浜路、清凉支路、关河中路大修等13个道路项目建设完成,焦溪大道正式通车,永武路、龙汇路、横塘河北路等26条道路加快推进,新建公交候车亭12个,改造提升26个。三是加速城乡排水设施建设,实施9.5平方公里4个达标区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老旧小区范围内的雨污分流改造和阳台排水分流改造,所有项目均已完成,配合市排水处对各街道符合整治要求的老旧小区的雨污水管道进行检测、疏通;随市政道路配套新建2.38公里污水管网,新建采菱港西侧二十一米河泵站一座。
2.致力塑造宜居之乡加速村镇风貌新蝶变
立足宜居乡村建设,村镇美化与城市建设交相辉映、融合发展。一是开展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通过单户原地改造和集中新建两种模式实施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共改造、新建现代化宜居农房300户。二是扎实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郑陆镇4公里污水管网及一座一体化泵站建设任务,郑陆污水处理厂二期提标改造工程完成70%,编制郑陆镇“一镇一策”系统化污水收集处理整治方案。三是稳步推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工作,石堰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3.致力践行惠民之举构建民生保障新格局
立足民生实事,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更加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是完善新型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公共租赁住房申请门槛逐步降低,受理新申请274户,年审4200户,基本实现符合条件应保尽保;落实青年人才租房资助和新就业大学生租房补贴等住房保障政策,发放青年人才租房资助366.63万元、新就业大学生购房补助777万元;建成并交付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兰惠家园)852套,果品市场、翠竹菜场、青龙苑六期安置房三个项目共1126套安置房主体完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5个,房源1548套二是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深化扩面,投入资金13.3亿元,完成丽华二村、兆丰花苑等53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规模全市第一,清凉二社区被评为全市“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微样板”,丽华二村被评为省级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浦南南村被评为市级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三是规范提升物业管理,有力推进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受理及审核工作,共受理报修3745项,核准施工2349项,审核结算材料1529项;积极开展住宅小区长效管理考评,考核住宅小区124个,发现问题238个,开具整改单91份,整改率92%;着力提升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水平,组建25个住宅小区物管会的组建工作,10个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29个社区入选第三批市级绿色社区并授牌。
4.致力行业管理之责促进产业发展新气象
立足激发行业潜力,稳市场、立长效,助推行业转型发展。一是强化房地产市场管控,打好保建保交和商品房(预)销售政策的组合拳,着力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逐步回归正常。开展商品房预售项目风险评估28件,配合发放预售许可证28张,现售备案证10张。大力推进个别问题房企在建项目保交攻坚,加强预售资金监管,推动一批“供而未建”“建而不快”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妥善处置逾期交付问题2个、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5个。针对可能存在资金风险的锦凤合鸣花园、宸悦花园等6个项目,主动实行了封闭管理,通过定向支付方式将可释放预售资金优先保障项目工程建设运营所需。二是促进建筑业增量提质,牵头制定《促进天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建筑业企业帮扶指导、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助力企业做优做强。做好受监项目的全流程监督、管理、服务工作,汽车智能座舱研发生产项目、黑牡丹常州科技园一期等12个重点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季子文化传承基地(乡村MALL)一期、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7个项目获评常州市优质工程奖,青龙街道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获评常州市“金龙杯”奖。三是加强燃气行业管理,高标准推进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安装使用,累计安装1910台,基本覆盖全区餐饮等重点公共场所。建成光华路(兰陵路-晋陵南路)段瓶改管示范街区。
5.致力安全发展之路提高风险管理新能力
立足安全生产,重点关注房产交付、建设施工、危旧房、防汛防台等关键领域安全,常态化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先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月”等一系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并督促整改完成事故隐患391个,签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135份,停工整改单2份,对4个整改不到位项目进行扣除信用分处理。40个在建受监项目全部应用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787个小型建设工程项目完成备案,全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根据省市既有建筑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要求,完成18720幢,54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排查工作。针对排查出的14幢隐患建筑,制定了《全区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并按照计划完成4幢,2.4万平方米隐患建筑销号工作;加强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在108个住宅小区内,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10400个、公共电动汽车充电桩570个;全面开展辖区范围内住宅改造装修设计方案的审定、住宅装饰装修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和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共受理住宅装饰装修方案结构安全审定2064户,办结2064户,发出涉嫌违规装修告知函82份。三是扎实推进“农村道路安全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规划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丰收河南路、舜新路、舜中路等道路基本建成通车;完成舜平路(河横路—朝阳路)、河横路(常焦线—舜山路)、青洋路(京沪高铁—江阴界)老路交通安全改造提升工程;省、市安委会挂牌督办项目朝阳路、常焦线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全面销号;实施新一轮货物装载源头单位排查及公示工作,常态化对3家重点货物装载源头单位开展检查;建成232省道与江阴交界处货车不停车动态称重检测系统;落实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巡查200余次,清理轻漂浮物260处、清理偷倒建筑垃圾31处,拆除影响铁路安全运行的违章建设170平方米。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重点聚焦“共同富裕”,在提高城乡品质上谋发展。积极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乡村面貌大蜕变。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稳步推进业丰路、紫林路、大明路北延等道路建设,积极打造“畅通城市”。加大区块更新研究,确定常宾、文化宫、乌衣浜、南港片区更新概念方案,推动片区空间提质,城市品质迭代升级。二是加大市政道路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市政道路养护标准,高质量推进市政道路养护巡查和考核,提高市政养护水平,确保辖区道路、市政设施完好。三是深化美丽生态村镇建设。建立完善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深化巩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按照保护利用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新建呈现一批的方式,分类打造、有序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和现代化宜居农房试点;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完成郑陆污水处理厂二期提标改造工程及3公里污水管网建设。
(二)重点聚焦“稳进提质”,在优化行业管理上下功夫。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激发创新动力,增强发展动能,努力在严峻挑战中逆势奋进、赢得先机。一是房地产市场发展方面,以“保民生、保交楼、保稳定”为首要目标,重点盯牢风险楼盘项目,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着力抓好项目质量安全监管,解决项目竣工交付问题,确保2024年待交付楼盘全部顺利完成交付。二是建筑业管理方面,一方面通过指导企业拓展资质和经营范围,大力发展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方式,促进本地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立足本地、走向区外;另一方面通过对接国有平台公司以及进入我区的区外大型优质企业,为本地企业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和机会,扶持企业做优做强,提升建筑企业纳税能力和产值贡献。同时加大招引,培育新的增长点,助推我区建筑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三是城镇燃气管理方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理念,完成辖区范围内半数以上非居民用气场所瓶改管、气改电工作;联合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建立隐患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到位。
(三)重点聚焦“民生实事”,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见实效。一是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以“社区共建”为特色党建品牌,进一步强化物业管理,提升全区小区业主平均满意度。根据市级《关于加强常州市住宅物业服务评价管理的通知》,通过“阳光物业平台”,对物业企业实行分级评定制度,督促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提升住宅小区环境质量。推进老旧小区物管会组建,引进市场化物业,规范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完成40台电梯加装工作。创建一个省级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示范点和三个以上省级物业管理示范项目。择优选址加装电动汽车充电桩500个。三是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和安置房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城中村改造,推动已列入明年改造计划的红庙头地块拆迁和斜桥巷大板房原地翻建工程建设。四是加快安置房办证,进一步加强与市住建局、市资规局、市不动产、各板块的联系沟通,协调推进郑陆和青龙片区安置房居民产权证办理工作。
(四)重点聚焦“除险保安”,在安全风险管控上提水平。一是有效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信访”,深化源头治理,全面管控建筑业、房地产业领域内的重大信访矛盾。直面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大量项目集中交付的严峻挑战,深化联动机制强化风险处置,切实担起属地涉房信访问题和风险隐患的处置责任。二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慎终如始抓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整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评审、扬尘整治、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加大抽查抽测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全区建筑市场秩序平稳可控。三是抓好房屋安全管理工作,做实做细“保险+服务”房屋安全管理工作,对在册房屋加强动态监测、重点巡查,坚持边排查、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落实基层网格常态化巡查和第三方动态监测“双线监管”机制,及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风险;对农村危房继续推行常态化、长效治理改造机制,发现一户,鉴定和治理改造一户,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住房安全。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