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4年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青龙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大局、主动作为,社会发展保持安全稳定的良好势头。
二、2024年工作总结
(一)特色亮点工作
1.实施党建品牌提升行动,基层治理实效明显增强。以“红链天开 青青向融”全域党建品牌为统领,形成“一米阳光”等19个村、社区(工作站)特色党建子品牌,落地“三微”项目19个,同步“青”和力和“青”枫解忧等行动品牌矩阵。揭牌启用天宁区首个多功能一体化的“银龄之家”,聘请12名老干部为“银龄先锋”,升级“社区空间共同体”建设,孵化培育15家空间合伙人,阳光龙庭社区“空间+项目”模式获评2024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升级“链动力”系列链盟活动,围绕纺织印染行业转型组织“蝶变”专题沙龙,推动党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经纬’向‘新’‘质’胜未来”为主题,围绕产业链党建聚力赋能作用,促进银政企三方共建,推动学院与企业“双进双融”,进一步谋划打造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标杆行动。
2. 实施安全隐患整治行动,安居乐业防线牢不可破。街道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辖区内消防安全形势平稳有序。一是重点实施“粉尘涉爆”专项治理,14家保留的粉尘企业已全面复工并落实常态化管理。二是持续提升“厂中厂”安全治理水平,高效完成83个“厂中厂”入库建档和全覆盖检查,累计拆除22个厂区、违建面积2700㎡,更换屋顶泡沫夹芯板面积14150㎡。三是全面开展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加强小场所底数摸排和信息录入,核查数据信息3334条,对校外培训机构、商超、电动车售卖店等场所开展全覆盖排查,累计排查1011家,整改隐患836条。四是加强安置小区消防设施维修保养,采用“消防+保险+平台”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采购第三方消防设施维保监管保险服务的方式,实现安置小区消防设施维保“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保险保障”的全流程闭环云平台管理。
3.实施惠民利民改革行动,群众幸福指数有效提升。推出22项容缺办理事项,上线“视频办”专区,实现13项公共服务事项“不见面”咨询办理,通过数据共享、数据匹配、主动查找、主动告知,实现辖区即将到期的预包装食品类食品经营许可证“免申即享”,推出“我和群众换角色”,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窗口体验政务服务,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督促提升”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全力推进青龙街道全域安置房居民产权证申领工作,实现安置房产权证的快速办理与居民权证的全面覆盖。
(二)其他重点工作
1.聚焦空间规划布局,构建更具潜力的城乡格局
征迁工作有序推进。实施大明路天然气建设地块征迁项目、和平工业园1号地块征迁项目;开展武城污水处理厂新建地块的附作物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签约工作;启动地铁5号线项目的拆迁工作,预计年底完成腾拆工作。开展遗留清结工作,为重大项目的落地提供了保障。基础建设日益完善。实施长青苑西区、青龙苑南区、北区房屋外墙整体维修项目,长青苑西区主干道改造、配套雨水管改造项目全部完工;完成龙信臻园、宸悦花园配套绿化,实施保利天珺口袋公园小游园项目。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年完成4000亩小麦、2000亩水稻、1000亩油料作物等传统种植任务,以武城村为样板,与高校合作,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打造集高效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开展多元化特色种养植,以东青片区各村种植的大米、蔬果等为特色,引导注册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推向全国市场;优化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定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东青片区7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建设,发挥综合示范引领效应。
2.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擦靓更为秀美的绿色基底
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净土保卫战,完成2家铸造企业关停,8家企业清洁生产中期评估整改,13家汽修企业、11家印刷企业及5家源头替代企业核查整治,27家企业综合治理,培育环保绩效AB级水平标杆企业1家,完成8个高风险遗留地块及优先监管地块监测,红星灯具厂周边道路土壤修复工程完成90%;攻坚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完成44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验收,完成1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实施紫云浜等8条支流支浜整治,完成永武河(新堂路-青松西路)河道清淤,铜勺河黑臭监测。高质效加强城市管理。强化清洁配套,全街道已建成清洁屋40座,远超全年目标任务,联合区环卫处完成3座公厕提升改造,建成水晶城湿地公园公厕,辖区内7个小区的14座清洁屋及改扩建的4座公厕被列入常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绿化建设,对横塘河湿地公园整体基础设施及部分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共计维修木凳140余张,木平台9座,桥梁2座,木凉亭2座,绿化改造2000余平方;强化行政执法,定期开展市容和渣土联合专项整治,累计行政处罚立案共计128起、拆除违法建设8起,新增张家塘路、龙沧路市容探头6个,覆盖商铺53家。多举措推进综合治理。实施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完成7家铸造企业专项整治,金日印染关停推进中;加强工业片区治理,落实和平工业园和桐家工业园企业搬迁腾空,和平工业园已签约9家企业,桐家工业园已腾空28家企业;推动“危污乱散低”企业点状出清,完成辖区112家危污乱散低”企业整治;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完成造林绿化30亩。
3.推动民生福祉提档,增添共同富裕的幸福底色
创新优化政务服务。实现“个转企”转型升级、企业迁移“一次性办理”;承接落实公积金业务,设立住房公积金工作站,实行AB岗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周末不打烊”服务,每周日上午开设2个综合办事窗口,采取“现场办理+帮办代办”形式,提供21项对外服务事项,并开通“网上预约”、“邮寄上门”和“送件上门”等服务。截至目前,便民服务中心已办理各类业务8602件,服务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4378件,“好差评”满意度为100%。持续兜牢社会保障。举办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20余场,涉及50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2.3万余个,完成就业困难认证161人、灵活就业补贴161人、企业社保开户31家。受理调解劳动争议案件699起,调处成功率97%;完成年老保养金发放1909人,发放金额2731.51万元,东青片区退地保障待遇已累计发放28570人次,发放金额5043.37万元;累计发放低保金80万元,救助金5.4万元,尊老金124万元。做优做强社区治理。东青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打造居民可参与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沁兰雅苑社区工作站,对综合服务中心装修规划;青竹苑社区探索嵌入式服务,开展楼道微治理,搭建居民楼道公共活动空间;横塘社区打造“社区空间共同体”阵地联建新维度,孵化15家空间合伙人,搭建抖音直播平台,为特殊居民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青北社区推行“五治融合”推动基层治理模式;龙湖郦城社区打造社区“家友站”建立“家门口的治理和体悟”体系。
4.夯实安全发展之基,营造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对98家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实施专家指导服务企业全覆盖,累计开展各类监督检查、复查445家次,排查隐患1600余条;开展防火门专项治理,全面摸排2家商业综合体、1家宾馆1家和21个已建成投用的园区,共排查出防火门9244扇,其中损坏314扇,已全部完成整改;打通“两个生命通道”,对“口袋式”工厂、从事丙类生产、储存的工贸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累计拆窗破网90处,整改其他各类占用消防通道的安全隐患57条;加强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整治,2个小区架空层充电场所停止使用,1个架空层加装消防喷淋。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强化“一站式”平台功能,全年以来共受理信访总量191件次,办结率100%,接收处理各类矛盾纠纷565条,化解率100%;确保重要节点安全稳定,进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节点安保维稳任务。提升精细治理水平。积极开展反诈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反诈宣讲百余次,电诈警情153起,同比下降32.6%;深化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完成东青片区雪亮工程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辖区道路交通设施;加强网格服务管理,实现各村、社区网格党群直通站建设全覆盖,阳光龙庭社区第一网格党群直通站作为典型案例登上常州政法公众号。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激发振兴活力,下好城乡共融“一盘棋”。
城乡融合发展,是适应新型城乡关系演进趋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善落“党建引领”棋子,增添城乡发展新动力。基层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及各类组织负责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带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将党建引领延伸到“最后一米”;要完善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红色党建进网格,增强矛盾纠纷化解、危机事件处置、维护社会稳定等治理能力,增强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善增“绿色发展”棋力,擦亮城市迭代新名片。完善城乡规划布局,新开东青龙锦变,上岖、康贝周边地块项目,强势推进遗留节点征收工作,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加强基础配套建设;不断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完善配套绿化,持续建好保利天珺口袋公园小游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护,完成造林绿化;强化网格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气、建筑工地扬尘、秸秆、垃圾焚烧的巡查与防控力度,做好防治工作。善行“筑巢引凤”棋势,激发宜居宜业新活力。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围绕建设人才服务综合体,以人才公寓为宜居宜业第一阵地,持续开展人才公寓专场招聘、“寓”宁有约人才夜校、人才公寓推介会等活动多场。落实好辖区“天生我才”十大行动人才政策,保障各类人才安居乐业,持续优化人才留常、营商创业好环境。
(二)坚持人民至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度”。
全面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基本民生。切实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全力稳住民生“基本盘”,坚决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受理;积极入户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不漏报、不虚报,让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有真正需要的家庭中。创新工作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以“网办为主、掌办优先、自助为辅、窗口兜底”为原则,实现精准引导、有效分流、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窗口办事习惯,进一步提升网办效能;持续打造青龙特色“容缺办理”“视频办”“我陪群众走流程”“免申即享”等特色项目,推动办事事项扩容;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落实“一网通办”,做好办事指南维护、数字政务平台应用等;围绕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推动“线上+线下”充分融合,扩大办事领域覆盖,让网上办事更加畅通便捷。紧扣急难愁盼,抓实民生工程。推动青龙全域安置房办证工作,动态提供精准代办服务,配合郑陆镇开展东青雅苑一期安置房居民产权证申领工作;推进青龙苑北区、南区及长青苑西区房屋外墙整体维修项目;积极配合指导央著瑞庭、彩虹城等小区业主大会(业委会)筹建,完成备案及开户等相关手续,为小区业主的权益保障和物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升治理效能,擎画你好青龙“新画卷”。
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青龙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新型党群服务中心。高质量落成天宁吾悦商圈党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为消费者、经营户、商圈党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交流、学习空间。以“红色”微阵地、“红色”微治理、“红色”微动能、“红色”微服务探索形成“红色党建”统领商圈治理格局,以实际行动不断点亮强化党性教育、淬炼政治品格的城市新地标,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优化网格治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持续深化网格服务管理,紧盯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信息采集、走访服务等工作,加强对网格事件的“分级诊断”、无缝对接、闭环处置等工作,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起责”的格局。汇聚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整合政法、信访、司法、网格、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力量,采取常驻、轮驻和随驻方式派员入驻,畅通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学校之间的信息互通渠道,形成排查预警、应急处置的事先调解和窗口接待、多方联动、集中化解、跟踪督办的“一站式”矛盾调解相结合的调处化解模式。
(四)筑牢安全之基,打造平安街道“样板间”。
以平安建设为核心任务,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责任,抓管理、重措施、促落实。聚焦重点场所排查整治。以“零容忍”的要求,采用“多元主体+部门协同”的方式,加强对青龙“九小场所”、KTV的整治管控,全面掌握各类动态信息,严禁黄赌毒、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规范场所经营行为,净化经营环境。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盯紧危化品、工贸、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安全监管,精准排查隐患,坚决落实重大隐患闭环管理。聚焦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对存在稳定隐患的村(社区)结合实地情况早排查、早部署、早安排。针对郭春兴、吴海霞等领导包案的重点信访事项,依据相关政策有理有据进行劝说,努力化解矛盾。创新工作形式,着力打造“青枫解忧”矛盾纠纷调解品牌,持续以实效为导向,运用“一体两线三议”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街道和村(社区),力争让“枫桥经验”在青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聚焦平安主题宣传发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引导,线上依托你好青龙、社区公众号、抖音直播平台,通过宣传栏、微信群、短信、QQ群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线下精心制作宣传展板、横幅、海报,在社区、商场、菜场等人群密集处做好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宪法日”“国家安全日”“国家禁毒日”、创新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主题活动,举办安全生产“五进”活动、法治讲堂、法治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借力网格员“绿马甲”,动员物业、楼道长等力量在社区活动节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宣传覆盖面和群众知晓度。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