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茶山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市委“532”发展战略和区委“3511”工作部署,锚定“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奋斗目标,立足茶山实际、深耕本地资源,持续培大育强新质生产力,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下足功夫,在攻坚克难中奋勇向前,让茶山事业乘时代强风破浪前行。
一、聚势赋能兴经济,提升更高质量经济发展能级
1.指标运行稳中提质。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上半年预计完成核算行业服务业营业收入5.5亿元,增幅8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幅0.7%;进出口总额14.2亿元,同比增长5.9%。受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波动影响,预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9.18亿元,同比增长0.3%。
2.重点项目序时推进。坚持项目为王、质效优先,2024年街道列区重点项目8个,全年计划投资28.65亿元,1-6月份完成投资17.6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个,计划投资26.26亿元;新建项目3个,计划投资2.39亿元。新建项目常州瀚景口腔天宁门诊部预计7月下旬开工、常州丽华医院住院部改造工程项目预计8月开工。华东地区单体规模最大万象城于5月30日满铺开业,吸引全国一线品牌商户200家,其中常州首店106家。开业首月零售额超2亿,累计客流248万。
3.兴商惠企氛围浓厚。印发《茶山街道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招商手册》,搭建“街道载体汇总”小程序,系统摸排、精准招商,上半年累计汇集有效信息40条,接待拜访重点项目33个,参与洽谈66次,成功招引企业12家,出租资产10处。深耕企业科创服务,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12项高新技术产品通过认证,获评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2023年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优秀单位。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招引培育阳光变色材料项目通过创业类项目评审,成功申报第二十六批“龙城英才计划”。
二、凝心铸魂强治理,提升更高质量城乡建设能级
1.深耕老旧小区管理。坚持改治并举,借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广“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机制,确保居民反映问题及时解决。提前摸排旧车库、废车棚、垃圾中转站等存量资产,翻新改造商铺3500余平方米,预计每年增加租金收入150万元。有力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截至目前,完成电梯加装审批70台,预计年内增加20台。
2.致力市容市貌优化。凝聚多方合力,系统推进城中村改造,制定马家村、后洑村、东周村详细的改造方案。创新实施东仓桥改造工程,提取东坡文化、张太雷精神形成景观小品、街边墙绘,赋予旧街小巷历史文脉气息。持续深化城市管理智能化运用,数字治理平台“茶山智理”上半年累计派单25660件,总体整改率99.68%;启用城市管理智能化监控51处,累计识别各类市容环卫责任制问题284个,推送商户自行处理问题197个,商户自行整改率达100%。
3.建设优质生态城区。提升水利工作质效,周密协调刘塘浜活水补水工程开工事项。实施园林绿化保养,协调推进龙游河、刘塘浜、龙运天城周边绿化提升项目。持续开展“两治一提升”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2024年上半年共接到环境信访70件,同比下降50.4%,环境信访处理率、结案率均为100%。
三、精耕细作惠民生,提升更高质量暖心普惠能级
1.社区建设坚实稳固。聚焦“一老一小”,持续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品牌化发展,全面提升社区软硬件条件设施,深化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格局。上半年累计动员社会工作者参加职业资格考试80人次,4家社会组织入选市级示范型社会组织名录,探索“1+4”托育服务新模式,完成国家2024年托育服务优秀创新案例申报;街道助餐点“茶饭小馆”“龙游丽厨房”上半年累计接待助餐超30万人次,接待参观调研30余批次,相关做法成效获新华社、《新华日报》等媒体刊登报道,清二社区获评江苏省智慧社区建设试点。
2.民生服务便捷高效。全面提升政务办理水平,严格落实“一网通办”事项,深化“周末不打烊”服务,完成帮办代办1316件、延时服务524件、“秒批秒办”174件,容缺受理服务事项清单新增低保对象认定、清单合计8项高频服务事项。常态化完成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2564张;推进优抚优待政策落实,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11.79万元。全力促进就业,对接常天人力资源公司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服务,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6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8人,办理《就业登记证》116人,处理劳资纠纷430件。
3.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加强同济桥社区国家级暖心家园示范点建设,华润国际社区获评江苏省社区托育示范点。充分发挥“常州纺织博物馆”等文化阵地引领作用,举办“香遇端午·一见粽情市集活动”等大型群众文体活动,推动公共文体服务普及普惠。动员居民群众自发成立文体团队,培养群众内生热情,同济桥社区夕阳红文体协会获评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年度“优秀群众文化团队”。
四、行稳致远守平安,提升更高质量安全保障能级
1.安全底线加牢加固。筑牢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实行打通生命通道、非机动车进楼道专项治理,累计张贴安全宣传资料1523份,发现并整改占用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等问题18280处,新建31处室外充电设施,另有40处待手续完成后开工;推进企业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协同完成拆窗破网行动。强化闭环管控,固化发现问题整改机制,定期组织问题“回头看”专题会议,做细做实安全生产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积极推动“瓶改管”“气改电”工作,因案施策,目前累计完成非居民用气场所“瓶改管”“气改电”工作305家。
2.网格治理见行见效。持续推行“网格—微网格”治理和“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优化调整网格配置。全面审查网格区域覆盖,确保所有网格之间不留空隙、相互衔接、边界明晰,核查区网格中心下发企业名单,全部核实调整录入专属网格。1人获评常州市“平安网格”之星、3人获评区级第二批“平安网格”之星。
3.稳定大局可感可触。妥善处理信访接待,有效改进工作方式,平稳接访66件、回复领导留言板16件,截至目前未发生赴省重复集访、进京集访、非访情况。系统化解社会矛盾,组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100次,调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457件、调解率及成功率均为100%。强化特殊人群管理,依托市域社会治理联动平台,创新管理服务模式,申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701人,发放补助资金24余万元。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