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4年,区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省厅、市局工作部署,立足“一个统抓、五大职能”,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宁新篇章贡献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全域法治巡演”项目获评常州市法治惠民实事优秀项目,涌现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冯娜、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谢建军、全省“八五”普法中期成绩突出个人汤鹏峰等先进典型。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准确把握法治建设的“时”与“势”,全面提升法治工作水平
1.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扩大)会议,严格执行《天宁区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将法治建设工作具体要求纳入全区综合考核体系。区委、区政府领导率先示范尊法学法,区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区政府常务会议“每会学法”。积极开展调研指导,完善法治建设协调机制,优化提升全区法治能力建设。
2.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印发《2024年度天宁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将《寺墩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利用工程》及《天宁区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校施教区优化调整》2项决策事项列入目录管理,开展合法性审查。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开展年度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后评估计划项目征集,对区政府现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进行统一清理,废止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发挥复议应诉监督作用,推动府院良性互动和高效衔接,建立“庭前提醒+庭后监督”工作模式,制发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督促函85件。落实行政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谋深做实“诉源治理+府院联动”机制,协力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截至目前,累计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94件,办结案件80件(含上年结转4件);发生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应诉案件39件,未发生败诉案件。
3.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统筹发挥司法行政能动作用,实施《天宁区司法局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围绕司法行政主责主业制定出台八个方面一揽子举措,聚焦聚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行行政处罚“柔性执法”,公布《天宁区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第三版)》,汇编《天宁区“首违不罚”典型案例汇编(2022—2023)》,分发《常州市首违不罚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全面清理,落实《常州市涉企行政检查办法》,制定《天宁区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行政监管效能。对接区工商联联合召开“政企同心会”,听取企业对于行政执法检查的意见建议,推动行政执法质量进一步提升。部署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全面组织行政执法机关开展自查自纠。推进四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印发《天宁区司法行政系统行政执法监督职责清单(试行)》,列举7项监督职责。开展案卷评查,对16个板块和执法部门随机抽取行政处罚案卷51份,并通报评查结果。
二、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与“盼”,全面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1.提升法律服务能力,践行司法为民。打造天宁区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涉企公共法律服务辐射范围。办好民生实事,新建114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全区覆盖率达100%,今年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82件。加强检察院认罪认罚法律帮助和刑事辩护全覆盖工作,全年累计办理认罪认罚法律帮助290件、刑事辩护全覆盖案件13件。着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成63个公共法律服务室建设,实现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全覆盖;新建4个人才公寓公共法律服务站,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服务,公证服务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远程视频公证点4个,全年办理各类公证业务1093件。释放律师队伍服务能力,打造律师特色服务,根据服务领域的特长,打造天宁区营商环境专业律师人才库,组建天宁律师专家讲师团,为推进天宁高水平法治化建设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发展,指导区属北京大成律所积极参加市外经协会越南、泰国、印尼投资考察分享会并聘为涉外法律顾问。深入推进“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结对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居)法律顾问“万场讲法”活动,累计开展法治讲座400余场、提供法律服务2000余人次。
2.强化基层依法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打造“宁好枫桥”特色亮点,组建天宁区专职(专家)调解团,遴选退休法官等5位专职调解员,专业化解重点复杂矛盾纠纷。制定《关于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分级负责职能分工,组织120名调解员开展调解业务培训。做好劳资矛盾前端预防和末端处置,今年以来调解劳动争议纠纷103起;持续探索化解小区物业矛盾,指导化解物业矛盾纠纷395起。拓宽法治宣传教育渠道,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大运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正式运营,全区举办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活动90余场次,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70余场次,举行涉企法律风险专题讲座7次。推进法治薄弱村(社区)整治,成立区、镇(街道)两级排查整治工作专班,印发《排查整治工作方案》,高质量完成排查整治任务,获得省级现场验收的高度肯定。
3.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建设平安天宁。与天宁检察院联合制定《涉企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监督办法》,规范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监督管理。提升安置帮教实效,统筹社会资源,持续打造“音悦人生”帮教项目,探索“音乐矫正+关爱帮教”的帮教新路径。与常州市同心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对矫正对象开展团体活动6场和心理讲座2场。加强社区矫正队伍业务培训,组织召开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培训会议20余次,邀请区检察院检察员对巡回检察内容及注意事项和安置帮教工作日常注意事项进行专题授课。今年以来,给予矫正对象训诫19起、警告13起、使用电子定位装置18起,提请法院撤销缓刑1起、收监执行1起。
三、聚力聚焦司法行政的“职”与“责”,全面提升队伍能力水平
1.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局党组聚焦实用实效、注重统筹协调,深化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及时制定《关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局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计划表,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成效。邀请派驻纪检组组长专题授课,组织党员干部赴常州市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常州市监察文化馆、张太雷纪念馆开展现场警示教育,集中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多渠道开展好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形成经常校正行动偏差的纪律自觉。
2.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对党忠诚教育和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用好红色资源加强党性教育。深化巡察整改成效,坚持以实效为导向,严抓整改不松懈、不放松,开展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对照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自查清单、逐项对照,不折不扣推动整改落实到位,确保精准整改常治长效。成立常州市律师行业协会天宁分会,加强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不断提升行业党建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各支部党建工作指导,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做优做强“红舟工作法”“常青藤”“大成小脚印”等特色党建品牌和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党建品牌影响力。上海博和汉商(常州)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获评江苏省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
3.聚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易地新建郑陆司法所,改造提升雕庄、茶山、兰陵司法所,持续提升司法所规范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四规范、两同步”工作,贯彻落实《江苏省司法所工作责任指导清单》,发挥司法所协调推进、督促检查镇(街道)法治建设工作的职能作用。今年以来司法所累计开展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重点项目等合法性审核26次、提供有效法律意见6条并被采纳,监督指导基层综合执法活动30次,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活动15场次。建立司法所协理员制度,制定《天宁区司法所协理员管理办法(试行)》,在管理岗位设定、任职条件、培训与考核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司法所工作人员纳入协理员管理。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开展2024年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新选任人民陪审员167名。
2025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各项工作的主旋律。我们将秉持改革精神,整体谋划、务实推进全年的司法行政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初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深化改革中攻坚突破。落实《决定》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任务,协同市局建好市法律服务创新园,打造标杆型法律服务高地;实体化运行覆盖城乡的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法援联络站。创新市律协天宁分会管理服务机制,提升律师行业服务贡献度。探索“合作制”公证服务模式,优化合作运行机制,激发各方积极性,提升公证服务质量。
二是在履职尽责中担当作为。统筹发挥司法行政能动作用,落实中央政法委专项治理要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优化行政复议机制,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提升社矫安帮工作质量,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做细做实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确保高标准通过“八五”普法终期评估验收。
三是在基层减负中集成力量。在为基层减负的大背景下,有机结合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的制定执行,全力落实市《规范基层司法所相关操作口径(二)》要求,加强与区委编办、镇(街道)的沟通协调,提升司法行政人员的专业性、稳定性、协同性,增强队伍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力构建各级职责明确、人员专职专业、工作高效落实的司法行政工作新格局。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