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朱胜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借助艺术疗愈课程之力,铺就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之路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区近年来已有多所中小学逐步探索艺术疗愈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艺术疗愈课程以绘画、歌唱、舞蹈等艺术形式为途径,帮助有情绪宣泄需求的学生,在具有创造性的、较私密的活动中释放压力,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目前,学校主要安排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类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参与艺术疗愈课程的教学。下面以两所学校的实践作为例子进行具体介绍。
常州市香梅小学艺术疗愈课程与“艺点点”童书社团、“沙啦啦”沙画课程结合,融合绘本创编和沙画故事的形式,开展了跨学科式的艺术疗愈。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通过音乐课程、音乐社团、“梅”好父母学堂等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关注学生内心世界以及学生的情绪管理。
1.定位内容,组建团队。
艺术疗愈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中小学主要涉及音乐和美术两个学科,可融合的课程、社团门类多。因此,在开发设计时,需要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定位核心教育教学内容。
香梅小学利用绘本是包容性较大的创作载体这一特点,将艺术疗愈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依托“艺点点”童书社团开展的静态绘本创作和融入“沙啦啦”沙画课程进行的动态沙画故事创作两个部分。学生通过绘编、续写等方式,创作治愈系原创绘本,寄情于画笔,借故事诉内心。其中,沙画是一种动态的故事性表达,学生在摸沙、抛沙、扬沙的过程中,感受沙在指缝的流逝;在堆沙、画沙的过程中,画出自己的内心画面;在把沙子打散的过程中,宣泄内心的压力和焦虑。同时,在音乐老师的协助下,将绘本排练成剧,将沙子制成沙筒配乐演奏,演绎生长励志故事。如此集结美术、音乐、心理和语文等老师们的多方力量,以跨学科的方式形成了更前面的艺术疗愈团队。
红梅实验小学在学校社团中开设了涵盖打击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课程。这些课程被设计为富有互动性强与创造性的体验,帮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情感释放和社交互动来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充分挖掘艺术课程的疗愈功能。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确保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喜欢舞蹈的学生,提供舞蹈参演机会,让他们通过身体运动来释放压力和表达情感;对于喜欢戏剧的学生,提供戏剧表演舞台,帮助他们在角色体验中,获得共情的能力;对于喜欢画画的学生,创设写生情境,提供与自然接触,抒发内心世界的渠道等等。同时,也凝聚了艺术学科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共研同行的力量,通过提供丰富的艺术疗愈课程,为学生构建多彩的心理健康成长空间,让他们在艺术表达中找到乐趣和满足。
2.拓展活动,社校直通。
随着校家社育人共同体的建设日益成熟,学校与各社会场馆建立起了较为良性的合作共建,通过组织主题性的艺术疗愈活动,把课程资源做宽、把师资队伍做大、把教育成效做广。
香梅小学与特殊学校、社会场馆等牵手,以主题活动开展的方式推进艺术疗愈的普及和辐射。与光华学校携手,在“国际自闭症日”共同开展活动,创作抽象彩沙画,唤醒特殊孩子心中的色彩;与秋白书苑携手,以“树”为主题,了解树木的生长,创作立体绘本,点亮生命的底色;与天宁区图书馆携手,开展“护绿”系列专场,站在环保的角度,讲环保,讲生命的多样性,讲豁达的人生。
红梅实验小学的特色活动“‘梅’好加油站”是学校长期举办的一场心与心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由学校党员教师与社区党员社工组建爱心天使团和学生一对一聊天。音乐老师发挥专业所长,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唱一唱,学生在被鼓励中选择一首歌曲或编写一段歌词,抒发胸臆。另外,还与街道联动开展社区音乐会,让学生在校内外均能感受到音乐的治愈力量,帮助他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3.关注成效,家校共育。
作为时下热点,艺术疗愈在家长群体中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合理使用艺术疗愈方式,不仅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在美育的浸润和滋养中,优化家庭养育品质。
为让家长了解艺术疗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红梅实验小学在“‘梅’好父母学堂”的开展中,定期与家长分享学生在艺术疗愈课程中的表现和成长,让家长了解艺术疗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到艺术疗愈课程中,开展亲子艺术疗愈活动,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对艺术疗愈成效的评估也是需要多维度看待的。香梅小学采取多种评估方法来全面观察学生在艺术疗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变化。除了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还结合实地观察、学生作品的分析、学生自我反思和讨论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估艺术疗愈的效果,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课程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艺术疗愈是新的领域和方向,在一线教育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优化余地。在未来,我区将立足学生,适配良性疗愈方式;着眼师资,培养资深教师团队;重视过程,监测疗愈进程和疗效;普及观念,让艺术疗愈来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孩子身边。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
2024年6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