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未成年人极端事件发生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态势,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阐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家庭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法治为引领,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强化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培育儿童优良品质,促进儿童健康向上成长;进一步提高全区家庭教育工作质量,健全适应城乡发展、家庭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构建全链条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统筹资源力量,建立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工作体系,形成问题联治、条块融合、高效畅通的工作局面。
2.加快学法、普法、执法进程。将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宣传纳入“八五”普法重要任务,做好常态化家庭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广大家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力量,畅通、健全针对家庭暴力、未成年人受侵害等不当家庭教育行为的举报渠道与强制报告制度。深化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责令涉案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细化程序内容、形成操作标准。
3.建好各级各类实体阵地。继续巩固发展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确保各级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开设率达到100%。指导各级学校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制度,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师资培训、教师考核和教育督导工作。建立健全区级校外教育辅导站,分梯次逐渐向乡镇 (街道)、社区(村)延伸,力争实现全覆盖。
4.建优线上指导服务阵地。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级专家教学资源和本地教育资源,开设家庭教育网络课程,征集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和案例,推进家庭教育资源库建设。继续用好传播媒介,开发短视频等易传播、易学习的数字化服务产品。
5.加快培养专业化家庭教育人才。强化培训体系,将家庭教育纳入教师入职培训和日常学习内容,有计划地系统培育专业化家庭教育人才,满足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用好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家庭教育工作室等专业力量,不断壮大骨干队伍,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和指导服务工作。广泛吸纳热心家庭教育公益事业的教师、儿童工作者、卫生保健人员、专业社工、民警、网格员、“五老”人员等组建志愿服务队,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6.强化特殊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中小学校、社区(村)、儿童关爱之家、家长学校等要充分发挥教师、网格员、儿童主任、妇联执委、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各类队伍的作用,及时掌握特殊困境儿童家庭情况、监护情况、成长发展现状、家庭教育需求等,形成常态化家庭教育帮扶和指导机制。对留守流动、重病重残、单亲家庭、服刑强戒人员子女等各类特殊困境儿童加强排查评估、源头预防、分级干预和精准帮扶。倡导专业社工深度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儿童出现监护缺失、安全失保等困境时,及时干预,督促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职尽责,必要时开展结对帮扶,指导提升家长的法治观念和监护意识。
7.夯实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双减”工作部署,统筹指导规范全区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中小学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等工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家庭亲子关系和谐。深化学校、社区、家庭、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
8.探索特色化校家社沟通合作机制。指导学校充分用好家长会、家访等组织形式,宣传家庭教育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更多家长建立科学积极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管理,配合落实“双减”任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合力解决儿童使用手机、网络管理、校外培训以及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等问题。鼓励社区(村)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校家社沟通平台,整合辖区内教育资源,为家长提供便捷优质的指导服务。
我区将加快家庭教育事业的法治化、专业化、精准化、立体化、协作化建设,建成多元覆盖、全域链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更加成熟健全,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得我区家庭教育事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
2024年6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