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贯彻情况
(一)学习情况
一是领导领学。局领导班子带头领学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开设专题党课,局党组书记和局长在工信条线进行授课,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全体人员结合工信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二是集体共学。通过集中学习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原原本本研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全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产业改革等方面的重要部署。三是实践促学。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走访过程中,将全会精神宣传贯彻融入其中,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交流探讨,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与困惑。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共同谋划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之路,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信工作的实际行动。
(二)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
一是提升全局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工业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分析。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区内工业企业数据,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政策制定和企业服务提供数据支持。二是推动天宁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以及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全区工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资金支持、创新奖励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二、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天宁区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克难求进、主动有为,全力推进我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各项工作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30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工业纳税销售1150亿元,同比增长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
(一)特色亮点工作
1.大力推进重点项目。一是加快推进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武进不锈(高端装备用高性能不锈钢无缝管项目)年计划投资1.5亿元,1-10月完成投资1.35亿元,实现年计划的90%,超序时进度7个百分点,目前设备安装调试中,预计年底竣工。同时,组织纳图电气、骋江新能源、壹佰动能科技上报2025年省重大工业项目,涉及投资11亿元。二是全力保障27个“532”发展战略项目(11个新建、16个续建)。27个项目总投资58.14亿元,年计划投资18.74亿元,1-10月预计完成投资17.18亿元,完成年计划91.7%,超序时进度8.04个百分点。目前有1个新建项目未开工(仲朝通新能源光伏承载器项目),新建项目开工率90.9%。预计年底界达轻量化零部件研发生产、中钧能源动力储能电池、嘉博染织研发中心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
2.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一是加快数字赋能。持续推进诊断服务,预计全年完成线上诊断150家,累计已为662家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已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诊断“全覆盖”。加快企业“上云用云”步伐,全年新增星级上云企业73家,其中诺德电子、东恒印染等4家企业实现“五星上云”。二是打造标杆示范。旭荣针织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浩万新能源、裕源灵泰等8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车间,曼淇威、芯缘半导体等7家企业获评市级智能车间。华利达积极争创国家级智能工厂,伊顿电力正在全力打造全球“灯塔工厂”。三是推动工业互联互通。华利达等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平台建设,有效带动和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航天云网、奥比利、辉途智能等企业汇集服务资源与用户资源,累计接入我市企业7031家,设备91441台,其中天宁区企业2120家,设备35589台,为企业上云用数提供保障。
3.促进企业创新增效。一是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组织开展优质中小企业入库培育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推荐武进不锈申报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南化工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维发电子等3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洋建材等74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全区共有“专精特新”企业145家,其中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不含纺兴精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不含纺兴精密)、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9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家。二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技术优化与产业升级。积极组织培育应能微电子、佐安电器、米德克、坚正橡塑、盛天传动5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荐晖朗电子、东方伊思达、中电新能、凯得新材料等11家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4.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一是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旭荣针织、亚东获评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全市仅2家企业获评),推荐伊顿电力、康进医疗2家企业开展国家级绿色工厂申报,艾贝服装、远方动力、强力先端、先锋干燥4家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推荐亚东、黑牡丹2家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二是推动“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一方面,开展印染行业整治提升。阳湖东南印染工序已关停验收,东南染织、美凯燕2家企业完成涉磷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环保排查整治,嘉博兼并美凯燕事宜,正在有序推进中。另一方面,开展铸造行业整治提升。持续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目前三圆缸套、塾村有色2家铸造企业完成关停验收,正在推进远达五金关停退出;伟业油箱、辉航动力等15家铸造企业环保整治提升已完成,正在推进荣福塑料、鑫峰新材料等6家企业整治提升。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船舶修造行业安全风险排查,今年来累计检查船舶企业8家次,排查一般隐患问题20项,目前全部整改到位,坚决防范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5.优化惠企服务环境。一是强化金融扶持。帮助应能微电子、强力先端、零壹半导体申报集成电路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召开“园区保”内部评审委员会3次,帮助9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6200万元。二是加大产业人才培育。重视人才对产业的带动作用,组织开展海外高端人才培育工作,推荐申报国家、省级人才项目115人次,动员参加省、市级经营管理人才等培训超50人次。三是提升服务品质。坚持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切实做好清欠工作,举办“专精特新”“智改数转网联”等项目申报培训会,全方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牵头市对区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在全市的排位预计情况
1.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进度:是指地区在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连接,培育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标杆企业、五星上云企业等示范项目的情况。截至目前,我区累计101家企业获评示范项目。今年以来,旭荣针织1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浩万新能源、艾贝服饰、鑫润丰东等8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车间,曼淇威、晨虹不锈钢等7家企业获评市级智能车间。东恒印染、裕源灵泰等4家企业获评五星上云企业。该指标考核细则暂未出台,尚无法统计排位情况。
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上半年全区单位GDP能耗0.1341吨标煤/万元,同比增长0.52%,三季度数据还未公布,目前市工信局未进行打分排名。
3. “1028”产业体系产业产值:1-9月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共计585.26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经济指标上还需精准发力。今年来,受经济下行和国际形势影响,区内企业普遍需求减弱、订单减少,规上工业产值和工业投资增速未达预期目标,其中规上工业产值由一季度的下降2.87%提升至三季度的同比增长1.38%,重点企业如武进不锈、华利达支撑不足;工业投资动能减弱,增量项目较少,大恒环保、智谷机电等部分重点项目进度落后序时,增速由一季度的增长25.2%下降至三季度的同比下降20.23%。
2. “智改数转网联”工作还需持续发力。一是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网联”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够,或受制于资金、外部环境、行业特点等方面的制约,“不愿转、不敢转”态度普遍存在。二是企业需求和服务商资源匹配度不高。本地服务商的产品在制造业企业中实际应用少,订单金额小,竞争力不强,缺乏可以直接推广、展示的示范企业和典型应用场景。
3.企业服务能力上还需主动作为。服务不够精细化,在培育企业、挖掘企业潜力上功夫下得不足,企业存在困难、诉求掌握不够全面,部分重点项目如智能车间、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队伍不够充实。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集群培育,更大气力推动规模化发展
一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深入企业调研,及时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难题,精心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全面加强信息预警预测,做好工业投资分析研判,协调要素保障,以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推动集群规模加快壮大,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以上。二是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借全市打造新能源之都机遇,继续做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三大产业赛道,注重部门协同、上下协作统筹推进,促进多点开花、链式发展。聚焦市“532”发展战略目标,持续跟踪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十大集群企业的发展状况,确保全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三是培育优势产业链。围绕省“1650”、市“1028”产业体系,深入研究产业链各环节,梳理完善我区产业链图谱和长板短板,汇聚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资源解决产业链发展痛点难点问题,带动产业链竞争力整体提升。
(二)深化“智改数转网联”,更实举措推动数字化发展
一是精准把脉施策。根据优秀服务商前期诊断,引导企业因地制宜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支持企业在生产设施、生产服务等环节进行更深入的智能化技术改造,打造各类典型应用场景。二是打造标杆示范。积极创建各类国家级试点示范,助力伊顿电力创建“灯塔工厂”,亚玛顿、武进不锈等企业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推广标杆示范企业成功案例,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三是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全力支持企业“上云用数”,加快企业在管理、生产、营销等环节上云步伐。努力营造支持、服务企业“上云”的良好生态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四是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探索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试点,督促企业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业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突出创新创优,更富成效推动高端化发展
一是推动专精特新发展。加大摸排入库、梯度培育,强化政策支持、督查考核、宣传引导,全面提升我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水平,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40家。二是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开展“产业焕新”工程,立足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进一步开展首台(套)装备征集,支持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举措,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建设一批面向智能制造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全年目标培育企业技术中心4家、工业设计中心2家。三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行业,围绕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领域,推动服务型制造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力促企业服务化转型比例不断上升、服务化增值收入不断提高,全年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5家。
(四)加快转型提升,更强决心推动安全绿色化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强化能耗强度目标责任评价,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用能单位、重大项目的能耗变动形势,严控高耗能项目准入,确保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鼓励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促进新能源推广应用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全年目标新增各级绿色工厂10家,力争在近零碳工厂取得突破。二是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稳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围绕“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印染、铸造等行业整治提升。三是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指导工业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多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切实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
(五)细化保障措施,更优效能推动精准化服务
一是提升服务效能。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大走访活动,对所有规上工业企业、星级企业、新增长点企业、培育入规企业等开展专项走访调研,把脉企业发展,协调解决难题。瞄准“智改数转”、专精特新等企业关心的热点领域,线下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培训等方式,强化政策解读和项目申报指导;线上用好“常州政企通”“天宁政企通”等平台,及时推送、宣传有关政策,强化服务供给。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提升多样化、精准化、便捷化服务和需求快速响应能力,全年力争培育2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开展银企合作,提升“园区保”产品服务水平,重点帮助新能源企业解决融资需求。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清欠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清欠排查,严防新增拖欠。积极组织开展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智改数转”“专精特新”专题培训、“工信讲坛”系列讲座等活动,加大高层次海外人才、创业人才的挖掘力度,不断为企业输送创新活力。
(六)加强党的建设,更高站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阵地管理和考核问责,坚决守住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红线。二要夯实基层堡垒,着力提高党组织的有效覆盖,不断深化党支部“标准+示范”建设,不断深化“亲情勤”党建品牌建设,把党建品牌创建作为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拓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三要突出正风肃纪,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清风常在”廉洁文化品牌建设,开展“廉课堂”“爱‘廉’说”“廉钟鸣”系列活动,加强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法规教育。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