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民生保障精准发力,基本底线进一步兜住兜牢。今年,我们更加注重固本强基,在强化精准救助、主动救助、多元救助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守牢民生“保障线”。一是救助更加集成。更新编订和印发《天宁区社会救助典型案例及常见问题解答汇编》,扩充新增低保扩围政策和各类救助常见问题解答。整合收录涉及教育、住建、人社等多部门23项救助帮扶政策,编制并印发《天宁区特殊人群救助政策汇编》。二是救助更加积极。主动、积极、适度扩大救助范围与提高救助标准,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难”功能,确保“应助尽助、分类施助”。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额48.14万,发放人数257人次。举办天宁区“民有所求·政在身边”社会救助服务技能竞赛,提升基层社工帮困救助服务能力。三是救助更加融合。提档升级现有“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实践点,同步拓展新建(青龙、红梅)2家街道级和(翠南、菱溪、工一、董墅)4家村(社区)级站点。完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完成青龙街道1家省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关爱之家)申报工作。扎实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标准化建设,新增郑陆镇德康驿站1家。
(二)养老事业稳步发展,宁有颐养进一步可感可及。今年,我们更加注重行稳致远,在强化养老体系、养老服务、养老安全上持续用力,进一步打造养老“幸福圈”。让老有所“养”更有保障。成立全龄段社区食堂品牌建设专班,搭建“1+7+N”全区助餐体系,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区级中央厨房项目,布局新增7家社区食堂。年内完成3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改造提升项目和3家农村睦邻点建设。结合省市级适老化政策,年内实施为辖区内18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让老有所“乐”更有质量。全年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8194人次,“护老行动”宣传6570人次。积极组织开展敬老月走访和慰问活动,全区累计开展各类敬老月活动119场,慰问老人24377人次。让老有所“安”更有底气。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先后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多项专项整治,关停1家不达标养老机构。推进无证养老机构整治工作,全区10家无证机构已关停2家,完成个体工商登记7家,推进中1家。联合区消防和第三方专家对运行中的18家养老机构开展消防达标创建“回头看”工作,完成二轮审验,实现100%全覆盖。
(三)民生服务增能培优,为民实事进一步有质有效。今年,我们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在强化治理能力、改革发展和服务效能上持续用力,进一步织密民生“服务网”。社会组织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今年以来,累计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34家,取缔非法民间组织2家。开展领导干部社会组织兼职排查、社会组织涉企收费监管等专项工作。举办天宁区第六届公益创投活动,扶持社区治理等公益项目21个。常州市天宁区数字经济产业商会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行业协会商会推广点。全区12家社会组织入围2024年常州市首批枢纽型、示范型社会组织名录。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迈进。着力提升城区殡葬服务能力,青龙街道龙福宫纪念堂新增500个安放格位,完成雕庄街道纪念堂公益守灵中心改建项目。积极开展社会慈善募捐及慈善救助,今年以来,天宁区互助基金累计募集慈善款项469.29万元,全区各慈善超市累计配送慈善物资3000份50万元,全区慈善助孤助残助学183人65.5万元。社会公共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积极开展2024年度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和各地相关部门意见,遴选出14个地名入选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1个地名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完成“520”“521”特殊日婚姻登记高峰应对工作,2天完成婚姻登记161对。全年累计办理结婚登记2127对,离婚登记1268对。
(四)民生工作全面检视,整改落实进一步有序有力。今年,我们将省审计、市委区委巡察反馈整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集中整治工作结合起来一体推进,以强化问题整改落实的实际行动推动民政领域问题全面集中整改。一是聚焦巡察整改,落实主体责任。聚焦市局巡察反馈7项问题和区委专项巡察反馈4类34项问题整改,局党组主动担起巡察整改政治责任,第一时间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序时进度,逐一明确目标,对各项整改措施进行“挂账销号”,目前已推进完成整改事项20个。二是聚焦惠民资金,落实自查自纠。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我局围绕“四个聚焦”和“二十个紧盯”要求,在民政领域开展涉及社会救助6类、养老服务5类和殡葬改革方面12类惠民资金的自查自纠工作,精准收集因系统机制、把关不严等原因产生的问题8项,目前均已整改到位。三是聚焦审计检查,落实自查整改。局党组高度重视,主动配合省审计组要求,积极报送养老服务工作过程材料,对照审计反馈问题,深刻检视,举一反三,自查梳理工作中薄弱环节,针对居家养老援助服务难点问题和系统平台问题,通过个案分析指导和加强人工稽核等方式,有效减少异常工单,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精准率。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在兜底线、救急难上务实功求实效。一是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有效利用常州智慧大救助、苏童成长平台动态监测机制,加大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力度,落实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推动形成梯次救助、综合救助格局。二是推进低保临救扩围增效。进一步拓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强化主动发现,做好非本地户籍遇困人员的临时救助,切实增强救助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管好、用好救助备用金,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三是拓宽社会救助工作模式。探索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聚焦救助对象当前尚未被物质救助覆盖的基本服务需求,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
(二)在增质效、促发展上务实功求实效。一是攻坚养老领域重大项目。完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项目建设工作。持续跟进区级中央厨房项目进展,力争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将郑陆敬老院新建项目纳入重点督办事项,强化与镇政府的沟通联系以及监督指导,为农村地区新增1家具有集中供养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二是完善养老资源供给布局。发挥好社区食堂专班统筹作用,保障助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社会资本参与助餐工作捆绑效用,完善网络布局,真正实现服务100%覆盖,消除助餐“死角”。进一步研究资源供给向农村地区倾斜机制,重点抓好农村睦邻点建设、空巢、独居老年人探视巡访工作以及符合农村实际的助餐机制建设。三是推进社会组织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作用,持续提升社会组织规范发展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产品供给。综合运用年检、双随机抽查等监管举措,持续改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为社会组织品牌创建提供广泛的公益支持,区、街层面扶持公益项目不少于20个。
(三)在建章制、强监管上务实功求实效。一是健全民政领域制度机制。紧盯排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和基层群众建议反映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充分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惠民资金、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管理等领域综合监管办法,为基层从业人员提供详尽的文件依据和政策指导。对已颁布的监管制度开展“回头看”,广泛收集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确保制度更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二是巩固民政事业发展底线。主动开展民政领域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自查自纠工作,紧盯重要机制、重要环节,积极整改,补全制度短板,健全监督闭环。围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要求,重点排查公墓、塔陵、骨灰堂等单位建设运营和人员管理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整治工作,落实好“安全生产管理月”工作,有序推进养老机构消防达标创建“回头看”、等级评定等专项提升行动,进一步理顺服务机构运行管理。三是扩大智慧监管应用场景。健全“线上+线下”综合监管机制,充分用好“制度+监管”“互联网+监管”“第三方+监管”等“技防”手段,升级打造区级智慧养老平台3.0,重点打造全新业务终端程序、稽核逻辑“防御库”、实时轨迹比对功能。用好上级平台预警和定期核对反馈机制,推动各项重点资金、服务、项目规范化、智能化、标准化运行。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