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贯彻情况
(一)学习情况
区城管局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委书记宣讲、支部书记领学、党小组分组学多层次,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报告会、参观学习教育基地等形式,切实抓紧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并组织全体党员撰写学习心得,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贯彻工作与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城管工作落实的强大动力,突出民生抓落实,聚焦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组织开展万象城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夜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固废非法倾倒专项整治等行动,全面提升辖区环境面貌,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
1.协同实施天宁区“城市大管家”改革工作。围绕城市环境“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的总体目标,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积极调整工作主体责任,推动业务职能向业务指导、监督考核、行业管理方向转型,成立弘润公司并合署办公,启动天宁环卫“管干分离”和新一轮环卫作业市场化发包等工作,确保环卫事业稳步发展。
2.探索智慧化城市治理新模式。聚焦市容秩序、空间品质、景观绿化、长效管理等方面开展整治提升,推进街区建设运营治理、城市非机动车治理、城市公众参与、精细化基层治理等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一网统管”,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网络,实现对城市管理全领域覆盖、全时段监管和城市管理问题的高效率、高标准处置,有效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效率,让城市管理工作更加快捷有效。
3.着力推进“信用惠民”试点工作。加强城市管理领域信用运用,进一步补充完善“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包容审慎的城市管理监管体系,同时构建职责更清晰、队伍更优化、协同更高效、机制更健全、行为更规范、监督更有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打造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2024年工作总结
(一)特色亮点工作
1.美丽街区建设融入智慧管理应用场景。今年,美丽街区建设选取青果巷街区和新儿童医院街区2个区域,涉及面积共2.05平方公里。青果巷街区充分考虑区域特色文化,挖掘青果巷周边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从优化管理手段为切入点,增设AI识别应用,并将该街区纳入城市智理工作站管理重点区域,提升青果巷历史人文街区周边管理效能。新儿童医院街区充分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同时结合市容示范点建设,考虑周边学校、公园、小区等社会要素,选择光华路、凤凰路等2条商户较为聚集的道路设置市容管理探头,全面提升区域内市民及商户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2.特色停车场功能多元化。结合大板房改建,新建北环新村和浦北新村两个特色停车场,共847个停车泊位,安装充车桩140个,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电池检测、快捷汽车服务等综合功能于一体,有效解决了老小区无法加装充电桩的难题。新建紫云府东侧、金三角、云智造先导中心地下等停车场,累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超2000个,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接入智慧停车管理公共平台停车泊位8163个。推进无感支付,增强停车丝滑体验感,全区备案公共停车场共133家,其中26家政府指导价停车场无感支付已全部完成,107家市场调节价停车场将在12月31日前全部接入“常畅充”平台,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大大加速通行效率。
3.口袋公园建设“一园一特色”。1月,景仁公园“小口袋”兜起居民“大幸福”获评2023年度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优秀典型案例(百姓口碑奖)。今年新增桃花院子、保利天珺等4处口袋公园。其中,儿童医院口袋公园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围绕“儿童友好”主题,进行适儿化服务设施改造,配置儿童特色游乐空间,构建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实践基地。朝阳菜场口袋公园打造成“双拥”主题公园,优化活动区域同时展示双拥工作成果,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此外,围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新增10公顷绿地,全新打造劳动路杜鹃花路、新堂路月季路等3条特色花漾道路,完成万象城立体绿化1处。
4. “天宁智理”新模式在全市推广。全市城管系统基层治理现场推进会暨二季度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点评会在天宁街道召开,“天宁智理”助力城管系统基层治理减负增效新模式在全市推广。深化“天宁智理”,将300余家第三方责任单位纳入治理平台,有效压实第三方责任,上线“全要素治理”(即“纳米网格”),督促队员按照既定任务进行要素巡查,累计设置巡更点1499个,包含要素数量2774个,使基层治理责任分明、有序运转,避免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天宁街道上线“有事拍一拍”,进一步畅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途径,全面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诉求,通过精细化的服务提高公众满意率与获得感。
5.提升天宁区建筑垃圾管理水平。推进固体废物非法处置倾倒专项整治,全力推动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工作,已有87个建设工程项目完成备案,做到应备尽备;针对城郊结合部、省市毗邻区、闲置地块、曾发点位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日巡夜查,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在重点路段对偷运偷倒建筑垃圾的车辆进行设卡拦截,及时阻断固废运输行为;深化“两市三地”城市管理协作机制,解决群众举报较多且位于两区边界处的城市管理问题,开展固废非法倾倒联合执法检查,减少跨市渣土违规运输问题。今年已对未经核准处置建筑垃圾违法行为立案25起,对随意倾倒建筑垃圾违法行为立案42起。规范住宅小区装修垃圾运输处置,将全区物业小区的装修垃圾处置纳入规范化管理,推行运输企业备案、运输处置备案“二联单”制度,已备案44份。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7月建成启用天宁区建筑装潢垃圾初筛分拣中心,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二)相关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1.年度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情况。一季度、二季度均排名全市第二,三季度全市排名未出,预计全年考核成绩优秀,排名全市前三。一是优化考核方案。出台《天宁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工作的意见》,及时细化调整区级考核方案,将现场考评和专项督查问题纳入区级日常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季度考核计划,对各板块开展业务培训8次,在提高日常巡查案卷质量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现场考评和专项督查案卷数。二是强化督查考核。落实领导定期督查和蹲点联系制度,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全年督查城市长效管理工作14次。完成全区考核评价工作,共发现并督促镇(街道)整改问题17081个,12345热线案件受理7064件,已全部办结。三是重点提升行动。对照2024年度重点整治薄弱点位清单,结合考评突出问题,开展重难点问题提升行动,定期组织全域环境整治大扫除,进一步提升城市长效管理质效。
2.城乡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推进情况。出台《2024年天宁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67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工作,实现建成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全覆盖。完成郑陆镇黄天荡村的行政村提标改造项目。分类回收利用可回收物13400吨、大件垃圾646件,无害化收运处理有害垃圾2.5吨。小区厨余垃圾收运扩面增效,目前已有35个小区纳入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家庭厨余日均收运量超7吨。在新天地花苑小区实施天宁区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制试点,运行以来,小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达15%,成效明显。以“党建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为主旋律,积极做好《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宣贯工作,开展培训工作18次,宣传活动9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资料等8000余册,共创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其他重点工作
1.持续整治停车“乱象”。针对万象城、天宁吾悦、九洲新世界、第一人民医院等周边重难点区域停车开展专项整治,加强重点时段日常管理,定期开展拖移占道非机动车整治行动,通过疏堵结合、引导宣传,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特别是万象城作为常州商业新地标,开业以来热度持续高涨,区城管局倾听民意,“多管齐下”,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提高市民文明停车意识。通过设置指示标牌、发放宣传告知、利用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二是规范停车秩序。对占道停车、随意停车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自8月以来,共出动36车次,160人次,拖移非机动车1000余辆。三是优化停车布局。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3000多米,设置70余个停车标识,改造7个坡道,国庆期间协调开放周边地铁大厦南侧和万象城南侧地块2个临时停车场近200个公共停车泊位,有效补充万象城停车位不足的现状,缓解周边交通拥堵问题。
2.持续规范摆摊设点活动。因地制宜设置“疏导点”。在郑陆镇、青龙街道、雕庄街道等城郊板块,重点挖掘可设置疏导点的区域,目前共设置郑陆镇寺墩路早餐疏导点和迎宾路晚市疏导点等固定疏导点2个。政企联动设置“特色点”。积极和万象城等进行联动,为企业提供市集办理上门指导,累计指导审批特色市集12个,其中青果巷的青果物华集、天宁寺的一念熙市,为天宁的夏日添了一把火。优化布局设置“便民点”。累计设置早餐、修车等各类便民服务点235个。此外,定期开展无照流动经营整治,目前劝离流动摊贩8080余次,处罚51起。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1-9月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900起,其中适用简易程序1248起、一般程序89起、首违不罚563起。一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基层综合执法工作,对郑陆镇事权进行相应调整,收回城市管理领域行政处罚权8项。二是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全年共计督查991人次,整改队伍规范化建设问题34个,发放限期整改问题指导单63份、督察通报3份。三是深化“公职律师+驻队律师”服务机制,新增4名队员成功取得了公职律师证,7位驻队律师以驻队指导、随队执法等方式提供法律保障。四是推行综合执法进小区,建立“网格吹哨 部门报到”的协同联动机制,全区已在324个小区(含独立住宅楼栋)设立综合执法进小区公示栏,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各类问题300余起。五是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降低企业迎检负担,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由原来的“市容环卫责任履行情况”1项拓展为9项,联合检查占比提升至40%。
4.持续推进城市公厕建设。编制实施《2024年天宁区城市公厕建设实施方案》,积极采取项目配套、旧改资金和自筹资金等措施,持续推进城市公厕建设。今年,在市级下达新改扩建城市公厕21座的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基础上,另增加新改扩建12座。同时积极创建品牌旅游公厕,提升公厕功能形象,顺利完成小营前便捷驿站等6座申报国家旅游公厕的专家组复审工作。
5.持续推进城管领域安全生产监管。相继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畅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厂中厂”专项治理、老旧市场整治、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排查整改临时搭建、堆放影响消防安全问题228个;排查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14647处,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32处,累计清理小广告4972处;整改违法建设占用消防防火间距1处。
6.持续抓好队伍建设,讲好城管故事。以“执法质量提升年”作为全年工作主线,持续巩固深化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行动。一是着力打造具有天宁城管特色的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模式。组织“开局”“续航”“冲刺”专题培训,实施中层干部轮岗制度,完成全区城管执法队伍全员轮训和大练兵理论考试,并在“奋进新征程 比武建新功”全市城管和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技能竞赛中团体和个人兼获第一名。二是着力培优“阳光城管”党建品牌。开展理论宣讲下基层;全力做好大运河半程马拉松比赛、舜山小镇开园等全区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组织开展扫雪除冰、烟花爆竹禁放、防汛抗台、中高考护航等行动,充分展现城管形象。三是着力推进“精管善治”“执法为民”的天宁城管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城管三进”活动,坚持讲好天宁城管故事、传播天宁城管声音、展示天宁城管形象的宣传理念,市级及以上媒体录用宣传稿超60篇,其中6篇登上学习强国。制播冬训微视频同时被常州网·理论江南燕、学习强国录用。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党建引领,强化责任,高质量推进城管工作
1.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紧扣“国之大者”,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区委相关行动方案和措施,加强常态化推进、督查。持续深化对党忠诚教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理论武装,依托“阳光城管大讲堂”,加强新理论、新政策、新理念、好经验的学习运用,积极推动学习成果转化。
2.筑牢基层堡垒。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阳光城管”党建品牌导向示范和辐射作用,凝聚全区城管系统发展共识,不断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形成城管党建品牌向心力。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强化书记抓能力建设第一责任人意识,推动各党支部与各镇街、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立足职能定位,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及时解决群众的难点、堵点和热点问题。
3.锻造过硬队伍。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分级分类分层培训,试点智慧教室,实现“掌上学、随时学、随时用”,常态化开展执法、环卫、绿化队伍技能大赛,激励队伍比学赶帮超,共同提升服务能力。提振队伍精气神,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科学调整考核办法,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抓大放小,突出查民情、看实绩、比实效,引导城管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二)合理规划,统筹推进,落实全区重点项目
1.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项目”。全面完成“精管善治”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巩固提升建设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形成一批体现美丽天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城区管理精细化工作经验和工作机制,并加以复制和推广,全面实现美丽天宁精管善治的目标。高标准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新细则,拓展一线队员业务培训,进一步利用“天宁智理”平台减负增效。明确区级重点整治攻坚项目,纳入当年度区重难点问题整治项目库,强化领导督查、蹲点联系、队伍建设、点评例会制度,推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2.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实施城市公园绿地、口袋公园提质改造工程,进一步实现“品质提升、硬件提标、服务提质”,打造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为广大市民营造便捷、舒适、活力的绿色空间。充分挖掘公园绿地的文化和社会效益,创新“公园+”实践,在优美生态环境上叠加文化艺术、自然科普、市集展销等多样业态,常态化开展园事花事活动,引导市民群众参与爱绿护绿活动,把绿色福利延伸到千家万户。推行绿化精细化、标准化管养模式,加强管养绿地的巡查、监督、考核工作,抓好绿化养护创新创优工作,加强对养护单位专业培训,提升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3.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加快编制完成天宁区环卫设施专项规划,促进全区垃圾转运站优化布局和提升建设,开工建设天宁区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工程。积极推动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提升建设,提标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生活垃圾低价值回收物和厨余(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实效,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加强拆建垃圾、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加强《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宣贯和执法保障工作,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落实各方垃圾分类责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城市公厕新改扩建20座的目标任务,完善公厕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和母婴设施建设,合理提升女性厕位比例,积极打造品牌公厕和旅游公厕,全面提升城市公厕供给品质和运行效率。
(三)优化环境,提升服务,不断推进民生实事
1.推进一批民生实事。探索摆摊设点规范化,通过完善临时疏导点的选址,指导特色市集的运营,优化便民服务点的配置,进一步回应人民群众对烟火气的期待。系统谋划,创新思路,深入挖掘城市边角料,扩容停车资源同时,不断放大我市停车便民惠民效应,进一步推进无感支付工作,探索停车场智慧场景建设,优化共享单车管理,不断提升停车管理和停车场运营监管,确保停车服务质效。
2.破解一批群众诉求难题。紧盯人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针对重点区域或长效考评专项内容开展环境大扫除及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对清扫保洁、垃圾桶脏污破损、安全隐患等高频难点问题的日常巡查,大力提升市容市貌。加强与公安、住建、资规、市监、环保等部门协作,推动综合执法进小区、固废非法倾倒等工作取得实效。推动“两市三地”毗邻区域执法协作向纵深发展、横向扩容。
3.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按时序开展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做好提案建议承接转办,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办件前做好调研,办理中积极沟通,办结后做好长效管理,将办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方式,以真抓实改的态度,兑现服务群众的承诺,严把“质量”“成效”两个关卡,不断提升提案建议办理效能。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