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天宁区审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审计局的业务指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紧扣区委“3511”战略布局,围绕“审计质量巩固提升”目标,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审计全过程,推动国家审计项目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天宁区打造“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 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提供有力支持。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为帆,牢牢把握审计机关政治属性
一是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制度优势。区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六次、第七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审议区委审计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属板块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及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草案),对全区审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在区委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牵头组织召开2023年度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深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作配合,有效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进合力。
二是充分发挥党组核心作用。局党组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组织专题学习,定期进行意识形态等领域分析研判总结,把牢审计工作发展方向。针对全年重点工作、重点审计项目和省优项目创建、培育以及特色亮点工作,局党组多次集体会商,研究工作思路、酝酿实施计划、部署具体措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常抓不懈,压实压紧一岗双责。强化党风廉政教育,深入监察文化馆,组织开展审计组集体廉政谈心谈话,严守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切实做到依法审计、廉洁从审。
三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在“学”中夯实理论基础,严格按照主题教育要求,依托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等,推动审计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在“研”中提升工作本领,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使用、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的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攻坚克难的动力。在“做”中培植为民情怀,建立“审计组+党建学习课堂”管理模式,把学习教育、纪律执行贯穿到审计一线,厚植“为国而审 为民而计”的审计理念,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服务大局,牢牢把握经济监督职责定位
一是融合式推进财政资金审计。以“1+N”融合式审计方式开展,即以同级审为主线,融合实施区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科技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其中,部门预算审计利用大数据审计方式覆盖全区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重点对7家单位进行现场核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专项审计覆盖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社会团体,重点对镇、街道等13家单位进行现场核查。
二是贯穿式推进国有企业审计。围绕区管国有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从企业自有资金建设,到集中建设和委托代建项目,对区管国有企业2019-2022年实施的185个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全面梳理,重点关注招投标和工程造价方面情况。招投标方面对合同价10万元以上的招投标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涉及934份合同87亿元。
三是全链式推进内审工作。加强实战练兵,全区各单位15名内审人员参加审计机关实施项目,通过“以审代训”,持续提升单位内部审计水平。开展专题指导,对街道老旧小区招投标管理、国企资产收购开展现场指导。推广先进经验,力促郑陆镇获评常州市内部审计先进集体,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上作会议交流,获审计署、省审计厅网站推广。转化调研成果,出台《中共常州市天宁区委审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属板块及区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单位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质增效、促进反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是统筹推进问题整改落地生效。区政府在2次常务会议和5次专题会议上听取审计发现问题汇报和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将审计整改纳入政府督办事项,定期督办加以落实。推行上级审计机关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动态报备机制,对上协调沟通,对下跟踪指导“按月清账”,力促年内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运行、新冠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土地资源利用等上级审计项目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强化审计整改责任机制,细化区2023年度高质量考核评分细则,上级及本级审计机关发现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同步纳入板块、部门(单位)高质量考核内容,实行量化打分,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地生效。
五是纵深推进科技强审。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探索“数据先行、集中分析、现场核查”的大数据审计思维及方法,在财政“同级审”中建立2022年各部门预算收入支出、2020-2022年固定资产对比等8个分析模型。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建立大额资金使用、案款分析等15个分析模型。在专项审计项目中建立围标串标图形化分析模型,同步建立相关数据库。强化智慧审计能力培训,持续选派审计干部参加省审计厅计算机中级培训。充分运用“金审三期”平台功能,审计实施全过程纳入平台规范管理,助推审计提质增效。
(三)固本强基,牢牢把握审计“三立”建设要求
一是以审为家,提振队伍精气神。营造“审计大家庭”“阳光审计”工作氛围,“学别人的最好,成就最好的自己”,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打造凝心聚力“小而精”的审计团队。通过讲述审计40年故事,引导审计干部知史鉴今、观照未来,提升干部自豪感。实施“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同志专业优势、经验优势,用心用情指导年轻同志快速成长,系好人生事业“第一粒纽扣”,提升干部归属感。
二是强审有我,固本强基练内功。秉承“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自我修炼,锻造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本领。搭建成长平台,选派人员参与省、市审计项目和专项巡察工作,受到一致好评。打造交流平台,以“读书分享会”“审计报告围读会”年轻干部“第一读者”等主题为载体,审计干部按月轮流领学、分享经验、畅谈体会,2 篇读书心得获学习强国录用。
三是为审添彩,注入干事强心剂。倡导审计工作齐参与,打破科室专业壁垒,创新“综合+业务”大科室模式,清单化管理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营造争先创优好氛围,推行审计项目主审竞争上岗、宣传信息文稿撰写主动认领,采取“大兵团”作战模式,共同打造省市级优秀审计项目,在工作中成就更多的第一、唯一,在发展中形成更多的率先、领先,在一次次零突破中,收获成功喜悦,享受集体成长的过程,提升全局战斗力和综合实力。
(四)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纪巡审协同贯通。持续加强审计监督与纪律监督、巡察监督紧密对接,选派2名审计业务骨干参与“护航常有优学”专项巡察,为巡察工作提供专业支持。深化“纪巡审”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巡察机构、审计机关的职能优势、专业优势,注重借力借势、整合资源,采用计划立项、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审计整改“四同步”和人员力量、数据分析、监督检查“三融合”,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既注重发现问题,又推进以案促改,以高质量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监督的精准度和震慑力。
二是探索实施项目档案电子化。数字赋能项目档案,对兰陵街道经审、应急局经审等审计项目试行档案电子化管理,通过自主设计小程序建立电子档案检索目录,实现档案内容快速检索、快速阅览等;可视化展现审计报告问题,将审计报告问题清单链接审计问题取证单,严格审计报告审核与审批,确保报告质量。
三是精心实行主题化清单管理。以“每月一主题”形式召开局行政办公会议,围绕“廉洁从审促效能”“省优项目打造”等主题,持续推动审计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落实检查督办机制,及时跟踪督促,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建立配套制度,草拟局督查督办工作制度,明确督办科室责任、规范督办内容、严格督办程序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天宁区审计局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以“三如”要求为指引,充分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审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转化为审计可持续发展的能,全面提升审计质效,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
一是聚焦主题教育,在成果转化上求“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理论学习、干事创业、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持续深化教育成果上走在前做示范,坚持学以致用,紧扣主责主业,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在审计业务上求“精”。坚持审计工作“一盘棋”系统观念,服务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立足经济监督地位提高审计监督效能。围绕履行法定监督职责实施“同级审”,重点关注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重要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开展涉农建设项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美丽乡村、农村道路和农村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围绕加强国有企业监督,组织实施天宁城发集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对城市运营、投资与资产管理等方面;围绕规范权力运行,组织实施郑陆镇等5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三是聚焦内审工作,在指导监督上求“准”。推动《中共常州市天宁区委审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属板块及区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促进单位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完善内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完善内部审计指导员制度,深入细致了解单位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堵点,沉浸式开展“一对一”指导。
四是聚焦审计整改,在后半篇文章上求“质”。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加强规范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常态化开展审计发现问题反馈暨业务辅导会议,把审计发现问题和审计整改一体推进,持续做好市对区审计项目整改跟踪落实和区审计项目整改指导督查,把促进制度机制完善和管理规范作为服务方向。
五是聚焦队伍建设,在专业技能本领上求“硬”。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提升专业能力,以“精研一类政策,形成一套方法,剖析一组案例,总结一个经验”的研究型审计思维,引导审计人员结合审计项目,分领域分模块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研究,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注重青年干部培育,安排青年干部担任项目主审,在统筹组织、沟通协调、查核问题、审理审核等审计实践过程中,全方位锻炼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