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按照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常州市天宁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2024年4月1日至5月17日,对天宁区2023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重点审计了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情况,延伸审计了政府专项债券和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并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乡村振兴等财政政策落实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财政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要求,强化财政管理监督,扎实做好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厚植民生、深化改革、防范风险工作,基本保障了全区财政的平稳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保持财政刚性支出合理增长。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支1.64亿元,增长3.47%。充分发挥政府债券引导作用,集中投入教育医疗、城市更新、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力推动天宁经济保持稳中求进态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年民生类支出完成37.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支0.32亿元,其中投入社保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支出29.41亿元,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充分发挥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助力养老、公共体育服务和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推进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相关政策,有效利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对标杆企业、重大平台、重点项目的支持。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引导、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和平台载体支撑等方式,立足传统产业焕新、创新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打造天宁新质生产力。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区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财政资源统筹等情况。2023年,根据区财政决算草案反映: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30亿元。根据财政体制,收入总来源71.12亿元,支出总量69.45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67亿元。
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8.24亿元。根据财政体制,收入总来源83.53亿元,支出总量69.17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4.36亿元。
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75亿元,支出总量0.75亿元,年终无结转。
审计结果表明,2023年区级财政收支总体保持平稳。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解下达不及时,涉及金额1.06亿元。2023年,区财政收到中央、省、市级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未按规定在30天内分解下达的金额为1.06亿元。截至2023年末,仍有5,074.40万元资金未分解下达,其中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专项资金4,774.86万元,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等专项资金299.54万元。
2.年度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对纳入2023年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年初计划的28个项目预算资金,区财政仅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反映部分资金,在政府基金预算安排等方面未有相应明细反映。
3.上级专项资金长期结转未及时使用,涉及金额738.53万元。截至2023年末,一般公共预算资金中部分上级专项资金结转两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毕,其中省级及以上专项资金443.47万元、市级专项资金295.06万元。主要涵盖水利工程、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256.71万元,人才引进、双创计划等130.90万元,社保补贴等93.86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重点对6家区一级预算单位2023年度部门预算和决算草案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门决算编制不准确。5家单位编制的部门决算中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与财务报表金额不一致。
2.预算绩效年度目标编制不科学。2家单位整体预算和项目预算年度绩效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内容完全相同;3家单位项目预算年度绩效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完全相同。
3.部分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率低。2家单位共4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50%,涉及金额250万元。
三、财政政策、公共资金及国有资源审计情况
(一)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政策落实及相关资金绩效审计情况
2021年至2023年,区财政共收到并拨付省市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8,877.51万元。其中,区工信局专注中小企业能力提升,帮助企业获得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奖励等资金1,741万元,投入专项资金157.01万元为494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推动70家被诊断企业完成改造。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涉及金额1,021万元。2023年8月,2个街道收到区财政下拨“2023年第一批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分别于2023年11月和12月拨付至企业,涉及金额分别为621万元和400万元,时间间隔均超过3个月。
2.“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服务监督不到位。区工信局“智改数转”服务合规性审查和诊断报告审核力度不够:一是个别诊断报告显示同一诊断人员在相同时段出现在不同地点;二是部分诊断报告中被诊断企业信息安全现状相同但评估得分相差较大、主要设备前后描述不对应。
(二)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情况
2021年至2023年,区财政共收到上级拨入福利彩票公益金4,155.12万元,期间分配4,008.48万元,截至2023年12月末尚有146.64万元未分配。审计发现2023年度彩票公益金使用存在以下问题:
1.超范围使用彩票公益金,涉及金额203.75万元。茶山、红梅和天宁街道未按规定使用彩票公益金。一是将应提供的援助服务按服务工时价格折算为补贴发放,涉及金额合计154.90万元。二是将部分专项用于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的彩票公益金支付给老年人助餐点,用于补助老年人免费用餐,涉及金额合计48.85万元。
2.超标准列支居家养老援助服务费。因天宁智慧养老监管平台系统数据不完整,本次审计仅对2023年11月和12月的相关数据进行抽查。抽查发现3个街道居家养老援助服务跨月累计使用导致服务工时超出月度标准,超标部分产生的援助服务费用均由街道支付,未按规定由服务对象自行承担。
(三)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23年,天宁区共争取上级乡村振兴相关专项资金2,847.69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608.3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水利水资源等方面。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建设工程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涉及中标金额633.09万元。2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未按单位内部管理规定实施公开招投标,而采用竞争性磋商确定施工单位,中标价分别为345.79万元和287.30万元。
2.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不准确。2023年,个别村以土地确权面积申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未按规定扣除水产养殖池塘等设施农业用地面积。
(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情况
2023年,天宁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16.27亿元,截至审计时区财政已下拨16.27亿元,项目单位实际支出6.88亿元,支出总进度42.29%。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缓慢,涉及金额9,085.44万元。未来智慧城共享健身中心以及未来智慧城幼儿园建设项目,计划建设期限为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概算投资合计2.53亿元。2021至2023年,区财政共下达专项债券资金1.92亿元,已支出1.01亿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尚未完工,仍有9,085.44万元专项债券资金未使用。
四、审计建议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支持和保障能力。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和应用,强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能力,加强跨年度项目与年度预算的衔接,推动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与实施条件相适应。
(二)加大重大政策落实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定向精准使用专项资金,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确保惠企利民政策落地生根。加强专项资金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项目实施、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资金使用、健全绩效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建设领域风险防控,全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相关单位应全面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法规,健全内部监督、绩效考核及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建设项目规范实施。高效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为全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常州市天宁区审计局
2024年8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