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1月5日,票决确定2023年度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0项。分别是:
01、优质教育常有优育
•舜新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分园、怡康小学、清凉小学年内竣工。新增学位2070个,其中幼儿园增加学位990个,小学增加学位1080个。
•深化教师培育项目,新增省级名师1名,市“五级梯队”教师50名左右,选树“光荣在岗三十年”优秀教师1名,龙城十佳教师1名,新增名班主任18名左右。
0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深化“双减”,推出优秀“双减”案例10篇,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0%以上,引进优质校外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开展区级“天宁‘双减’好课堂”展示3次。
•对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进行2次视力筛查。
•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结合普测结果,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前置性关注,力促学生身心健康。
03、优质医疗常有健康
•对4000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早期心脑血管疾病专业筛查,建立专项随访服务档案。
•与市级医院联动,开展“小心肝”和“远离甜蜜烦恼”健康管理项目,分别对100名脂肪肝患者和100名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体检、筛查等“六位一体”管理防治。
•推进市儿童医院移址新建项目。
•提档升级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启动1家五星级和1家4星级中医馆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覆盖至少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新争取1-2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
•在郑陆卫生院设立医保服务站,提供一站式医保经办服务。
•推动38家医保便民药店销售集采药品、国家谈判药品。
04、一老一小健康关爱
•免费为全区70%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以“康益行”医养融合项目为依托,为不少于1600名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
•创建1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产前筛查率达95%、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
•新建2家社区普惠托育设施,创建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2家、省级社区示范托育点1家。
•对4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为2.1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改造提升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新增10个养老助餐点。
•为困难独居空巢老人安装智能紧急呼叫设备和带联网功能的独立式火灾烟感探测器。
•培训助老志愿者100名,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课程服务20000人次。
05、就业保障促进工程
•全区采集、开发就业岗位1.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不低于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支持大学生创业不少于240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
•新增残疾人就业创业35名,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名。
•保障十类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加强“五统一”医疗救助。
06、城乡基础设施提升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700个,接入“智慧停车平台”2000个,持续推进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试点。
•建成章东路、宗家塘路。
•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工程,对河横路、舜平路、舜山路进行改造提升,增设信号灯5组、标线2.5万米、警示柱200个、警示标志108个、监控及违停球机29个、电子哨兵8个等。
•创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82个,全面推行垃圾“四分类”,新建或改建提升垃圾转运站1座,完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改造提升城市公厕3座,完善公厕长效管护机制。
•实施二十一米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07、城乡环境美化提升
•提档唐家湾、迎春步行街等局前街周边1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及市容环境,试点智慧化城市治理场景,优化停车资源配置。
•建成并开放菱溪公园。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扩)建农村公厕14座。
•实施“四清一治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建成2条市级示范幸福河湖,推选2个小微水体示范片区。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以上。
08、宜居改造安居建设
•坚持安全、管理、服务等理念,实施5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改造电动自行车入库坡道280处,新增充电点位700个,新增端口10400个;新增公共电动汽车充电桩570个。
•完成筹集和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
•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不少于30台。
•有序推进安置小区权证办理工作。
09、关爱帮扶暖阳行动
•开展助老、助残、困境儿童帮扶、困难救助等公益服务项目25个。
•向新士兵的父母赠送人身意外伤害、意外医疗保险和美丽人生安康保险。
•免费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不少于700件。
•为天宁环卫职工购买定制医疗保险和伤残保险不少于1000人;为辖区内一线产业工人“夏送清凉 冬送温暖”。
•新建“梦想小屋”48间。组建不少于55人的“希望家长”关爱帮扶团队,开展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重点内容的关爱活动不少于25场。
•为30名16-59周岁无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为200名17周岁以下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全区持证残疾人办理意外伤害险;对20户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免费实施无障碍改造。
•开展全民自救互救技能培训8500人次。
•对全区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列管的管控类精神障碍患者,按照每人每月最高400元标准给予补助。
10、社会治安和食品安全
•开展模拟监控高清数字化改造,对前期建设的800多个监控进行存储扩容,增补重点部位监控设备。
•在华润国际、金梅花园、九洲新世界花园等小区试点建设反诈宣传点,向群众传授防范技巧,提升甄别能力和防骗意识。
•学校食堂和养老机构食堂实施“阳光餐饮”率100%;在350家网络订餐单位实施“阳光餐饮”,网上订餐平台设立“阳光餐饮”专区。
•打造600家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培育3条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
•开展食品安全抽检不少于5600批次。
•打造一条餐饮场所瓶改管示范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