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3年上半年,开发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532”发展战略,积极把握常州新一轮发展的“时与势”,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目标任务,全面对标对表、奋力比学赶超,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9亿元,同比增长2.8%;规上工业产值103.9亿元,同比增长8%;重点行业服务业营业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同比增长8.6%。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产业引领、项目为王,筑牢了“产业之基”
坚持产业立区不动摇,加速培育产业地标、加快构筑三新经济集群集聚优势。产业集群成型成势。以打造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为不懈追求,持续做大检验检测、工业互联网、网络视听等特色产业集群。以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无中生有、蓄能成势。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验收,成功举办常州市新能源半导体创新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江苏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固立得、三九互娱、中源新能等一批高科技、未来感的项目相继落户,新增产业链企业26家,三新经济产值突破110亿元。特色园区扩容提质。聚焦25个专题园区,精准实施“一园一策”,提速园区建设进度,持续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充分发挥园区载体对高端要素的集聚吸附作用,加快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亚芯半导体、晟宇总部大楼竣工预验收,国创未来内部提升工程主体完工,亚玛顿光电玻璃主体验收,通信设备研发生产基地、5G科创中心、检验检测园3期、雷尼尔精密机械总部有序推进。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第一要务”,深化招商体制建设,倾力打造一支“有忠诚、有专业、有活力、有成效”的招商铁军。深入研究产业政策,精准绘制招商地图,积极开展链式招商、以商引商、云上招商,新增在谈重点项目47个,预计总投资超亿元项目10个,新增签约落户项目26个,新增去化面积3.32万平方米。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名领导、一名专员”的四个一模式,统筹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常态化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项目按时高效推进。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554万元。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3.2%。储备市重点项目8个。
二、坚持创新赋能、提质增效,展现了“转型之快”
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培育发展新动能,奋力打造全区创新“桥头堡”。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推进智改数转,推动“千企入库”企业156家;申报省级绿色工厂2家、市级绿色工厂5家;申报龙城英才项目11个,省双创计划2名;三米科思、中认国创等21家企业申报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检验检测等省级双创平台建设。与西安交大合作共建长三角新型光电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合作高地。创新主体枝繁叶茂。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申报高企8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星级上云企业8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6家,省瞪羚企业6家,诺德电子、曼淇威等5家企业入选市“揭榜挂帅”项目。海图科技完成创新层挂牌,诺德电子北交所上市进程加快。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始终坚持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政策宣传、银企对接、政研企对接、用工对接、企业家培训等内容。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和政策,有效缓解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牵头银企点对点对接企业200家,助推企业申请“园区保”“创新贷”等贷款融资3.6亿元。
三、坚持产城融合、做优功能,厚植了“新城之美”
产城融合全面深化,品质内涵持续提升,加快从“产业高原”向“创新高峰”迈进。空间格局不断放大。实施城市更新提质行动,加快片区开发,全面完成了东青集镇国有地块征迁工作。大力推进青龙生活区2-2#、2-3#地块、三里地块、上岖、康贝周边地块的企业征迁工作。累计完成2户民房、4户企业的征迁、清结工作,建筑面积60233平方米。土地能效持续提升。强化“以亩产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导向,突出开发区的工业产业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优势,对低效用地片区开展整治提升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项目回头看力度,对未达到投资强度、效益产出等履约要求的项目,分类逐步清退。功能品质更加卓越。长青路、永武路、创优路完成阶段性验收,南北互联、东西互通的路网体系加快形成。未来智慧城初中、小学、幼儿园主体验收,教育小镇幼儿园、中小学7月竣工验收,汤家头、蒋家头地块安置房竣工,东青雅苑二期封顶,新建、改建青柠二期、智核广场等人才公寓1255套,百业兴,人气旺的魅力新城形象初显。
四、坚持党建引领、正风肃纪,树牢了“信念之帆”
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做好巡视巡察整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期限,针对巡视巡察反馈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逐条认真分析,加强整改的过程监督,确保按时完成整改目标任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强化正风肃纪,推动标本兼治,制定《天宁经济开发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规定》,出台《2023年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考核办法》,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约谈干部43人次。加大纪律审查工作力度,对违纪违法案件零容忍,党纪立案2件,党纪处分2人。深化党建“链盟品牌”。提升“链”盟吸引力,方便企业“量身定制”进行产业布局,推动“党建+行业”同频共振、双向发力。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赛道产业,新建中共常州佳卓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支部等2个非公党组织,提升党组织覆盖。牵头成立天宁区数字经济党委,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生产力。结合园区、企业发展需求和问题,以“条线组队、创设主题、青年争先”组建4支机关党支部志愿服务小队,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将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入,在党建聚力、惠企助力、安全生产等方面注入“先锋”动能。打造敢为善为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绘就干部梯队培养的“百花图”。提档升级“菁才天开”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分层分类谋划课程。举办“志存高远 务实笃行”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砥砺中层干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以开发区党政领导、区级机关业务骨干、高校院所教师、合作单位专家等为导师,结对帮带年轻干部,采取自主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焕发开发区干部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风貌。
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骨干龙头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偏少;重大产业项目不多,园区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尚未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提速。对此,开发区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系统加以解决和改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开发区将紧紧围绕“城区经济新高地、城市发展新空间、产城融合新样板”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好“一个中心”“两大主线”“三大战略”。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两大主线,就是坚持三新经济发展主线和创新升级发展主线,做好“集聚”和“赋能”两篇文章。三大战略,就是实施重大项目大突破、载体亩均产值大提升、区域建设大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新城。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量质并举,领跑产业“主赛道”。更加聚焦主责主业,竞逐“4+3”产业赛道,打造具有展示度的三新经济核心区,力争全年新增“三新”经济企业100家,“三新”经济发展总量超过400亿元,税收达5.5亿元。坚定“招引亿元项目、培育十亿企业、打造百亿产业”的目标愿景,做好“量”的集聚,坚持把项目招引作为“头等大事”,瞄准核心部位、缺失环节,一体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谋划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新增省重大项目1个、在库市重大项目8个,区重点项目数量占全区比重高于50%。紧扣“落地、开工、生产、达效”四个维度,狠抓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速东方侏罗纪、5G科创中心、雷尼尔等重大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做好“质”的跨越,全力引进一批“小而优”“小而美”、爆发力强的科创型项目,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加快诺德电子、海图电子等企业的上市步伐,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培育一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既有“大象军团”又有“蚂蚁雄兵”的企业矩阵,打造“乔木顶天立地、灌木成群结队、草本生生不息”的产业生态。
二是深化科技创新,筑牢发展“桥头堡”。新能源产业更新快、技术迭代快,最需要重视的是科技创新,最需要突破的是核心技术。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加快布局创新平台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鼓励支持亚玛顿、伊顿电力等企业在“灯塔工厂”“专精特新”等领域树立示范标杆,带动更多企业“智改数转”“登云触网”,不断增强产业链把控力,竞争力,力争全年引育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0家。面向新能源企业发展需求,持续开展“才富天宁”和“龙城英才计划”,引育一批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新能源铁军”。立足高层次人才需求,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提供人才落户、家人就业、子女上学等“一站式”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下。
三是做强特色园区,擦亮城市“金名片”。特色园区既是产业地标,更是城市名片。将坚持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在打造新能源产业园区上展现更多天宁风采。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产业方向,全力推进项目落地达产,以重点项目的接力跑助推园区快速去化,确保各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0%以上。按照“一园一特色”理念,排定园区宣传发展“计划表”“路线图”,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云制造先导中心等一批载体打造成新能源产业园的示范标杆。强化“以亩产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导向,科学制定企业入园标准和退出机制,切实以项目落地激活园区“造血功能”,让园区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小升规”企业的摇篮,加快构建园区支撑、链式布局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
四要聚焦产城融合,打造东部“后花园”。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功能性,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能级。统筹推进片区规划、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建设,提质提标路网建设,同步实现内部道路便捷通达、外部区域互联互通。依托东青片区地铁5号线场站,启动站城一体TOD开发,深化与轨道公司的洽谈合作,打通政策路径,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努力打造城市东部新中心。加快补足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拓展公共服务、商业业态等城市功能,让企业家和各类人才“留得下”“住得好”。
五要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生态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各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当好“店小二”“急郎中”,在企业不需要的时候“隐身幕后”,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企业实实在在解决融资、土地、用工等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商会、协会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加快推动营商环境实现大提升。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强化政策宣传解读,让更多人才、资金、科技、项目在开发区聚集、聚合、聚变。
六要坚持党建引领,当好发展“探路者”。抓实区域化党建合作,围绕共同需求、目标、愿景,打破体制、隶属、级别等壁垒,深化开发区、青龙街道、龙虎塘街道、璜土镇区域化党建,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并结合区域实际不断打造新平台、结交“新朋友”。以“党建内链”驱动“产业外链”一体运转,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构建党建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按照“党建有方向、活动有阵地、服务有链接、工作有互动、司机有温暖”的思路,建立普洛斯物流园货运司机流动党员支部,推动货车司机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七要全面从严治党,彰显作风“新面貌”。坚持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自觉把这次巡察工作同推进开发区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巡察组对开发区各项工作的要求,转化为发展、改革的动力,从而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用好“四种形态”,坚决纠正“四风”问题,持续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督查。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安全生产、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深入推进廉政教育,多措并举开展好廉洁文化主题活动。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开启新征程、绘就新蓝图,需要我们接续奋斗、勇往直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天宁答卷贡献更多开发区力量!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