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系统推进股改上市工作
出台《天宁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优化调整全区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出台《天宁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管理办法》,全面启动“上市后备企业百家计划”,形成78家区级后备库,其中34家列入市级双百计划。将股改上市奖励政策纳入区《关于推动产业强区的若干政策》,印制上市挂牌指引手册,密集走访企业,组织重点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培训,今年新增1家企业IPO申报、1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创新层、另外1家企业申报新三板。
(二)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
充分运用银行评价激励机制,树立典型,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支持,拓展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服务活动,编制《天宁区金融机构特色产品汇编》《普惠金融县区行》等宣传材料;通过云上直播、“天宁金融”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宣贯,安排专人在线解答融资问题,将政策更精准地传达至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支持,对特殊企业需求积极响应,帮助企业对接“创新贷”“普惠融”等政策产品。
(三)高效推进监管工作
加快推进我区地方金融组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及时在公众号发布天宁区典当企业年审结果,实现地方金融组织社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通过联合双随机等方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正常经营的地方金融组织、“伪金交所”和非法典当机构进行排查工作,做好对“空壳失联”、无证地方金融组织企业出清工作,实现地方金融减量增质。对我区地方金融组织生产经营场所的消防设施进行全覆盖现场检查,发放安全生产告知书,疫情期间督促地方金融组织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四)着力净化金融生态环境
出台天宁区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实施方案,调整区处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职责,不断细化要求,推动全区处非工作有序开展。将条例普法和涉老非法集资作为宣传重点,持续开展好集中宣传月活动。着眼网格化治理,分3场对全区150余名网格员骨干进行专题培训,推动网格员当好非法集资“宣传员”“监测员”和“协调员”。编创宣传快板,制作三国杀卡游,投放小区、楼宇电梯宣传海报和宣传视频,并结合网站专题专栏、微信公众号线上知识竞答等,提升宣传实效。将风险监测的触角延伸至社区网格,通过开展集中排查、金融领域风险拉网式大排查、“扫楼”“扫街”专项排查及会商“回头看”、养老领域等专项排查活动净化金融环境。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上市工作取得成效
针对我区首批78家区级后备企业的行业分布和实际规模大小,着重提升企业家对北交所上市的认识,定期组织财务管理、税务筹划、法律风险等专业化培训,切实提升我区后备企业规范经营水平,为未来股份制改造乃至挂牌上市打下基础。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对企业上市的促进作用,以天宁科创基金为基础,横向对接知名基金,分行业举办项目路演,持续助推初创型企业成长直至挂牌上市,实现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深度融合。
(二)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高度关注科技型企业金融政策,关注“专精特新”“智改数转”等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做大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挖掘首贷户,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和融资需求摸排,通过部门资源融合、板块信息联动,银行甄别行动跟踪落实,切实提升信贷支持力度。结合天宁区实际,在供应链金融创新应用、人工智能金融多元解纷中心等创新业务上先行先试,在2022年框架意见出台的基础上,找准试点企业、试点模式,作出实效,对行之有效的做法适时推广运用。
(三)扎实监管工作
加强年审评级结果的运用,强化问题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采取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措施,定期对辖区内地方金融组织进行警示教育。依托国家、省、市层面出台的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指导性文件,优化金融环境,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织对无证、失联企业进行再梳理和回头看,引导失联和空壳企业良性退出,实现扶优限劣,全面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提质增效。
(四)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进一步压实各板块属地职责和各相关部门主管监管责任,凝聚防非处非工作合力,切实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部门联络机制和联合处置流程,丰富前期“打早打小”处置手段。持续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更加接地气、更加吸引人的方式组织宣传,加大重点区域宣传力度,将防非宣传从入耳、入眼提升为入脑、入心,切实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