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天宁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管水思路,以全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幸福河为宗旨,聚焦系统治水、联动护水、阳光管水,持续夯实生态中轴水生态底色,省考、市考断面达标率100%,累计建成幸福河湖29条、幸福小微水体示范片区7个、整治问题小微水体76个。
1. 聚力系统治水。一是治理生活源,累计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9个,整治“小散乱”排水698个、单位庭院排水12家、老旧小区阳台水59家。二是治理工业源,强化陆域水域污染协同治理,开展涉酚涉磷企业专项整治,治理涉酚企业12家、涉磷企业168家。三是治理农业源,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313亩,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粪污综合利用率99.19%,秸秆综合利用率97.21%。
2. 聚力联动护水。一是地区联动。强化跨界河道联防联治,先后与江阴及常州五个辖区建立“五同”协调共治机制,完成31条跨界河道联合机制建立,有效解决涉河问题39个。二是社会联动。探索完善政府“治”+民间“理”的河长制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河长制“六进”宣传,因地制宜设立“企业河长”“校园河长”等222名民间河长,联动开展巡河治水。三是政法联动。坚持“河湖管理+行政执法+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理念,在全市率先实行“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等创新机制,有效治理“两违三乱”735处,完成全省首例内河水域渔业资源修复增殖司法放流,实现了河长制法治化推进,有效保障了河道生态安全。
3. 聚力阳光管水。一是责任信息公开。建立“双总河长+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实现河道河长全覆盖。印发《河长履职办法》,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二是监督通道公开。更新河长制公示牌286块,增设河长手机号码及水利部、水利厅、各级河长办监督电话、二维码,受理办结群众问题12起。三是工作成效公开。聘请第三方对干支流开展水质监测和明察暗访,每月通报水质达标情况和暗访问题,累计发送预警函42份,全面压实河长治水管水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