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2023年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天宁区文体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布局和年度重点工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立足文旅强区,聚力全域旅游,以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为目标,全力以赴“强基础、创品牌、促融合、保安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聚焦发展图景,繁荣风景里的产业
1.大引领促进大融合。顶层谋划融合发展路径,成立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高标准编制规划,出台政策,全力支持老城厢文旅融合发展及青果巷街区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青果巷创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并入选《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创新案例集》,芳茂山主题服务区创成首批国家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丰北村创成2023年度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迎合锡常一体化趋势,与上海市长宁区、建德市、合肥市庐江县、六安市金寨县、连云港市灌云县、无锡江阴市联合成立长三角县域文化旅游协会合作联盟,增加区域内旅游协会、文旅企业沟通交流,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2.大项目推动大发展。“532”发展战略文旅中轴建设推进成效显著,共有四大类工程17个重点项目(工作)列入常州市“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总投资209.4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78亿元。常州东方侏罗纪旅游度假区、常州焦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2个项目入选2023年全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季子文商旅农综合体-舜山康养小镇等17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进度,版块进度排名第二。作为惠民工程的萃园,自开工之日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正式开园10天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中秋国庆期间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成为群众的“打卡地”。景仁园、老图书馆“红盒子”艺文生活空间和常州工人文化宫相继焕新开放,文旅“新地标”如星星之火,点亮天宁文旅地图。
3.大声量带动大流量。围绕“江南文昌地、锦绣新天宁”形象定位,进一步推进市区联动、跨区合作、媒体推广的宣传促销机制。举办2023年天宁区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推出天宁区乡村旅游推荐官,持续开展红梅公园梅花节、紫荆公园月季花节、东坡公园牡丹花节、赵元任艺术节等品牌活动,青果熙市、一念熙市、百厢熙市等精品夜市在暑期如期而至,文旅品牌活动百花齐放。制作2023年天宁文旅宣传片、“此去经年 不负初见”“我为村代言”乡村旅游宣传推广视频,与抖音等新媒体合作,关注流量热点,点燃了“天宁宝塔灯光秀”“常州萃园小黄鹤楼”“青果巷实景珍珠塔”等热度“引爆点”。
(二)聚焦均衡图景,满足生活里的向往
1.提质升级公共设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空间提质升级,横塘河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获2022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秋白书苑天宁吾悦馆、秋白书苑运河·明德馆、泰和·幸福里三个公共文化阵地入选江苏省2023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公共文化阵地展现“新气象”,秋白书苑紫荆公园馆、翠竹公园馆于年内揭牌运营,拓展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使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身边好去处,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动区图书馆参加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截至目前区图书馆一级馆评估定级总分位列常州各辖区前列。
2.创新供给优秀产品。坚持文艺赋能精神富足,紧扣时代主题,创作出舞蹈《如愿》《烟雨青果》、故事《平民英雄吴文权》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强烈时代精神的文艺原创精品,其中广场舞《快乐乒乓》、合唱《追寻》《春来了》、小品《最后的贡献》、故事《平民英雄吴文权》入选第二届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终评。举办“书画迎新春 墨香暖人心”天宁区群众书画作品展、“扛起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书画新篇章”2023天宁区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巡展等20多场重点艺术展览。在城市街头举办民谣弹唱、歌咏大会等多形式街头情景演绎30余场,形成城市流动的艺术风景线。
3.不断优化服务效能。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奋进新征程 文化进万家”2023年天宁区优秀节目惠民巡演7场次、“弘扬文化精粹 唱响盛世华章”天宁区精品戏曲惠民巡演活动12场次;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60场次,开展社教活动22场次,组织公益培训50个班次共计450课时,共有4万多人次受惠。区图书馆1-9月借还图书16.7万册次,预计全年服务读者20万人次。区各级图书馆围绕“滋养民族心灵 培育文化自信”主题,采取总分馆联动形式,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推广、公益讲座、文化展览等活动共150余场,累计参与活动超2万余人次,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三)聚焦人文图景,传承根脉里的自信
1.持续推进寺墩遗址考古工作。年内完成考古发掘面积500平方,发现一批崧泽时期墓葬,出土一批精美文物。高标准编制《寺墩遗址保护规划》,通过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合规性审查,已按程序上报审批。委托东南大学完成《寺墩考古工作站及周边景观方案设计》,完成考古工作站计划选址,并获得省局支持。在国家文物局考古司的调研指导下,积极开展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申报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完成现场实地查验,并向省局报告了寺墩遗址的历史价值、近期工作计划、中长期规划情况。
2.文物保护利用稳步推进。深入推进焦溪古镇申遗保护工作,8个修缮项目基本完成,历史水系基本呈现,2个入口景观项目积极建设,业态运营稳步开展,焦溪古镇参与江南水乡古镇申遗预备名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健全文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与市文物处、文化执法支队开展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专项检查,形成市区联动文物保护格局。全面开展文物安全检查,针对保护情况欠佳、存在隐患的文物,向文物责任方发放告知书。积极推进刘氏宗祠、焦溪徐家祠堂旧址等修缮工程,完成承弼故居等4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验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选三处文保申报第九批省保,皆入选市推荐名单,推选史良故居、护王府遗址申报第三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已进入公示阶段。
3.非遗匠心传承大力开展。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完成第五批江苏省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完成常州市第五批传承人申报工作,夯实非遗传承保护基础。聚焦非遗创新性传承、多样化融入,评选出天宁区首批非遗工坊五家,举办2023年天宁区“春暖农民工—年蒸”等非遗民俗活动,参加常州·盐城非遗美食节、“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常州市非遗生活节系列等活动10余场次,全年开设常州烙画、留青竹刻等4个非遗项目公益培训课程,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
(四)聚焦健身图景,绽放运动中的激情。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城乡“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功能,“紫荆体育公园改建”项目已经完工并交付使用,有序推进2公里北塘河湿地公园健身步道建设,持续更新和新建健身路径571件,全区健身器材相关信息已全部纳入《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信息平台》,人民群众可通过扫描保修二维码,实现精准、方便、快捷的报修,动态保持健身器材完好,全民健身设施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2.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以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推进体育产业全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初步形成了涵盖体育综合体、体育装备产业园、体育服装、体育用品制造、体育休闲等多类别的综合型体育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实施体育旅游项目,在郑陆镇丰北村建设的水上运动基地,以赛艇、皮划艇、滑板运动为切入点,融合乡村旅游、美食等多元元素,探索“美丽乡村+水上运动”的发展模式。
3.全民健身持续发力。举办2023天宁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成功举行了开幕式并开展了台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趣味运动会等系列赛事活动,展示了天宁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组织天宁区代表团参加常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区老年体协获太极拳剑团体第一名,区职工部获羽毛球混合团体第二名、羽毛球女子双打第二名、掼蛋男双第二名、拔河男子640kg组第三名、区社会部获《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第三名。开展运动健康知识讲座6场次,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9人,不断加强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助力全民健身蓬勃发展。
(五)聚焦安稳图景,筑牢市场里的防线。
1.牢抓安全生产。全面开展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生命至上,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深入排查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底数。制定出台《天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2023年度安全生产培训,持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处置水平。针对行业内新型安全监管热点,对培训机构、自建房、小型游乐设施、密室剧本杀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00余人次,排查企业500余家,排查风险隐患36条,已整改36处,整改率100%,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文体旅市场总体平稳有序运行。
2.规范市场发展。优化审批服务,参与文化市场单位设立、延续审批中的“现场踏勘”环节,前移安全窗口。新纳入艺术体育类培训机构存量审核,目前已审批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15家、体育类培训机构18家,引导进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机构109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牵头开展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审管“一件事”改革,督促在营的9家剧本娱乐场所完成全国平台系统备案,下架问题剧本2本,截至目前完成营业性演出活动审批111件、剧本娱乐经营活动备案9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与镇、各街道建立联动机制,采取电话核实、上门服务、当面调解等方式,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有效处理12345平台工单600余条、省工单2条、国家工单1条,妥善处理常州市大剧院艺术培训有限公司信访问题2条。
3.提升行业品质。推进全区行业旅游、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无证经营、消费不明”企业行为、“无证导游、欺诈导游”导游行为,严格督促行业落实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用餐,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切实整顿规范旅游市场、弘扬文明旅游风尚。强化市场监管,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管理,查漏补缺、督促整改。完成2022年度旅游厕所等级评定,新增I类旅游厕所1个,II类旅游厕所5个。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天宁区文体旅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局,全面推进文体旅各项工作品质化提升、数字化改革、融合化发展、多元化驱动,双向发力精神富足、物质富裕,在新的征程上开创文体旅发展新局面。
1. 全面推进文旅产业提质提效。抓实文旅项目建设,摸排2024年重点文旅项目,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积极推进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工作,加大产品游线研发配套力度,推出一条锡常协同精品旅游线路,将两地文旅资源串珠成线,培育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目的地品质,继续推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提档升级,推进舜山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培育查家村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实施营销宣传矩阵孵化工程,策划2024年天宁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加大重点客源城市宣推力度,组织文旅企业参与长三角重点城市系列推广活动,在西安、上海、南京、杭州等重点城市开展专场推介、招商,进一步推广城市形象、推介文旅资源,做大做强“锦绣天宁”文旅品牌。
2. 全面推进品质生活共建共享。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健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力争获评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标准,进一步提升秋白书苑各场馆以及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活化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和基层文化团队,赋能社区美好生活。全面深化全民艺术普及,丰富公共文化内容供给,举办天宁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举办惠民巡演7场次以上、社教活动和公益讲座18场以上、“送戏下乡”130场以上、公益培训班45期次420课时以上,文艺星火赋美群众生活。
3. 全面推进优秀文化自强自立。强化文物保护利用,有序推进辖区内文物修缮工作,新增一批省级革命文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打造天宁红色文化新名片,不断增强革命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用好用活遗产资源,加快推进焦溪古镇申遗保护,继续对寺墩遗址进行系统性的发掘,重点掌握寺墩周围古地貌、古河道及功能分布,谋划考古工作站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全面压实文物安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属地责任、直接责任,持续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文物修缮保护、强化文物修缮及活化利用,探索“先考古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文物保护机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力度,深度开发区级非遗工坊、非遗体验点、非遗主题线路、非遗旅游商品,精心组织开展各类非遗项目进基层展示和展演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创造性转化。
4. 全面推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以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试点单位为契机,深入实施“体育+旅游”战略,打造一批精品体育休闲项目。以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引领,完善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新建和更新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做好体育场地设施调查统计工作,高效率开展健身设施的维修工作。打造群众体育品牌,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羽毛球、足球、广场舞、智力运动会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加强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再培训,充实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力量。打造“运动健康大讲堂”品牌,持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实施慢病运动干预项目,办好运动健康指导门诊,为更多群众开出“健康处方”。
5. 全面推进行业发展有效有序。坚决筑牢文旅安全防线,持续加强全行业风险监管和防范,围绕重要时段开展全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行动,加大黄金周、节假日、汛期的专项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全行业安全培训、旅游饭店消防应急演练,抓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落实日常执法检查、联合执法检查、双随机检查等文旅市场执法检查与立案查处。高度重视文旅行业防范非法集资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防范非法集资诈骗宣传工作,深入走访排查旅行社等文旅企业,保障文旅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