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文体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聚焦“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目标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强化规划布局、加速产业进程、深化改革创新、规范安全治理,持续提升文体旅发展动力和品牌影响力,文化体育和旅游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现将2023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引领为保障,凝聚文体旅发展合力。
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意识。一是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新政策、新方针等。学习做到每次都有新内容、新主题、新要求,学习内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时事政治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二是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的,丰富学习形式。采取组织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动广大党员自觉学、赶着学,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统一了思想。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党建融合。坚持狠抓支部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台账”制度,把“三会一课”活动落到实处。按要求定期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对党支部工作进行研究、安排和部署,并且及时检查落实情况。今年已经开展6次主题党日活动,听取党员思想汇报、建言献策,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积极开展“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助力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积极与彩虹城社区和龙湖郦城社区进行结对共建,组织党员干部根据专业特长为群众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狠抓意识形态,推进廉政建设。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常州监察文化馆,持续加强干部职工廉洁教育,筑牢拒腐防变底线。召开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会议精神,并观看警示教育片《代价》,激发党员担当意识,紧绷自律之弦,铸牢忠诚品质。
(二)以融合思维引领全域更新,提升城乡品质格局。
加快提质升级,做靓文旅新型空间。3月,青果巷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彰显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色、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成果;横塘河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获2022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秋白书苑紫荆公园馆揭牌运营,秋白书苑天宁吾悦馆、秋白书苑运河·明德馆、泰和·幸福里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绘就公共文化服务新图景,让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亮色;全力推动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荐芳茂山服务区申报国家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推荐丰北村、查家村申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单位;景仁园黄仲则塑像落成,成为天宁名人文化名片。加大服务供给,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乡“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功能,“紫荆体育公园改建”项目已经完工并交付使用,有序推进2公里北塘河湿地公园健身步道建设,持续更新和新建健身路径。区图书馆参加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截至目前区图书馆一级馆评估定级总分位列常州各辖区前列。加强宣传推广,全方位提升品牌影响。参加常州新闻综合广播2023经济复苏系列特别节目,宣传推广景区景点、星级饭店春节期间特色活动、年货产品;参加2023常州—盐城文旅结对共建活动;参加第十四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常州分会场暨2023常州乡村旅游节活动;制作完成“我为村代言”视频、天宁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视频、红梅节宣传视频提高天宁文旅知名度。
(三)以重点项目支撑产业链条,提振持续发展动能。
统筹各板块各部门力量,将特色项目的引导培育作为一号命题。合力推进“532”文旅重点项目。2023年天宁区列入常州市“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共有四大类工程17个重点项目(工作),总投资209.4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78亿元。1-5月,天宁区完成投资额142918.7万,完成率54.95%。坚持“建成一批、引进一批、培育一批”理念,常州东方侏罗纪旅游度假区、常州焦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2个项目入选2023年全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推进锡常文旅协同。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成立文旅联盟,配合南闸街道完成文旅规划编制;通过参与第十八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乡村旅游节、长三角旅游休闲消费嘉年华联合推广活动等,增加区域内旅游协会、文旅企业沟通交流,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5月20日,灌云、天宁、锡山、惠山和江阴五地开启互为旅游目的地合作新篇章。
(四)以创新思路推动文体旅惠民,提高群众幸福感。
艺术生产高地加快构筑。紧扣时代主题,创作朗诵《礼赞二十大》、舞蹈《如愿》《烟雨青果》等、故事《平民英雄吴文权》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强烈时代特征的文艺原创精品,5月31日,在弘扬广场进行了舞台艺术类原创作品公演。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完成送戏下乡50场次,开展社教活动15场次,组织公益培训24个班次共计204课时,共有23300多人次受惠。举办2023天宁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活动,举办乒乓球、羽毛球、掼蛋、太极拳、门球、冰壶等赛事活动,组织参加市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文物保护利用推陈出新。鹤园路民宅完成验收,常州清凉禅寺北厢房修缮工程、逸仙中学旧址修缮工程有序推进;天宁禅寺、护王府遗址等省保单位,完成省文物智慧消防改造;推进逸仙中学旧址等隐患文物修缮;推选焦溪古民居群、承氏家族建筑群和周有光宅3处文物申报第九批省级文保单位。助力非遗传承发展。开设常州烙画、留青竹刻等4个非遗项目春季公益培训课程;举办2023年天宁区“春暖农民工”—“年蒸”非遗民俗活动;参加常州·盐城非遗美食节、“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等活动10余场次;完成第五批江苏省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完成常州市级第五批传承人申报。
(五)以更实举措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行政审批许可服务。聚焦文旅市场主体关切,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着力提高文旅政务服务效能,围绕“推进改革、提升效率”,积极探索创新审批服务机制,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上半年,审批文化艺术类、体育类文化艺术审核意见书培训机构各1家,引导进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机构92家,审批营业性演出活动53场次。进入《2023年常州市第一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一类白名单培训机构2家、二类白名单培训机构29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23年上半年争取文化、体育和旅游上级扶持资金超600万元,其中,省级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市级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及乡村惠游季活动奖补资金占比均居全市第一。全力服务文旅企业发展纾困。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活动,为区内重点项目和文旅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服务;联合市局、市文化执法支队走访多家旅行社,指导旅行社境外游有序恢复及新旅行社开业注意事项;上半年,完成领军人才生活补贴申请2人。
(五)以责任担当筑牢发展底线,保障文体旅市场平稳。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制定出台《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生命至上,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专项行动,深入排查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底数。制定出台《天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力以赴确保文体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针对行业内新型安全监管热点,对培训机构、自建房、小型游乐设施、密室剧本杀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上半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20余人次,排查企业230余家,排查风险隐患22条,已整改22处,整改率100%,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文体旅市场总体平稳有序运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处理12345平台工单300余条、省工单2条、国家工单1条,其中,设计健身房消费纠纷210余起、非学科类文化艺术和体育类培训机构纠纷80余起,娱乐场所10余起,文物、旅游10余起,满意率达98%以上。妥善处理常州市大剧院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家长集中上访事件2起,满意率达100%
二、存在问题
(一)高质量考核任务存在难点。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体育场地建设2项考核指标与先进区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区文体设施数量和规模不足,目前尚未建设区级文化中心,同时公共阅读空间载体服务半径小,主题特色不够鲜明,体育公园、水上运动项目、健身步道等体育场地规模和数量不足,基础较差,难以满足文化、体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二)文旅创新精品产品存在断点。部分景区文化内涵展示不足且与市场需求结合度低,难以迎合年轻化的市场发展需求,直接造成了旅游产业链的短小。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应用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辐射效应。
(三)行业安全监管领域存在堵点。体育健身场所、艺体类培训机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等领域点多面散、情况复杂,经费得不到保障无法购买第三方服务,而基层力量弱且无专业人员,因此在消防安全、执法监督等方面存在监管力量不足、执法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突出问题。同时健身场馆预付卡矛盾依旧存在,各类举报和投诉反映行业不稳定因素。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3年,区文体旅局将全面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找准文体旅工作的结合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532”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文体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党建+业务”内嵌融入、同频共振的新路径,激活“神经末梢”,畅通“毛细血管”。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丰富“红色文旅 美丽天宁”党建品牌内涵,聚焦“五个牢牢把握”,深刻领会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推进学习贯彻新思想走深走实,形成党建品牌化、制度长效化、载体特色化、活动研究化和服务常态化良好机制。坚决守牢安全发展红线。全面贯彻“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面扛起安全生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15条措施,实施定期督查、上下联动等安全“闭环管理”模式,守住安全红线,筑牢发展底线。全面提升文体旅市场综合监管。加速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行政许可工作,建立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机制,探索前置审批与企业红黑榜挂钩联动机制,同时运用“互联网+监管”做好剧本娱乐场所等新兴领域监管。
(二)坚持项目引领提质产业发展。坚持“建成一批、引进一批、培育一批”理念,以争创更多“第一、唯一”品牌的目标,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全力谋划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坚定不移推进常州东方侏罗纪旅游度假区、常州焦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532”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文旅产业新优势。以创建国家和省级荣誉为引领,完善文旅产业要素,推进全区文旅景区景点等场所的硬件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出形态丰富的文旅融合产品,打造旅游环线,实现文旅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整合。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依托露营产业、现代农业、产教融合、人居提升等优势,构建产业融合、景区带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努力争创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丰北村),1个省级非遗创意基地(青果巷)以及1个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天宁区)。持续促进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以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试点单位为契机,按照试点工作方案重点工作计划,以中心城区老城厢为面,依托古运河两岸促进体育消费、全民健身;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体育+旅游”战略,打造一批精品体育休闲项目;以展会、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等为着力点,促进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三)聚焦精准服务优化文体旅格局。始终紧盯文体发展中格局不够优化、供给不够精准等痛点和难点,系统推进公共文体服务发展。全面开启延续性文脉保护格局,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多元路径,有序推进焦溪古镇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全力打造升级版艺术生产高地,加大“大国题材”挖掘、整理和储备力度,加快推出“天宁精品”;要坚持舞台艺术、书画艺术“两手抓、两手硬”,打磨提升一批原创节目。探索创新均等化公共服务路径,深入实施“双千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精心培育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不断提升“秋白书苑”、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全面推行文旅场所“一卡(码)通行”,精心打造主客共享、高效便捷的“常享游”数字文旅总入口;打造群众体育品牌、丰富群众体育活动,持续开展2023天宁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活动,举办羽毛球、足球、广场舞、智力运动会等赛事;深入推进体医融合,实施慢病运动干预项目,办好运动健康指导门诊,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提供慢病运动干预服务。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