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从家里过来只要走5分钟,真的很方便。”3月23日,家住雕庄街道菱溪社区的王阿姨,在小区物业内的“微型政务服务点”打印了个人社保缴费记录单,这是雕庄街道“15分钟政务服务圈”内众多微型服务点之一。聚焦居民群众所需所盼,雕庄街道持续开展“家门口办好事”,从而实现“办事窗口就在群众家门口”。
精准“问计于需” 下沉服务便民
在水岸社区便民服务站内,为宝宝办理好新生儿居民医保的张先生说:“在小区里就能办成事,真是太方便了!”水岸社区是雕庄街道第一个城市社区,居民群体以年轻家庭为主,社保、医保和生育类事项的办件需求较高。社区社工宗维洁介绍,去年他们承接了医保参保、生育联系服务单等高频民生类服务事项,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轻松办好业务。
据了解,雕庄街道以辖区居民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推动高频事项下沉至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目前,各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平均可办理公共服务类事项53项,帮办代办类事项96项。同时形成了老年人服务、生育服务、五小行业服务等个性化事项清单,为群众提供“引导式”服务。
延伸“最后一米” 织密服务网络
近期,一场以“公益5号”为主题的便民集市活动在采菱社区内的中心广场如火如荼地举行。“我年纪大了,很多新政策搞不明白,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咨询。现在,在家门口就把疑问解决了!”前来咨询医保家庭共济政策的张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以来,采菱社区便民服务站借助每月一次的公益服务平台,将政务窗口前移,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高频事项,按业务细分设置政务咨询服务“摊位”,现场宣传政策、解答疑问、开展服务。小区居民王女士平时工作忙,工作日抽不出时间去政务大厅更换第三代社保卡,“逛个集市就行,太便利了!”
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圆心,雕庄街道以步行15分钟路程形成服务圈,标准化建成街道、村(社区)、“畅通办”便民服务点组成的“1+7+x”的政务服务体系。今年以来,街道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阵地,丰富服务载体,探索“政务+物业”“政务+银行”“政务+邮政”等,打造群众身边的“微型政务服务点”,提供证明材料自助打印、收件出证双向寄递、容缺材料上门收取等服务,缩短服务半径,实现“小平台”服务“大民生”。
做优“帮办代办” 提升服务温度
“社区有一名73岁的退役军人,前不久因重病导致截肢,目前住院不方便出行,需要办理残疾证。”朝阳花园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负责人钱琪,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反映该情况后,“帮办代办”专员第一时间与钱琪来到医院看望老人,主动介绍和提供残疾证等事项的申请办理服务。
近年来,雕庄街道借助网格力量,组建“政务+网格”的帮办代办队伍,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办、导办、跑腿办服务。截至目前,“帮办代办”专员已为800余人次、100余家市场主体提供现场审批、上门服务、全程帮办代办等服务。
雕庄街道换紧贴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着力突破群众办事“时间”和“空间”障碍,进一步拓展网上办、手机办、自助办等事项和服务。“周末需要在店门口设置气拱门,以前要到街道去办理,现在只要在手机上申请,一秒钟就能办好了。”泰和之春商户经营者李先生赞不绝口。截至目前,该业务“秒批秒办”的办件率达92%。
下一步,雕庄街道将持续细化服务举措,延伸服务触角,不断推动优质资源到社区、到网格、到园区,让政务服务更亲民、更可及,真正实现家门口能办、好办、快办。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