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组织工作2022年工作总结
1.着力解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抓手不足”与“需求多元”之间的矛盾。载体先行解空间之需。抢抓老旧小区改造机遇,一体推动小区环境和党群阵地“同改造”“双提升”,新建总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的红梅西村“喜望里”党群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新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的红梅东村党群服务中心,对9个D级党群服务中心实施立面出新改造工程,党群服务中心整体形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先锋驱动解自治之需。充分发动红西社区的老党员,组建起由50余名老党员组成的“五色志愿服务队”,全面承担起秩序维护、环境提升等管理服务责任。按照“奖惩结合,正向激励”的原则,设计实施“红色积分+红西100条”制度,以积分确定奖惩,以“党员做”带动“群众跟”,探索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治理新模式。平台助力解管理之需。大力实施“数字赋能智慧社区”行动,打造出“红动力”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党建、政务、服务、安防等信息整合,推动社区党建与社区营造紧密衔接、充分融合,快速实现居民信息搜集、物业矛盾处置和社区活动管理。
2.着力解决“要干的事情多”与“能干事的人少”之间的矛盾。动真碰硬落实“能上能下”。全面落实“三项机制”,顶住压力“下”,果断调整1名中层正职、1名社区书记等7名履职不力的干部,“火线”清退了1名消极防疫的聘用人员,让“不想干不会干”的干部受到了强烈震撼。任人唯贤“上”,大胆使用、破格提拔在疫情防控、征收拆迁等“急难”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中层干部,“能干者才能上”的导向鲜明有力。精雕细琢培养年轻干部。坚持“打基础、见世面、压担子”三步走,组建年轻干部专题学习班,定期集体学习交流材料写作、信访化解、征收拆迁等知识。在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选派超半数“90后”干部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助推年轻干部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及时任用年轻干部,新提拔“95后”中层干部1名。真情实意激励年长群体。针对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干劲下滑的情况,持续创新探索较年长干部鼓励激励措施,创新设立“光荣在岗三十年”奉献奖,营造出“被尊重”的氛围,增强了“被认可”的感受。出台《届中到退休年龄社区书记留任管理办法》《社会化用工聘岗管理办法》,从机制上保障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着力解决党建阵地“建设易”与“运营难”之间的矛盾。打响“商圈里”的惠企品牌。将已建成多年、但长期未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天宁时代广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到北广场商圈党建联盟,由党建联盟负责运营维护,活化利用为北广场商圈党建载体。充分考虑商圈内企业员工的现实需求,积极拓展阵地功能,定期开展法规、财务等领域的培训和咨询,筹划开展员工子女照料,“红梅益企行”党建惠企品牌逐步打响。塑造“家门口”的人气阵地。以党建为桥梁,与常州伴城伴乡研究中心、观典文旅投资开展合作,引入文化、教育等优质服务资源,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需求,提供助餐、维修、托幼等多维度服务和活动空间,全力塑造党员群众愿意来、运营单位愿意干、社会资本愿意投的人气阵地。策划“在身边”的贴心服务。积极谋划口袋公园红色微阵地,规划设计一批“初心园地”,引进社会运营机构,在百姓休息休闲空间中,开展电影展映、读书漂流等活动,将社区议事、短时休闲、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推送到群众身边。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党群阵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织建设存在短板;人才公寓的入住通道还没有全面打通。
二、组织工作2023年工作思路
1.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党员居民成为治理“火车头”。自上而下形成“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网,以党员中心户为“火车头”,组建一支由党员中心户、楼栋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等为主体的治理队伍。机关干部包干网格“责任田”。全面推行机关干部由社区报到向网格报到转变,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一对一精准下沉172个综合网格,常态化开展为民服务活动、领办民生实事,推动骨干力量向基层治理“最末端”延伸。智慧平台点燃治理“新引擎”。持续完善“红动力”智慧管理平台运营,构建感应及时、交互高效、资源共享的“一网统管”智慧系统,积极开发线上预约、自助服务等功能,变“群众跑路”为“数据跑腿”。社会资源嵌入党建“共同体”。以问题为导向,理清一张“需求清单”,以市场聚人气,形成一张“资源清单”,大力拓展合作单位,引入优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服务资源,多层次多渠道拓宽服务功能,加速构建基层党建共同体与治理共同体。
2.打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矩阵。以“四个一批”的思路,提升功能,导入资源。做“精”一批,打造旗舰型阵地。持续优化红梅西村“喜望里”建设,不断完善“多场景空间规划、多渠道资源整合、多主体参与治理”的模式,做精政治、服务、休闲、议事、助老、教育等六大功能,为“要活动到中心、有困难找中心、作奉献来中心”提供经验、作出示范。做“优”一批,打造引领型阵地。结合地域资源、服务对象等特点,创设“暖心公益 将爱传递”北环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家门口的议事会”新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6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式党群服务中心,培育树立一批可学可看的多元化、个性化党建项目。做“实”一批,打造规范型阵地。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六个规范化”建设,从内部功能设置、便民服务清单、管理制度等方面给出详细指导标准,做到设施配套齐全、功能设置合理、人员形象良好,让居民享受便捷完善的服务。做“特”一批,打造精致型阵地。在口袋公园、商圈楼宇、小区凉亭,规划一批“喜乐屋”休憩站、“喜相会”议事亭等“家门口”的微阵地,以微阵地带动开展微讲堂、微心愿、微服务、微协商等微活动,推动党建惠民落实见效。
3.打造“红色方向盘”“红色直播间”党建品牌。利用常州T3出行科技公司、滴滴出行常州分公司在我街道内办公的优势,在汽车客运站打造“红色方向盘”网约车司机之家,紧扣网约车司机特点,提供休息、餐饮、健身、政务等服务。发挥流动性强、接触面广的优势便利,鼓励网约车司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治理线索上报,获取积分到驿站兑换防疫物资、生活用品,助推个人生活圈与社区治理圈“双圈合一”“双向服务”。持续探索党建工作与网络直播电商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子,进一步加强对常州常亮数字集团党支部的工作指导,积极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主播团队,借力“红色直播间”开展社区公益产品带货直播。强化党建带工建,探索构建“困难有温馨帮助、诉求有及时解决、就业有贴心指导、政治有经常关怀”的“四有”关爱机制,引导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开展健康体检、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让流动的新就业群体“流动”不“流心”。
4.让红梅干部挺起胸、抬起头、拼命干。基层工作发展任务重、考核压力大,让部分干部自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要持续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把“不让老实干部受委屈”导向树起来。注重用好在信访化解中遇难不推诿、在征收拆迁中不喊苦和累、疫情防控中甘于奉献的“老黄牛型”干部,让长期在一线吃苦精神好、工作业绩优的老实干部受到提拔重用。把“不洗碗就没有饭吃”的规矩立起来。坚持“下”的刚性执行,健全“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的考评体系,展开内部结对“PK”,让社区与社区结对、机关干部与机关干部结对,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递压力,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及时受处理。把“不以职务职级论英雄”的举措干出来。持续创新关怀举措,营造优先肯定贡献、赞誉品格的大氛围,分层分类加大激励力度,组织年轻干部“吐槽大会”活动,把内心想法谈出来,把心理压力排出来;组织较年长干部“家属日”活动,让干部家属进一步了解工作的成就与艰辛,给予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5.大力度引进、用好、服务人才。有质有量集聚人才。立足街道重点项目、重点业态开展靶向引才,主动跟踪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杰出人才,依托北广场商旅核心区、红梅科创园、飞龙路智慧经济带、通江路楼宇经济带等“一核一园两带”,壮大多元人才队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有行有效提优服务。统一人才公寓设施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聚焦外地学生来常就业现实需求,提供“居住出行+就业指导+生活体验”的集成联动式服务,打通从“前端”入住到“后端”就业的渠道。有力有序组建联盟。探索成立人才发展促进联盟,完善以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举办“人才大讲堂”等活动,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素能提升,不断汇聚发展正能量。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