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天宁区卫健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市委“532”发展战略和区委“3511”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健康天宁建设,为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天宁答卷而努力。
(一)坚持党建引领,优化卫健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锻造党建品牌矩阵。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先后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11次,交流研讨5次。开展“红色赋能 医路争锋”卫健大品牌建设,各党支部以“一月一特色”系统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先后组织参观监察文化馆、探访焦溪古镇访名医等活动。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党建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助力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直属党支部与辖区4个村社区完成结对仪式,并组建“守卫宁”卫健志愿队,开展社区义诊、送课下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进社区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基层治理中贡献卫生健康力量。
二是搭建人才聚集高地。以“公开招聘”刚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绿色通道”柔性引进高层次管理型、专业型人才相结合,今年以来,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0人,商调引进人才3人。建立“科学可控、动态调整、能上能下”的人事岗位竞聘制度,直属公卫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高级岗占比上调至20%~25%。立足人才“引、育、用、留”四轮齐驱,出台《天宁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育实施办法》,建立完善“实用导向、分类引育;业绩导向、分层激励”的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印发《天宁区卫生健康人才能力培养三年计划(2023-2025)》,遵循“分层分类、递进式、连续性”培养模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长(主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乡村医生等四类人才培养。举办第一期中青年骨干培训班,38名中青年骨干完成封闭式集训并开展阶段性能力展示。年轻干部“三向”交流挂职26人;深入实施“6331”卫健人才培养行动,选拔6名青年医疗骨干参加为期一年的多岗位进修。全系统提拔正科级干部1名,副科级2名,直属单位领导副职1名,基层医疗机构领导正职3名,6名基层医疗机构班子成员进行横向交流。
(二)坚持深远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一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全面谋划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区医疗资源布局与区域能级提升相匹配。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陆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整体竣工并投入使用;雕庄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异地新建综合楼主体完工;天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及概算;茶山、青龙、兰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正在谋划中。创建区域医学检验、影像诊断两大中心,构建“设施统建、人员统管、报告统标”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压降成本、结果互认”。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完成招标并签订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区域一体化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影像诊断中心以省级影像“云”平台为依托,形成初步建设框架并逐步落实。实施“村卫生室提档升级三年计划”,18个村卫生室合理规划、启动改造。
二是加强区域医疗协作。实施“三医协同发展”改革,拟定《天宁区深入推进常有健康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区级与市德安医院形成全方位严重精神障碍联合管理工作。焦溪卫生院等5家单位与市中医医院签订中医医联体合作协议,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常州二院续签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推进共建专科型医联体建设,各基层医疗机构与常州三院眼科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郑陆镇卫生院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消化内科联合病区建设。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德安医院形成心理科、康复科联合共建。
三是提档中医服务水平。推进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建设,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通过省级验收,焦溪卫生院、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四级中医馆建设,完成浦南南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建设。郑陆镇卫生院、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家单位申报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项目。加快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参加省级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5人,遴选2名参加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考核通过1人。
(三)坚持民本为先,做优健康惠民民生工程
一是打造健康建设样板。印发《常州市天宁区2023-2024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实施方案》《天宁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专项督查工作方案》,组建8个工作专班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顺利完成现场复审任务。开展“一月一主题”健康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开展健康讲座、咨询活动443场次,受益群众11万余人次。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230余次,增补防鼠、防蝇设施280余处,健康干预1万余人。
二是提升公卫服务供给。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3家单位达到推荐标准单位,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比例达100%。兰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疼痛科申报创建省级特色科室。年内全区新增家庭医生工作室5个,上线家庭病床系统,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已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完成建设家庭病床52张。在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探索开展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天宁信用就医模式,在基层初步实现“先看病、后付费”。
三是深耕卫健民生实事。高效推进年初既定八类14项民生实事,提前完成“小心肝”“远离甜蜜烦恼”等健康管理项目筛查任务。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78396人次,体检率75.64%,进一步深化“康益行”医养融合项目,完成老年人筛查2万余名,为2180余名老人提供健康服务。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1718人,适龄儿童免费水痘疫苗接种14683剂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产前筛查率97.5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7.82%。持续推进卫生健康智慧医疗升级,组织开展多轮座谈研讨,拟定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化二期建设方案。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群众就医支持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四)坚持统筹兼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是构建暖心服务阵地。高标开展国家生育友好先进单位创建,目前正在国家公示。继续做好“春晖家园”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项目,强化联系人帮扶制度,开展走访慰问活动83场,关怀慰问计划生育特殊家庭1254户。结合中国计生协“新市民健康行动”项目,举办“汇聚‘新’力量·逐梦‘心’家园”项目成果展,以新市民健康需求为抓手,开展线上宣传教育等各类活动17场。以红梅街道翠南社区为项目点,启动“常享健康”“乐享生活”“悦享幸福”三大新市民专题行动。完成“向日葵亲子小屋”2个国家级项目点和1个省级项目点建设,举办中国计生协“向日葵亲子小屋”天宁区项目点揭牌仪式。9月21日,天宁区作为全省唯一,在中国计生协新市民健康行动项目管理培训会作经验汇报。
二是乐享银龄康养生活。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创建工作,焦溪卫生院等4家单位通过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评审。天宁街道舣舟亭社区创成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通过全省“敬老文明号”评审。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上报典型案例《打造医养结合新名片 托起幸福养老“夕阳红”》,开展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专项检查,持续做好辖区医养结合信息系统监测管理工作。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完成培训8386人次。组织各板块赴苏州调研安康关爱工作,召开全区“安康关爱行动”部署会,持续扩大“安康关爱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敬老月”期间,开展各类慰问和敬老活动96个,慰问惠及3000余人。
三是擦亮天宁托育品牌。出台《天宁区普惠托育服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建成开放全市首家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托育机构从业人员集中性培训。2023年,建成2家普惠托育机构并投入使用;2家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1家省社区托育示范点通过省级评审。试点在雕庄、茶山和红梅街道开展婴幼儿养育入户指导服务,探索打造“1+N”社区普惠托育模式(1个社区普惠托育中心加N个社区普惠托育点),以凤凰新城托育中心为“核心”,建成4个社区托育服务点,为居民提供半日托、临时托及亲子早教等普惠服务。印制发放天宁区普惠托育免费体验券1000张,放大惠民效应。开展存量托育机构消防安全第三方消防安全评估工作,完成全区19家存量托育机构上门评估工作,12家机构完成整改。
(五)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维护安全效能
一是规范行业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更新行政权力事项清单2891项,探索开展行政许可线上办理,加快内部审批流程,进一步提升许可服务效能,办理行政许可(备案)办件2902件。全年开展医疗乱象治理、游泳场所“放心游”等专项行动23个,监督检查各类单位7000余户。帮助、指导管理引导行政相对人依法依规诚信经营,通过“首违不罚”程序发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16份。“某公司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案”获2022年度全市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十大优秀案例”。全年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法律七进活动191场。
二是织密疾病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举办各类传染病业务知识培训8次,累计培训350余人次。做好重点机构常态化监测预警,选取邮政快递、餐饮、学校等行业7家单位作为监测哨点,对重点人群每周开展核酸检测及调查问卷。开展新冠血清学监测和新冠再感染检测。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及调查,全区14家医疗机构均纳入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范围,实现区域全覆盖。开展第21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宣传活动4场,有序推进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全区36家中小微企业召开重点行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会议。7月,在常州卫校开展四期职业卫生培训班,累计培训641人次。
三是守牢安全红线底线。时刻紧绷“安全弦”,每月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结合“四不两直”“专题督办”“回头看”等方式,形成节假日前必查、平时抽查、特殊时期随查的检查机制,共发现问题168个并要求整改到位。“安全生产月”期间,全系统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学习20场,各类应急演练自救互救等活动39场。稳步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9家使用燃气的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排查率100%。
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区卫健局将继续围绕市委“532”发展战略和区委“3511”决策部署,立足实际,对标任务,以健康天宁建设为统领,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争先进,推动天宁卫健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1.聚焦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多元人才引育行动。持续推进《天宁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育实施办法》《天宁区卫生健康人才能力培养三年计划(2023-2025)》等文件,组织实施高层次、紧缺型岗位长期招聘和大学生村医备案制招聘工作,灵活采用综合评价、政策激励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引才通道补足基层短板。在岗位总量管理、岗位聘期管理以及基层机构薪酬制度等方面探索改革举措,提升基层机构吸引力。高质量实施卫生人才能力培养计划,利用“多向”挂职锻炼、轮岗交流、跟班学习、集训等方式,持续提升后备干部综合能力,努力构建年龄结构合理、业务和管理并重的人才梯队。
2. 瞄准规划布局,加快医疗资源提档升级行动。
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全力推进天宁中心南广场院区、茶山中心华润院区建设项目完成年度建设目标,推动茶山、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落地。持续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卫生健康各信息系统安全维保,推进区平台安全等级评测工作。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计划三年内建成通过ISO15189认证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以省级影像“云”平台为依托,引入AI技术,推动智慧诊断全覆盖。
3. 聚焦健康服务,持续推进健康天宁建设行动。
逐步完善基层爱卫工作体系和网络,推动卫生城镇巩固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城市长效管理”三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卫生城镇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医企健康共建”,与辖区内规上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开展职业健康“一站式”、医疗健康“管家式”服务,在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法律服务、优质便捷医疗、专科特色诊疗等方面精准发力,为企业职工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用人单位超标岗位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搭建以街道为主的职业健康科普讲师团,打造职业健康科普基地。
4. 坚持民生导向,做优做实健康便民惠民行动。
加强专病筛查,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服务。规范高效完成孕产妇唐氏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高风险人群动态心电图筛查等民生项目。继续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1+1+N”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大计划生育保险宣传力度,发挥“春晖家园”服务阵地作用,开展“春晖送暖”系列走访慰问活动。加强老年人健康,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7.5万人,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完成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至少8000人次。组织辖区内托育机构开展育婴员、卫生保健员等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创建省级普惠托育机构2家,创建省级普惠托育示范性机构1家,新建改扩建普惠托育机构1家,建成儿童友好型医院1家。
5. 提升服务效能,深入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
深化与市中医院、三院城市医联体合作,通过设立联合病房、联合门诊、专科共建和专家工作室等形式,推动实现医联体内统筹管理。加快医防协同融合工作体系改革,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深度融合。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做好星级中医馆建设,推动郑陆镇卫生院、北环社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四星级中医馆。郑陆镇卫生院新增2个功能中心。
6. 加强行业监管,开展公共卫生综合治理行动。
推进医疗卫生行业“信用+综合监管”工作,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方式,对监管对象进行精准“画像”。开展备案制诊所风险分级分类监督评价工作,推动备案制诊所规范化治理工作。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骗取医保资金、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行为。提高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在学校卫生监测和公共场所监测等方面开展能力扩项。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专项督查和“回头看”等检查形式,对卫生健康领域的安全隐患开展定期再摸排和整改再落实。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