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近日,《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2.0版)出台,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突出企业主体创新、加快全域“双招双引”、布局创新平台载体、加大科技金融保障、强化院校创新策源,为新能源之都建设“蓄能充电”,点燃创新创业“星星之火”,让全社会创新氛围“星火燎原”,加快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此次出台的创新政策2.0版,在支撑力度、支持举措、服务方式上体现了“三个更”。
力度更大,建平台提能级,筑强创新策源功能。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支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根据产业领域、投资规模、人才团队、创新产出等,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绩效情况滚动支持,最高300万元;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加速科教融合,在常本科高校新获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分别给予5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对新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和300万元奖励。
举措更强,提标提线提质,让创新主体感受更强。高校毕业生资助“大幅提标”,开展“青春留常”计划,提供“生活居住双资助”,将购房资助标准由原先的本科、硕士、博士分别享受3万元、5万元、25万元提高至5万元、8万元、30万元。高层次人才奖励“大胆破壁”,薪酬奖励政策对从北京、上海、深圳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取消了社保缴纳限制,对年薪200万元以上,列入战略科学家名录的人才,最高奖励50万元/年,并将支持对象扩面至市重大科创平台引进的人才以及入选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的存量人才。企业支撑“全力提质”,企业首次获得独角兽称号可获200万元奖励;真金白银支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全力以赴促企业快速成长,给予高成长性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
方式更优,“六度创新”,让创业无忧创新无憾。高标准建设“双创”孵育体系,形成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到科创综合体、人才综合体的全覆盖支持,围绕凝聚科技产业的浓度、拓展数字赋能的维度、推升人才团队的高度、夯实服务机构的密度、激活金融资本的热度、展现配套服务的温度等“六度创新空间”要求,重点打造科创综合体、人才综合体,最高给予超300万元支持。
标准更清晰,计算更便捷,兑现更快速,让创新主体切实感受到常州的创新力度、创业热度、城市温度。目前,常州市正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创基金+人才集聚”五位一体的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链,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