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建引领,教育发展行稳致远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召开2023年全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教育领域党建工作。精心组织主题教育,着力抓好机关、指导学校,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扎实成效,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推进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发展共融共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打造党建品牌特色。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来讲”专题星课堂,升级发布“百千万”初心育宁星课堂党建品牌。推进初心育宁星课堂主题教育基地建设,“天宁星课堂”党建品牌获评“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标兵项目”。强化基层党建阵地建设,4个党支部获评“天宁区教育系统秋白党支部”。强化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立项论证,新增1个省级、5个市级“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建设项目。
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责任落实,与各基层单位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状》,制定《2023年度区委教育工委 区教育局全面从严治党清单》,启动“杏坛清风”党风廉政品牌建设,不断强化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纠“四风”、树新风,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联合区纪委监委,开展“常有优学”专项监督,提升巡察整改质效,强化成果运用,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4.深化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分析研判和情况报告,加强课堂、讲坛、社团、媒体和刊物等管理。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出台《天宁区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管理规定》。提升教育新闻宣传质效,今年以来在国家级媒体发布42篇、省级媒体215篇、市级媒体526篇,位居各辖市区前列。运维“天宁教育”和“天宁教育发布”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种教育资讯168篇,阅读量超40万人次。首次开通天宁教育视频号,粉丝量超2000人,发布视频50余个,总播放量超20万次,构建了多层次宣传矩阵,全方位展示天宁教育形象。
5.强化干部人才建设。持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选”“育”“管”“用”“评”全链条选人用人机制。开展新任校园长岗位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幼儿园副职领导干部培训班,加快转变角色定位。开展“天宁教育讲坛——校(园)级正职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分学段、分批组织校园长赴名校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创新打造“天宁区教育实践家”培育项目,推进“STEP”进阶式师资队伍333培养工程,深化“名校长”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二)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保障显著增强
1.学位供给持续加强。加快推进《2021—2025年天宁区学校建设计划》,围绕打造“常有优学”教育名片,持续推进“8610”工作计划。竹林壹号幼儿园、清凉小学、光华学校康复楼建成投用,实验幼儿园分园、怡康小学等7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新增学位2340个。加快推进季子幼儿园、常青小学等5个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兰陵小学、焦溪初级中学等3个项目建设。
2.教育装备持续提升。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对31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装备进行迭代更新,对5所新建校的教学设备进行招标,推进学校基建与教育装备深度融合。实施“2023年天宁区校舍暑期维修工程”,对26所学校进行校舍维修,全面改善学校硬件环境。
3.后勤管理持续规范。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监督,完成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整改质效,完成6家被审计单位整改“回头看”,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预防风险发生。加强督查调研,完成中小学食堂专项检查、教育收费自查自纠等工作。强化资助育人,发放各类资助经费243万余元,减免保教费54450元,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三)突出结构优化,各类教育协同共进
1.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深度推进区域课程游戏化建设,全域推进幼小衔接,开展联合教研6次,编制《天宁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入学准备要点的指导建议》。强化幼师队伍建设,组织业务园长跟岗培训、专业能力比拼,5位教师获市班本化课程案例评比一、二等奖。有序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全区完成托班36个,提供托位720个。项目引领发展,全区新增1个幼教类市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30个区主动发展项目,创成1所省优质幼儿园、2所市优质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创意手指游戏体系建设的20年实践探索》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义务教育高质发展。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2.0发展,6所集团成员校举办高质量育人的学校行动“新优质学校”风采展示,11月份举行“全区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展示集团化办学丰硕成果。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常态化推进“新教学”“互+”研究,持续推进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培育“三全工程”高品质项目研究,出台“高品质三全项目”管理方案,学校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4所学校校本课程入选国家中小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4所学校接受省级项目调研视导,新增4项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3项市高品质项目。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地督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新突破。
3.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召开区域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出台《天宁区特殊教育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创新“产-学-研-用”儿童康复中心运营模式,拟定康复项目协作机制,依托三项省级特殊教育发展项目,借助第三方资源,打造天宁区融合全新样态,成功举办第十届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活动。强化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联合24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组建融合教育发展联盟,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新增3个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4个市优质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融合教育经验在第四届江浙沪特殊教育学术论坛做分享。全力打造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开展首届区融合(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3位教师将参加市级比赛。
4.社会教育创新发展。加大社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优质课堂”教学评比研究。加大社区教育服务力度,培育“智慧助老”教师10名,智慧助老志愿者100名,服务2万人次,3人获“省百姓学习之星”,智慧助老学习共同体获省社区教育共同体。加大馆校合作力度,《文化赋能 幸福社区》获评市社区教育“馆校合作”特色项目。持续推进“幸福+”智慧助老行动,《乐龄“智”学 畅享“e”生活》获评市第二批“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进社区”项目,“遇见茶山红色之旅”和“凤凰新城红色之旅”获市第三批社区教育游学实验项目。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区教育局荣获“常州市2022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
(四)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质量强势攀升
1.坚持德育为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于全市率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签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合作协议》,《关心为核:天宁区指向主人翁意识培育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成功申报全市唯一的“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项目”。持续推进“广结同心,玉兰花开”学生成长关爱行动,创新开展“百名宣讲员进校园,党的二十大精神润心田”主题宣讲活动180余场次,帮助学生传承好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扎实推进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新增5个市品格提升项目。
2.深化五育融合。强化科技教育,8所学校成立“少年科学院”,1所学校成立“创新型科技教育联合体”,龙锦小学举行“全国科普日”常州市主场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深化艺体特色教育,大力推进体育“5621”布点建设,积极发展体教融合,全区市队校办学校增至8所。举办首届天宁区体育节,参加常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获得22块金牌,全面展示天宁师生体育风采。参加市中小学合唱比赛,获得5个特等奖,9个一等奖,特等奖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局前街小学获评省艺术特色学校。加大劳动教育研究力度,2所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实地考察中进行现场展示,受到高度赞誉。
3.加强身心健康。聚焦身心健康发展,推进天润宁心学生关爱行动,健全学生心理关爱机制。启动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常态化推进省前瞻性项目《指向儿童人格发展的家校共育区域推进研究》,积极探索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区域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师培养,为每校培养至少2名具备心理健康咨询资质的骨干教师,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夯实全区中小学生视力综合防控工程,完成中小学生视力筛查。
4.智慧教育持续深化。聚焦新理念行动、新基建行动、新素养行动、新教学行动“四大行动”,持续深入研究智慧教学课堂模型,探索新技术支持下智慧教育的新模式,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建构大任务、大观念或大主题的学科教学模型,承办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新教学”观摩研讨会和全国小学数字化学习课例展示研讨活动,将新技术、新理念与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上线13期“周周智慧课堂”。天宁区获评“省智慧教育样板区”,“交互式探究性”数字化课堂教学范式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五)坚持“引培并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1.加强师德建设。制定《天宁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开展四个“一”行动,着力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教职工准入查询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开展师德师风专项督查,落实师德失范长效管理机制。开展首届“天宁大先生”评选,引导广大教师筑牢初心使命,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2.创新人才招引。开展“优才计划”,招聘各类教师116名。创新岗位设置。优化学前师资队伍,择优遴选5人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委托培养。稳步推进中级职称区级评审,细化措施,营造有利于加强专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
3.强化师能提升。持续推进“STEP”进阶式师资队伍“333”培养工程,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全面提高教育人才储备,14人在全市专业比赛(评优课、基本功)中获一等奖,5人次在全省专业比赛中获一等奖。全面启动区级骨干教师评审机制,共评选区学科带头人33名、区骨干教师59名。推进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跟岗锻炼、名师工作室,促进区域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六)狠抓教育治理,发展生态持续优化
1.教育环境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国家安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坚持每月一检,各领域全覆盖,形成问题清单,强化督查整改,形成闭环管理,聘请第三方完成60所学校安全风险评估,联合恐龙园集团,启动校园公共安全服务送训项目,切实维护校园师生安全。开展校园安全专项督查,对学校食堂进行“四不两直”专项检查,积极推进“1+1+1”食堂管理模式,切实保障学生食品安全,新增3所“区学校食堂五常管理示范单位”。加强安全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持续开展“1530”安全教育,进行防溺水“自护自救”培训,3所学校创成“市平安校园”。
2.督导工作创新推动。夯实三类督导,启动责任督学“铸刃计划”项目,协助扫除管理盲点。加强常规督导,强化专项督导,进行问题梳理,形成问题清单,督促落实整改。制定新一轮区级综合督导计划,对13个单位展区级督导评估。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出台《天宁区学校自我督导工作规程》(试行),按照“督前—督中—督后”三时段工作流程,纵深推进自我督导。
3.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坚持减负与提质并举,持续推动“1+T+X”课后服务新样态,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深耘课后服务,精耕“科学+”实践之路》获全省“双减”工作中科学教育典型案例推广。组织“双减”案例评选,全区40篇案例分别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8篇。强化作业管理,落实“四精四必”要求。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凝练“天宁的老师·天宁的课”特质。
二、2024年工作计划
1.聚焦党建引领,政治建设有新成果
党建工作是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持续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督促指导各学校按照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体制机制运行。持续推进“百千万”初心育宁星课堂党建品牌建设。深化“1+N”初心育宁主题教育基地建设和“百千万”行动。打造初心育宁寄园主题文化馆,定期开展“百千万”活动,做到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全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动教育发展。做好护航“常有优学”巡察整改工作,迎接新一届区委巡察。持续推进“天宁区教育实践家”培育项目,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养。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多元拓展宣传渠道,持续优化“天宁教育”“天宁教育发布”微信号和“天宁教育视频号”运营机制,讲述天宁教育好故事,传播天宁教育好声音。
2.关注资源建设,教育民生有新气象
不断加强和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继续将资源供给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基础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推进二实小老校区、焦溪中学等5个项目建设,常青小学、季子幼儿园等3个项目预计完工,进一步优化“天宁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维修工程管理办法”,长效开展校舍改造项目调研和安全隐患排查。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 2.0行动”,实施教育小镇一体化、常青小学等项目招标;推进二实小本部等项目装备方案拟制、对接、论证工作。
3.推进协同发展,各类教育有新提升
加强学前教育品牌建设,加速课程游戏化改革研究,全面加强园所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幼儿园主动发展项目研究,开展阶段性成果汇报。持续开展幼小衔接研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争创省优质幼儿园1所,市优质幼儿园2所。深入推进综改实验区建设,常态化推进全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计划创成2-3所。深化“高品质三全项目”建设,加强“新基础”“新教学”“互+”“家校合育”行动等一批区域项目的研究力度,形成区域研究特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探索“医教、康教”结合新路径,创新推动融合教育发展联盟“1+21+X”阶段性研讨活动,推进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内涵建设,争创4个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继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推动全民终身学习赋能提级。做实“幸福+”智慧助老行动,推进“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推动信息技术融入社区教育全过程。
4.坚持五育融合,学生发展有新成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体系建设,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深入推进学校体育“5621”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统筹“艺术特色”学校布点,孵化高品质艺术特色项目。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深入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具有天宁特色的劳动教育实验区。实施“人格发展共育工程”,持续推进《指向儿童人格发展的家校共育区域推进研究》,开展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强化天润宁心学生关爱平台使用管理,加强教师和家长指导培训,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和共育氛围。
5.打造高品师资,教师队伍有新面貌
坚决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和第一标准,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和违反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天宁大先生评选活动。健全家访工作长效机制,精准化开展中小学家访工作,增进家校理解,全面构建家访工作新格局。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持续推动“STEP”进阶式师资队伍“333”培养工程,实现教师队伍水平高质量提升。深化“区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开展2024年优才计划校园招聘和编制教师公开招聘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优化绩效分配制度,切实保障教师薪酬待遇。
6.压实多方责任,教育发展有新局面
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加强安全队伍建设,长效开展校园安全演练,开展省级平安校园“回头看”工作,持续推进市级平安校园建设,争创市平安校园2-3所。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创新推动“1530”安全教育落地落实,实施校园校车安全、实验室及危化品等重点环节专项整治,持续深化学校食堂“五常”管理,切实维护师生安全。推进安全专项行动,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工程”,用好信息化手段,建立与完善“天宁教育数据资源库”。开展学校增值评价,探索学校增值评价模型,系统推进学校评价改革。深化推进“1+1+1+X”督导模式,持续推进学校自我督导,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形成“督查——反馈——整改”的闭环管理模式,构建完备的自我督导体系,形成天宁督导新亮点。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