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特色亮点工作
1. 文化宫商圈打开流量新天地。进一步发挥文化宫商圈联盟的优势,协调辖区内晋陵集团、购物中心、南城脚牡丹里等重点企业参与商圈联盟共建,累计召开商圈振兴专题协商议事会、楼宇园区经济座谈会等各类活动9次。以“越夜越天宁”为主题,推出商圈暑期夜生活“3+1+2”夜π对,在锦绣天宁、化龙巷、小红书等平台集中宣发,总计浏览量超过10万次,累计带动超30万人次走进文化宫商圈。工人文化宫经过修缮升级,今年8月盛装归来,老图书馆变身A35“红盒子”艺文生活空间,打造集美育浸润、书香阅读、生活雅集于一体的老城厢文化艺术地标。青果巷国潮引人潮,国庆假期累计接待客流总量超63万人次,营业收入超766万元。
2. 小而美园区实现效益新突破。紧扣7大特色园区发展定位,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天宁競园文创业态逐步丰富,引进电商直播、文化展陈、建筑设计等行业企业81家,其中,常州市丽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成功2023年“龙城英才项目”,园区1-8月税收达226.97万元,同比增长21.5%。新增1家潜在纳税千万级园区——和平里文创园区,通过布局零售品牌茉莉雅集、高端家居零售品牌白杨之座、服装家居展览等业务,打造高端私人定制体验中心,预计园区销售超1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
3. 精提升街巷扮靓城市新风景。按照多点改造、联点成片、带动全局的改造思路,统筹推进10个老旧小区成片改造,整合老旧小区“边角料”“残破房”,多点散发,改建、重建、新建为民服务阵地,以“小阵地”大范围服务全龄居民。迎春步行街美丽街区已实现物业管理一体化,初步解决长达十几年的停车困难、环境脏乱等问题,目前正在推进人行步道翻新、店招店牌精细化改造,争创独具特色的市级“美丽街区”。辖区“痛点”中山门菜场已启动菜场内外改造提升,打造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底蕴的中山市集。深挖文旅资源优势,联合晋陵集团创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4. 暖民心服务彰显主城新魅力。开展“周末不打烊”延时服务,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300余人次,受理办件162件,在全市首个推出第二批“周末不打烊”28项服务事项,相关经验做法被常州政务服务联络群推广。首创个体工商户参保“一件事”标准化服务流程,并推出江苏政务服务天宁旗舰店线上版本,截至9月底,“一件事”全省统一受理端12件。“一老一小”服务成效明显,天宁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关爱之家)创成省级示范工作站,舣舟亭社区“老年人友好型社区”已通过省复查验收。
5. 智能化管理探索治理新模式。启动建设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聘请专家团队综合调处,探索“政务+警务+法律援助”便民联动服务。率先启用“天宁智理”系统,实现城管队员从“运动员”到“督查员”的转变,进一步深化在纳米网格、分析研判、红黑榜、“天宁智理”工作站等环节的运用,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坚强保障。积极探索城市大脑赋能综合治理工作,选取管理要素全、综合治理难度大、业态丰富的街区,从街区建设运营治理、城市体检及评价、城市非机动车治理等6大方面着手,致力于打造环境品质及治理能力双优的幸福、美丽街区。
6. 老城厢党建汇聚共建新合力。集结青果巷、红梅公园等14家重点企业成立商圈党建共同体,联合发布“打开天宁,寻找多彩老城厢”党建打卡2.0版本活动,以集章、问答、抽奖等模式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发布仅1天便吸引近百名党员群众参与。建立“龙城先锋骑士法律服务站”、红色党建引领法律服务站等阵地,为龙城骑士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打造“宁盟网·HUI青果”党建联盟专属网格,划定24个专属网格,运用资源优势发布27项服务清单,累计开展义诊讲座、电路检修、科普宣传等共建服务30余次,综合网格协调解决问题20余个。
(二)其他重点工作
1. 聚焦稳增长,经济发展回暖向好
(1)考核指标情况
今年街道考核分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及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考评,其中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涉及经济指标43项,根据1-9月完成情况预测全年:
2023年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汇总表
序号指标名称2023年目标任务1-9月完成情况预计全年完成情况
总量增幅完成增幅完成增幅
(1)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1-9月共有区重点项目10个,全年计划总投资22.12亿元,1-9月完成投资19.98亿元,占计划的90.33%。
区重点项目分为三类。一是续建非产业项目:①九洲玺(火车站南广场地块)。1-9月投资8.68亿元,完成计划的108.5%。②陆家村地块。9月底已竣工,预计12月底交付。1-9月完成投资3.02亿元,完成计划的89.09%。③怡康小学改扩建。整体已竣工,预计10月中旬交付学校使用,1-9月完成投资0.88亿元,完成计划的99.89%。④果品市场地块。预计本年末竣工,1-9月完成投资6.29亿元,完成计划的125.8%。二是新建非产业项目:①天宁区天宁街道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5月底已开工,预计年底完工。1-9月完成投资0.26亿元,完成计划的13.13%。②斜桥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预计11月底领取施工许可证。③中联大厦。预计2025年3月出正负零,26年9月整体完工。④金秋大厦。预计2024年底竣工,1-9月完成投资0.85亿元,完成计划的425%。三是新建产业项目:①元丰桥21号人才公寓。预计10月底开工,2024年3月竣工。②星悦邻里商业项目。预计10月底开工,年底竣工开业。
区重点产业后备项目。①漫心酒店。预计10月中旬完成审图程序,10月底领取施工许可证,2024年2月竣工。②天宁胜境文化旅游设施提升工程。施工合同预计11月初签署,预计年底竣工。
(2)其他重点工作情况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截至9月份,累计招引落地8家企业。海獭进出口累计在九洲环宇注册4家企业,属于潜在规上企业;众磊金属项目签订招商引资协议,预计两年内销售达6000万元,纳税超百万元;常州晋陵文化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变更注册地,该企业今年1-6月营收达2661万元,税收120万元;招引平安保险大厦漫心酒店、星悦邻里项目落地,共计投资8500万元,预计10月底开工。五经普全方位展开。街道严格按照“早部署、早准备、早推进、早落实”的工作思路,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优选聘“两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多形式宣传,落实“地毯式”清查要求,实时跟进进度,解决疑难问题,确保不漏一户。
2. 聚焦美环境,城市品质有颜有品
(1)全面推动城市焕新。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收官之年各项工作,实现改造全覆盖。稳步推动今年1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筑面积49.667万平方米,涉及4079户居民,总投资约1.96亿,4月中旬开始,各标段陆续进场施工,2标段9月下旬进场,预计明年1月底完工,其余标段预计12月底完工。丽景花园、兆丰花苑拟申报创建2023年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同步做好县北新村片区公共安全提升工程、斜桥巷小区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目前38台电梯已投入使用,5台已完工待交付使用,11台已完成申报手续正在施工,16台电梯正在按程序申报。
(2)持续扮靓城区环境。按照“一路一策”精准施治、综合施治的方针,提升唐家湾路、北直街等区域环境品质,让城市“毛细血管”变得洁美、畅通起来,实施桃林巷提升改造工程,着力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打造有烟火气的城中市集。通过“点穴式、针灸式”的手法实施城市精细化建设,打造元丰巷、北太平桥、中山路等口袋公园,让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便捷实用的城市口袋公园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微幸福”。扎实开展通济河、关河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河道管理从‘管住’到‘管好’,河湖生态从‘见效’到‘提质’。垃圾分类建管结合,今年创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5个,针对已创建的42个小区落实长效管理,三季度垃圾分类专项考核成绩全区第一,成为天宁区唯一登上全市红榜的街道。
(3)强化城市长效管理。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深化智慧城管、执法有力保障三大行动,确保城市长效管理成绩争先进位,擦亮街道城市管理金字招牌。强化城管中队建设,突出党建引领,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不断提升城管队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探索“服务+管理+执法”新模式,发挥青果巷城市管理联络中心作用,加强街区市容管理的同时,为新进驻商铺提供法律服务。在南港片区打造恽韶松工作室,通过实体化运行,与“塔寺园”片区、青果巷城市管理联络中心、前后北岸管理办公室在街道范围内形成文旅产业服务覆盖网,助推文旅产业新发展。1-9月处理各类媒体舆情、上级交办信访件、“12345”热线投诉等累计3584件次,受理行政处罚案件564件,受理各类违章搭建举报226件次,累计动用执法人员拆除违建352平方米,联合交警开展辖区内机动车道板违停处罚3248起。
3. 聚焦惠民生,群众生活有声有色
(1)持续提升为民服务质效。拓展社区便民服务,以椿桂坊社区为试点,结合法律资源,在便民服务站设置政务服务、警务接待、法律援助三方服务,满足居民在警务、法律领域的服务需求。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在武青路菜场“添宁社区食堂”,联合辖区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设立慈善老年助餐专项基金,引入菜根香、银丝面馆品牌餐饮企业,探索住宅小区助餐运营新模式。推动就业创业服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70个,开展创业培训两场,推荐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3个。以“党建+社会救助”示范点创建为方向,以个案跟进方式实施“点对点”精准对接帮扶,实现“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深度融合,1-10月办理困难人员认定200人,累计发放保障金3164104元。
(2)持续深化社区品牌打造。推进五社联动机制,深化社区营造实践。构筑多方位服务阵地,聚焦群众生活议题,提升一批老空间,检民“童”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正式落成,小东门桥“柏杏”议事长廊开展“柏杏”大碗茶、“回音壁”、共享书房三大板块微改造,五角场社区提升心和议事亭、心和议事廊社区公共空间,以“小阵地”大范围服务全龄居民。深化“1+4+N”品牌,开展社工赋能、社区治理等系列活动,聚焦“一老一小”、特殊困难人群,为居民提供“智慧助老”“益童成长”等一站式专业服务,实现社工站(室)融合式共治。
(3)持续提高文卫工作水平。推进文化共建,利用好晋陵文旅公司和常州市京剧研究会等共建单位资源,全年接受文化场馆服务48万人次。更新与维护健身器材,在通济桥社区与九洲南广场小区建成2条健身步道,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锻炼需求。监督文物保护,做好辖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18个省级重点文物、33个市级重点文物、86个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安全巡查工作。提升人文环境,稳步推进怡康小学改扩建工程、塔寺园一体化、红梅公园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推进卫生健康,做好常州市老年人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筛查与干预试点工作,完成500人目标任务数,2023年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实现1579人次完成量。
4. 聚焦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重点人员信访维稳及积案化解工作,2023年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183件,办结180件,办结率达98.3%,接待来访111批次、210人次。积极开展“百日攻坚”和“双月攻坚”活动,彻底化解信访积案3件,治理重复信访2件,至今未发生越级上访事项。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建设大运河法治文化宣传阵地,“龙城先锋骑士法律服务站”,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精准普法。继续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全区首发《天宁街道全民反诈十条措施》,1-10月,反诈宣传共入户20000余户,发放反诈宣传资料24000份,辖区电信诈骗发案率保持低位。扎实开展邪教人员排查、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康复)和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无重复犯罪,无矫正期违纪事件发生。圆满完成2023年“全国两会”安保工作,杭州亚运安保等重点敏感时期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2)不断增强网格治理。强化网格队伍管理,开展网格员队伍改革工作,做到了改革期间平稳过渡。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推进网格员专业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1名网格员荣获第六批市委政法委评选的“平安网格之星”,1名网格员荣获第七批市委政法委评选的“平安网格积极分子”,树立典型激发队伍主动性。深化网格走访宣传,做好辖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群、安全隐患等信息摸排工作,做好事项联动,切实为居民解决问题,提高办结效率,提升治理质效,为网格满意度提升奠定群众基础,1-10月,累计网格入户走访59908人次,采集基础数据60709条,网格事项办结1422件。
(3)持续做实安全保障。在专项整治方面,聚焦危险化学品、瓶装液化石油气、居民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坚持常态化督查,开展好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企业35家,闭环整改38条安全隐患。在燃气安全方面,建立燃气安全联合督查机制,对225家瓶装液化气餐饮商户实现全覆盖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103处,累计检查液化气经营点6次。在火灾隐患方面,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督查整改火灾隐患11处,推进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装可定位烟感报警器80个,电气火灾防控系统14套,简易喷淋12套,智能电动车库12个和消火栓10处。在食品安全方面,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完成春季校园食堂检查、医院食堂检查,按要求完成1330家主体的食品包保工作,累计推进建设阳光餐饮485家。辖区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5. 聚焦强党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1)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筑牢思想根基,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时研判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守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强化理论武装,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员冬训、“学习日”等学习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学习成效明显。提升宣讲队伍水平,更新“青燕”理论宣讲队成员名单,线上通过“宁小理”直播平台,线下通过 “柏杏长廊”“流动小板凳”等宣讲微阵地,让党的最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高频点位整改整治,着力解决设施老化、分区杂乱、环境卫生差、消防设施陈旧等问题。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专项工作,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增强宣传成效。1-10月,累计录用省级以上稿件70篇,市级稿件120篇(其中锦绣30篇)。申报成功“常州好人”1人,“天宁好人”4人,“新时代天宁好少年”3人。
(2)牢牢守好基层党建堡垒。新兴领域服务用心用情,作为阵地运营的唯一代表在全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交流发言,市委陈书记到龙城红色驿站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开展“一‘骑’行动”骑士需求调研,组织18名新业态党员、骨干参与恽代英纪念馆“利群·奋进”七一主题研学,进一步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后浪”培养有声有色,迭代升级“青果扬帆”干部队伍能力强化2.0版行动方案,结合“大兴调查研究”行动方案要求,成立青年学习小组,以学促思、以学促行。人才服务尽心尽力,常态化召开座谈会、思想分享会、青年人才联谊会等活动,人才公寓今年已完成347套,与市卫健委、周边医院加强联系合作,为医院专属人才提供“到常”既能“住常”,“住常”更能“留常”。
(3)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内各项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切实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强化政治监督,加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监督力度,以更全面的监督推动责任落实。密切联系群众,树牢为民服务思想理念,充分发挥江苏省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等便民渠道,以“小切口”解决群众“大烦恼”。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开展明察暗访70余次,发送提醒信息16条次,主动约谈84人次,办理案件2件,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1份。持续深化纠正“四风”,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大廉洁文化进园区建设力度。抓实党风廉政教育提醒,用好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召开专题廉政教育2次,集中提醒会议4次。
此外,街道人大、政协、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关工委等工作按上级要求有序推进,街道团工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工委荣誉称号。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提升经济发展动能
彰显商圈经济首位度。加快推进购物中心改扩建项目和文化宫地下广场联动项目,为购物中心引流,配套高端美妆、运动潮牌、轻食咖啡等新零售品牌。对照“首位度”要求,大力发展区域首店、新品首发、品牌首秀、行业首牌等“四首经济”,加快导入更多“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激活城市消费升级的新动能。跑出总部经济加速度。以九洲、千红、黑牡丹等龙头企业引领企业总部集聚,牵手重点企业“走出去”共同招商、强链补链,构建更加健全的产业体系。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督促园区按照既定发展定位进行精准招商,形成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时尚设计和家装设计四大特色。注重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着力引进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优质资源和龙头企业,打造超百万、千万、亿元税收楼宇。提升文旅经济融合度。充分利用节假日经济和天宁文旅优势,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以旅兴商、以文兴商的良性发展。加快常宾片区推陈出新、重焕生机、恽代英故居片区深度融合、“破圈”发展,紧盯青果巷三期(二院城中院区地块)项目建设,导入更多具有江南韵味的国潮业态、网红场景、爆款产品,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高地。
(二)坚持城市焕新第一使命,提高城市发展能级
加快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积极谋划申报乌衣浜及开放大学地块、潘家村、桃园二村地块、赵翼故居地块的改造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谋划东部片区城市规划。东部片区将围绕都市工业,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居则居”的理念,整合货场功能,重塑产业形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都市型工业、文化创意园区等新兴业态,改善街道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发展“三区融合”城市定位。通过落实“景区标准”“街区模式”“社区营造”的“三区融合”的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方式赋能精细化管理,把社区环境点缀好;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把中心城区的老破小散居民楼“兜”好;以优质的助餐托幼服务,把一老一小服务好,力求拿出绣花功夫打造美好生活圈。
(三)坚持惠民利民第一品牌,增强群众民生福祉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关注线上应用落地实效,有效提升全省统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件量。提升“周末不打烊”知晓度和办件数,提升自助机使用率。扩展服务范围,推进公积金、法律援助等服务进驻中心(站),推进银行政务便利点与街道便民服务点的有效融合。持续强化社区服务。稳步推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和小东门桥社区托育项目,进一步满足居民医疗需求和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优化“青果增能学院”,推出必修、选修和进阶课程,不断提升社工队伍整体素质能力。推进“全科服务”模式全覆盖,合理设置各社区服务功能,科学分配活动空间,打造多功能阵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全盘谋划融党建群建、助老扶残、亲子幼托、居民议事、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小东门桥新社区。持续优化医保服务。加强医保政策宣传,通过定期举办医保政策解读会、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走访宣传等方式,提升医保应保尽保率。搭建便捷医保服务渠道,积极推进医保服务圈站点建设,全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和家门口医保公共服务点,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织密医保公共服务网,提高公共服务可及率。
(四)坚持安全稳定第一责任,筑牢经济发展保障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网格直通站,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网格治理同频共振。持续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推广“枫桥式”工作法,提升“警网融合”,强化技防设施智能水平。持续做好社区矫正、反邪教、禁毒康复、铁路护路等各项基础工作,有效有序开展维护重点时期社会稳定工作,持续化解社会矛盾,多措并举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开展好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做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各类宣传,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持续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装备配备和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共筑和谐稳定社会。针对重点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矛盾隐患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建设新举措。将物业纳入平安建设体系中,通过“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公安指导、综合执法监管、物业负责”开展矛盾纠纷联调,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坚持党建引领第一动力,凝聚磅礴发展力量
着力推进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道德讲堂、理论宣讲微阵地等,开展更“接地气”的理论学习活动,使理论学习更富成效。深入挖掘重点、亮点新闻线索,加大外宣报道力度,在服务大局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宣传质效。持续推进文明城市、文明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等文明创建活动,焕发辖区文明新气象,弘扬核心价值观。着力推动组织建设。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认真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关工作。一体推进党的组织有形有效覆盖,选派党建指导员助力“两新”领域党建。拓展治理力量,增强党建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引领作用,引导他们在社情民意、食品安全、平安建设等基层治理工作中积极作为。推动干部能力提升,强化社区(村)书记、机关干部任职管理、日常培养、动态储备。着力加大作风成效。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督促党员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言行,提升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开展好日常监督和交叉互查,深入工作一线,摸排各类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隐患。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实现监督执纪执法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持续推进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有序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铸就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队伍。(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