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端午到,艾叶香,粽味在心头。一个粽子,裹满生活的甜蜜;一声问候,愿居民幸福安康。6月13日上午,小东门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社区妇联、工联会、社工室、辖区单位在东苑“柏杏”议事长廊开展以“粽叶飘香迎端午‘梧桐柏杏’一家亲”为主题的端午节活动,与居民共度佳节,系住平安顺遂,愿美好接“粽”而来。
不一样的习俗,一样的民族情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五、端阳,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小东门桥社区五老志愿者徐月清老师以“流动小板凳”的形式与居民们一起畅谈端午的传说故事,共议各地的民俗风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退役军人范国良分享到。“端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一首《离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作为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社区‘橄榄绿’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应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守正道,不忘初心,即便脱下军装,也要继续为人民服务。”“回族也有自己的端午风俗,但是定居常州时间久了,也入乡随俗,跟着我们一起吃粽子庆端午了。”社区少数民族同胞马志云表示。
不一样的粽子,一样的家乡情
独乐乐不如“粽”乐乐。活动现场,有包着民族头巾从小移居常州的回族小姐姐、有穿着旗袍土生土长的时髦阿姨、还有一口东北口音随迁的爽朗奶奶。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们。在看到社区发布的端午节活动通知后,个个摩拳擦掌、踊跃报名。
“我老家黄石端午节不怎么吃粽子,都是吃的咸鸭蛋和鸡蛋糕。今天看到大家都在一起包,我也来学习一下,回去包给家人吃,让他们也品尝一下。”“来,跟着我做,包你一学就会,绝对不‘露馅’。”社区志愿者小柯边准备食材边跃跃欲试,也想学一手。居民张玉春听到后,立马把她拉到身边,跟她示范讲解自己的包粽技巧。
大家有的包馅、有的结绳,拜师学艺,相互取经,家长里短,共道安康,其乐融融。在众人的巧手制作下,粽子造型各异,有三角形、小宝塔形、枕头形。红枣赤豆馅、肉馅、蛋黄馅,北咸南甜,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粽叶的香味与糯米相互融合,端午的气息随之而来。大家通过包不一样的家乡粽,传递一样的家乡情。
不一样的结对,一样的关爱情
邻里互助情,端午更觉亲。徐静是小东门桥社区唠唠嗑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作为一名退休党员常年致力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刘美芳是社区的空巢老人,子女定居国外。同住景福苑小区的她们,经社区唠唠嗑志愿服务队成功结对,互相为伴,唠嗑解闷。“我的结对伙伴刘大姐爱吃甜食,今天我特地包了红枣赤豆馅的粽子,甜甜糯糯的,也象征着我们的情谊,甜蜜长久,她肯定喜欢,我现在就给她送去。”徐阿姨用提前准备的袋子装好自己亲手包的粽子,一脸满意地往刘阿姨家走去。
天宁区政协、九洲环宇党支部、农行九洲支行等共建单位,每年传统节日均会为辖区困难家庭献爱心、送温暖。“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希望老人们身体健康。”他们在送去慰问的同时,也详细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我一直住在养老院,感谢社区还一直想着我。我无法亲自上门,只能通过电话的方式表示感谢,我很是感动。”周凤秀老人是社区长期关注对象,虽然住在养老院,但社区依旧时常打电话,关心着周阿姨的情况。
又是一年中考季,社区精心准备了寓意“高中”的粽子,为辖区初三学生们送去最美好的祝福。“愿学子们都能实现梦想,在考场上发挥出“粽”,一举高“粽”。”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蒋英英表示。
一个粽子一片情,点滴关怀暖人心。通过此次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了解了各地风俗,传递了邻里温情。小东门桥社区将继续举办熟人社区系列活动,加强“五社联动”,发挥“粽”动员力量,搭建居民交流、干群互动平台,在润物细无声中,促进邻里和谐交流,民族团结繁荣。回归人情味,增强归属感,双向奔赴,共同聚力,打造居民为之向往、皆有可为的幸福社区。(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