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3年上半年,天宁街道积极弘扬“厚德笃行”的天宁街道精神特质,向善向上、实干争先,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国字号”荣誉,收获满满;特色文创园区、“天宁智理”等“首创”工作,成绩喜人;龙城红色驿站·龙城先锋骑士党群服务中心、儿童关爱之家等“示范”阵地,有声有色;街道服务业、社会事业、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文化旅游等齐头并进。
(一)特色亮点工作
1.商圈联盟强势出圈。以“政府引导、联盟主导、企业参与”为核心理念,召集重点企业开展招商座谈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座谈,团结顶流资源,群策群力为企业发展、城区招商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就商圈发展、楼宇经济等开展主题茶话和专题议事等活动3场,涉及企业45家。
2.阵地建设多点开花。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契机,整合老旧小区“边角料”“残破房”,多点散发,改建、重建、新建为民服务阵地,以“小阵地”大范围服务全龄居民,积极争创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特色品牌。
3.“天宁智理”先行先试。率先启用“天宁智理”系统,积极转变理念,压实市场主体责任,释放自身力量,实现城管队员从“运动员”到“督查员”的转变,达到人员精简、处置高效、结果精准的效果。
4.城区环境出彩出新。天宁运河水利风景区争创全市第一个以运河文化为主线的省级水利风景区,迎春步行街街区实现物业管理一体化,初步解决长达十几年的停车困难、环境脏乱等问题,目前正在争创市级美丽街区。
5.园区建设有声有色。超维芯巢以地理位置和青年集聚的优势,吸引晓鱼科技龙城英才企业,晋文商贸、众磊金属材料等规上企业入驻,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和元丰巷口袋公园,打造成为中心城区引企引才的“新磁场”。和平里文创园深耕线上零售模式,打造直播2.0版本,搭建场景营造沉浸式直播氛围,并不断迭代升级。
6.联防联治共筑平安。创新深化“警物城”联动模式,推动派出所、城管、物业的资源整合和工作互补,真正达到“多赢”目标。在青果巷街区成立“青平果联盟”,开创“景警有调”涉旅纠纷调处品牌,做到涉旅纠纷“即来即调”,通过“一杯茶”温情传递。
7.群租房整治全市首创。以街道解放村为试点,联合新丰街派出所首创“以奖代补+第三方评估”群租房治理新机制。
8.专属网格联动发力。探索打造“宁盟网·HUI青果”党建联盟专属网格,联动7家驻区单位发布27项服务清单,开展义诊讲座、电路检修、科普宣传等共建服务28次,以党建引领带动资源不断汇入、条块融合创新机制、共治力量广泛参与。
9.争先创优勇争一流。作为代表参加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现场答辩,并高分通过,同时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工委的国家级荣誉,街道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获评全市五星级。
(二)其他重点工作
1.坚持项目为王,经济实力稳步发展
区重点项目推进情况。2023年共有10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4个,均为非产业项目;新建产业项目2个,非产业项目4个。2023年1-5月完成投资11.84亿元。一是续建非产业项目:(1)九洲玺(火车站南广场地块)。B、C、D、F地块已交付,A地块毛坯正在施工,E地块正在精装。(2)陆家村地块。5幢楼均已封顶,高层正在外立面施工,其余4栋叠墅正在进行外层涂料。(3)怡康小学改扩建。外立面施工中。(4)果品市场地块。建筑均已封顶,内部及外立面同时施工中。二是新建产业项目:(1)元丰桥21号人才公寓。改造方案报审中。(2)隐居酒店。正在施工中。三是新建非产业项目:(1)天宁区天宁街道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丽景花园、兆丰花苑等10个老旧小区综合配套设施进行改造,5月底已开工。(2)斜桥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各项手续办理中,预计年内开工。(3)中联大厦。已完成路面清障,正在开挖土方层。(4)金秋大厦。正在开挖土方层。
区重点产业后备项目推进情况。2023年共有4个区重点产业后备项目:(1)漫心酒店。常州公司营业执照已办理完毕。(2)毗陵生活市集。目前基本已经完工。(3)购物中心改扩建。购物中心已与设计公司签订合同,7-9楼改扩建设计新方案已完成。(4)星悦邻里项目。租赁协议已签订,发改备案已完成。
重点招商项目落地情况。2023年共有3个重点招商项目,分别为常州市凯恩轴承有限公司、常州海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常州晓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统计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谋划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通过强化宣传力度,确认普查边界,划分普查小区。持续收集单位信息,减轻普查任务。坚持认真核算经费,保障经普实施。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协助兰陵街道完成天宁区五经普试点工作,为下半年经济普查正式启动夯实基础。
2.深耕精细管理,城市品质提质升级
(1)改善提升老城宜居品质。稳步推进1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优化提升适老化服务,4月中旬各标段陆续进场施工。实施元丰巷口袋公园景观提升项目,对小微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更新,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和低碳创新元素,营造生活与休憩空间相融合、文化特色与景观趣味性兼具的滨水开放空间。实施迎春步行街美丽街区建设项目,以“春洄云溪”为主题打造街区品牌,围绕“三街、一巷、六印记”,通过空间改造、艺术创意、社区互动有机融合,激发建筑活力、提升街区品质、完善城市功能。
(2)深化精细城市长效管理。城市长效管理稳中求进,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深化智慧城管、执法有力保障三方面提升,确保城市长效管理成绩争先进位,一季度成绩全区第二、全市第六。创新公众参与机制,打造前后北岸智慧议事厅,搭建路见平台线上收集、分析提案,找出城市治理重点区域与热点问题,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电梯加装稳步推进,充分摸清辖区老旧住宅底数,做好政策宣传员、工作引导员、矛盾调解员,目前已加装35台电梯并投入使用,13台已完成手续申报正在施工,10台电梯正在按程序申报。
(3)打造天宁特色幸福河湖。争创省级水利风景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以水系串联景区,联合晋陵文旅、常州市公园管理中心争创全市第一个以运河文化为主线的省级水利风景区。抓好“河长工作站”阵地建设,让工作站成为群众与河长的联络点、群众参与治水的议事堂、基层河长交流的加油站和河道治理的宣传点,全面推动区域幸福河湖建设,关河、通济河拟争创幸福河湖,目前正在方案深化阶段。做好各类工地堆场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全力压降降尘,一季度降尘指标全市第一。
3.践行人民至上,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1)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在全区率先启动个体工商户参保“一件事”标准化服务,形成“前台一窗一次受理、后台集中并行审批、线上线下同步流转”的多合一业务经办模式,目前已为6家个体工商户提供了标准化服务。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推进“周末不打烊”延时服务,整合21项高频服务事项并对外开放,并持续优化网上办、上门办、预约办、自助办、帮代办等措施,让群众在周末安心办事。提升服务质效,积极落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规范化运行,选配优秀畅通办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建立反映窗口与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平台载体的联动协同机制,拓宽线上线下反映渠道,强化信息共享共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兜底服务。
(2)扎实办好惠民利民实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梳理并发布2023年街道社工站(室)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围绕“宁安心”“宁放心”“宁暖心”打造“添宁”社工站服务品牌,聚焦空间集约利用、品质公共服务、人文亲善氛围、居民协商议事等方面,培育“童心‘通’治理”“路见小屋”“柏杏熟人圈”“共享‘邻’空间”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社区营造项目。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开展助餐、助浴、助洁、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为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推动社区“养老顾问”制度建设,在舣舟亭、斜桥巷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及家庭提供养老服务政策咨询、方案建议、资源链接等服务。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全面启用金民工程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搭建“社区—网格区域—楼道小组”“3+N”模式,建立专属帮扶需求台账,协同多部门提供政策宣导、经济帮扶、心理咨询等帮扶措施。
(3)持续推动文旅教育事业。聚焦重点项目,不断深化文旅资源品牌建设,天宁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进度已过半,红梅公园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改造方案正有序推进。着力资源联动,围绕文化高质量发展要求,深挖共建单位晋陵文旅公司和常州市京剧研究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化共建活动,目前已完成文化服务26万人次。围绕教育发展,统筹谋划社区教育工作,搭建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开展送课程到社区13场、助老活动3场,组织16个社区、村积极开展读书节活动,扎实做好体育类和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安全检查工作。
4.聚力平安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不断增强网格治理。强化网格队伍管理,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推进网格员专业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1名网格员荣获一季度市委政法委“平安之星”,树立典型激发队伍主动性。深化网格走访宣传,做好辖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群、安全隐患等信息摸排工作,将条线宣传和入户宣传相结合,着力提升网格知晓率和满意度。优化网格事项反馈,通过“网格排查上报、村居梳理汇总、镇街吹哨派单、部门办理反馈”模式,进一步打通基层需求向上反映通道。将59名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党员嵌入专属网格中,明确“网格+教育”“网格+医疗”等6大类23小项专属服务。
(2)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矛盾化解,情理并重引导群众依法开展信访工作、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开展法治宣传,建设大运河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进社区、进校园、进龙城红色驿站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精准普法,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做好特殊群体帮扶工作,无重复犯罪,无矫正期违纪事件发生。
(3)持续做实安全保障。坚持常态化督查,开展中小型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整治提升行动,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配套硬件设施,安装可定位烟感报警器、电气火灾防控系统、智能车库、简易喷淋、和消火栓等,加快建设消防安全体验室,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开展春季校园食堂检查、医院食堂检查,按要求完成食品包保工作,阳光餐饮累计已装485家。
5.突出党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1)守牢精神文明阵地。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规范化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基层党员冬训、“学习日”等活动,拍摄冬训主讲人视频。深化理论宣讲队伍建设,选出12名宣讲员参加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创新积分管理模式,培养一批公信度高、受群众欢迎的理论宣讲员。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高频点位整改整治,着力解决设施老化、分区杂乱、环境卫生差、消防设施陈旧等问题。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专项工作,组织开展“护苗2023”专项行动,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2)筑牢基层党建堡垒。开展“一‘骑’行动”骑士需求调研行动,发放线上问卷、参与站点团建,找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痛点、难点,开展教育心理学辅导、电脑技能教学等实操性强、针对性高的活动,在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开展暖心慰问,作为代表在全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迭代升级“青果扬帆”干部队伍能力强化2.0版行动方案,紧扣发展定位,将37位年轻干部编入5个学习小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汇聚青年智慧,赋能街道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实现人才企业走访“全覆盖”,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和氛围营造,已认定人才公寓692套,制作人才公寓宣传片在全域范围内推广发布,全方位构建未来人才生态圈,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3)抓牢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突出政治监督,加强上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监督力度,不断完善各类责任清单。始终坚持挺纪在前、教育在先,深化标本兼治,一体化推进“三不”机制。加强作风教育力度,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及时推送典型案例,以案促改、以案促教。以教育整顿为契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教育,提升自身建设水平。
此外,街道人大、政协、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关工委等工作按上级要求有序推进。
二、202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年下半年,街道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紧扣“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的目标定位,坚决扛起“勇挑大梁”的主城担当,守正创新、奋发进取,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天宁答卷贡献力量。
(一)锐意进取,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跃升
优存量和挖增量相结合。紧盯重点企业,落实领导班子挂钩重点企业走访服务机制,深入调研企业发展,宣传惠企政策,提振企业信心。聚焦异地经营企业开展排查整治,引导企业注册地迁入,为街道经济注入新活力。优服务和促实效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涉企审批“四减”,着力搭建合作平台,在商圈联盟的基础上开展各类惠企活动,吸引辖区企业参与并达成合作。抓全面与抓重点相结合。解决短板指标的根本在于项目招引和落地,街道始终坚持抓项目促发展,既抓大,也不放小,同时加速优化整合两大街区、四大片区和七个园区的优质资源,策划包装新的重点项目,打造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二)争先进位,在城市治理上创新作为
真抓实干办好民生工程。科学稳步推进各个工程项目施工,做好天宁街道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诉求、打通群众“堵点”,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造的立足点、出发点,工期质量与安全生产两手抓,两手硬,全力以赴打造民心工程、满意工程。推动市容市貌不断改善。建设“体系完善、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监管有力”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积极治理露天烧烤、渣土抛洒、占道经营等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高效快捷处理群众投诉,有效改善民生环境。在破解工作难点上实现新突破,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深化城市治理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六个场景建设,探索智慧城管,将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服务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提升恽韶松工作内部布局与外部环境,实体化开展运作,打造城市治理创新示范区的展示区。
(三)用心用情,在民生工作上实现突破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落实“潮汐窗口”规范化建设,增设办事窗口,缓解窗口压力,大力推广全省统建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苏服办”官网办理流程,试点探索“政务+警务+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助力“家门口办好事”及电子证照的推广与运用。创新社区品牌建设。拓宽“青果增能学院”课程范围,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储备库制度,持续深化“三区”融合理念,组建社区治理智囊团,提升社区阵地规范化建设水平,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构建社区公共空间,带动居民意识转变和行动能力提升。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做好慈善工作站建设工作,推动完善“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模式。
(四)守牢底线,在社会稳定上见行见效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行“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打造网格党群直通站,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网格治理同频共振。总结物业管理区域一体化试行经验,积极推广“枫桥式”工作法,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做好各类宣传,持续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对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城中村等各类场所单位分阶段进行检查,并对重点单位场所进行回头看复查,检查整改情况,完成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装备配备工作,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共筑和谐稳定社会。针对重点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矛盾隐患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建设新举措。将物业纳入平安建设体系中,通过“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公安指导、综合执法监管、物业负责”开展矛盾纠纷联调,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履职尽责,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落到实处
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持续深化理论思想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好舆论引导、外宣报道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化理论宣讲,推选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宣讲员加入“百姓名嘴”等基层理论宣讲队。深化文明创建,以争创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高频点位整改整治,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和人居环境整治“三标融合”。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发力。扎实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关工作。探索成立专属网格公共服务联盟,推动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多网合一。严格日常经常监督,加大“三项机制”使用力度,注重抓早抓小抓预防。强化激励保障措施,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比学赶超、创新创优的浓厚氛围。作风建设成效持续提升。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肃查处“四风”老问题、新情况,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加强作风教育,运用查处案件“活教材”,开展好“园清区美人和政通”推进行动,营造良好政商环境。落实好教育整顿要求,纯洁思想,提升业务,打造过硬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