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开创股改上市工作新局面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积极抢抓国内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机遇,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我区股改上市工作体制机制层级,出台《天宁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召开天宁区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明确未来三年目标任务。
二是扩容上市梯队。对初具上市意向的企业,组织企业参加培训活动,帮助引荐优质中介机构,尽快启动上市工作。对已与中介机构签约的企业,督促企业抓紧实现股改,梳理问题清单,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对已进入辅导期的企业,全力协调各类历史遗留问题
三是提供精准服务。探索开辟企业股改上市“绿色通道”,破解企业上市难题,构建包括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规划、税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针对疫情时期特殊情况,推动培训阵地上云上线,组织上市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参加各大交易所线上培训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累计开展培训6次,完成人员培训100余人次。
(二)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制定《2022年度天宁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贷款评价激励办法》,将普惠金融、制造业贷款目标全面量化、逐行细化至各银行天宁支行年度目标任务,全维度考核各指标的增量、增速,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与区级职能部门部门协同联动,组织板块实时摸排上报需重点支持的中小企业的具体融资需求,精准服务,定期汇总通报融资需求对接进展情况,确保每户企业都对接、每项需求都回应。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宣讲、云上多渠道宣贯政策,精心遴选防疫需求、普惠小微类、专精特新等产品进行系列精准推送;登陆天宁民营企业“云讲堂”以云上直播方式,为企业着重讲解了“金八条”政策等金融支持政策。
(三)促进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有序发展
一是不断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对照全年监管计划,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掌握监管对象经营动态,做好典当企业变更退出、融资担保机构资产管理专项检查和典当企业年审等专项工作,加强了地方金融机构监管力度。
二是加强地方金融组织风险排查和扶优限劣。对“伪金交所”名单内企业、未纳入监管范围的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分公司)和失联典当进行现场检查,推动失联空壳企业出清;帮助小贷公司申报2022年度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实现地方金融机构减量增质。
三是坚持自查自改与督查整改相结合。疫情期间对地方金融组织防控工作进行现场督导,上半年组织消防设施等安全检查,对灭火器老化等隐患及时整改,严格落实了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四)打好防非处非“持久战”
一是完善机制。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天宁区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实施方案;制定责任清单,逐一明确各单位防非处非工作责任,细化要求,推动全区处非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常态监测。压实各相关单位非法金融风险常态化监测工作责任,启动2022年度防范非法金融风险网格员专题培训,畅通举报渠道,联合部门对重点地区风险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对潜在风险进行了有效处置。
三是持续宣传。瞄准地铁站、广场等人员密集区域开展主题活动,将群发短信、微信公众号推文、地铁站视频等非接触形式与设摊宣传、流动宣传、入户宣传等面对面宣传相结合,提高宣传实效,今年以来共开展进村庄、进社区、进机关、进广场等各类宣传活动50余场,提升了居民群众的风险意识。
(五)加强队伍建设
制定年度金融工作要点,定期编撰《金融工作简报》,月月细分任务,时时跟进落实;优化《局内部制度》,畅通工作流程;制定《局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方案》,驰而不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服务优、效率高、群众满意的优质金融监管队伍。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启动“上市后备企业百家计划”
制定《天宁区后备企业培育管理办法》,按照“应进皆进”原则,建立动态调整的天宁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契机,通过宣传培训、行业分析和政策解读,着重提升企业家对北交所上市的认识。搭建已上市(挂牌)企业与后备企业交流平台,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有序股改,增强上市信心和融资动力。时刻关注报省证监局辅导和申报IPO的企业进展情况,用好“绿色通道”制度,做好沟通,争取支持,为企业上市提质加速。
(二)促进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再提高
继续落实多渠道宣贯政策工作,梳理编制政策产品汇编,持续为企业精准对接金融机构和产品。积极推广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持续跟进政银企对接授信项目,督促金融机构尽快落地落实,大力推广“创新贷”“专精特新”等政策产品,为我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多举措努力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三)促进地方金融组织做优做强
加强对地方金融监管频次,加强地方金融组织间交流,引导地方金融组织聚焦“三农”和“小微”, 推进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落实地方金融组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引导失联和空壳企业良性退出,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有序发展。
(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织密监测网络,持续做好网格员、村(社区)工作人员、楼宇管理人员等专题培训,提升及早发现风险线索能力,结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通过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手段使防非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效果。
(五)加强干部能力提升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为重点,坚持业务学习与党建工作统筹安排,在时间、内容、人员、效果上“四落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水平。发挥“投融资服务联盟”品牌作用,有计划、分批次地与相关金融机构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引导券商等中介服务机构优化对企服务,同心共筑金融服务“连心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