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疫”线就是战场,岗位就是“战位”。3月12日以来,青龙街道多位青年志愿者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常州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靠得住、豁得出、顶得上,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靠谱”和“担当”,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在“疫”线的点点滴滴。
横塘社区防疫“万金油”:周智宏
横塘社区总计超过24000位居民,香溢紫郡管控期间,封在小区里的居民有14000余人,除了组织、号召居民做全员核酸,紧急就医、基本民生需求、何时解封等居民迫切关心的问题,每天的咨询电话、居民微信群、居民微信等反馈的问题成千上万。周智宏及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地汇总、收集、整理和处理常州市12345民生平台关于横塘社区居民提出的种种投诉、质询和提问。为耐心解答居民疑惑,他的手机用到发烫。为全力化解居民的急难,他经常顾不上饭点吃饭,等到检查完门磁户回到社区,盒饭早已凉透。
防疫一线“二宝妈”:周映晨
周映晨的丈夫作为公安局民警,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吃住在单位,无暇顾及家庭。周映晨自小继承了军人父亲的侠骨柔肠和坚毅勇敢,她的孩子才六个月大,尚在哺乳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毅然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勇敢逆行,冲向防疫第一线。同事们感慨道,你真是“铁娘子”。在青龙高速道口,周映晨负责核查货车人员情况。为货车司机递送食物,卡车贴封条做到一车不漏。她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值守高速公路卡口执勤点,同事有困难不能完成值守任务,她会第一个顶上去,她总说:“大家比我辛苦,我多干点没关系的。”
初心暖民心:蒋旻
4月初常州摘星的第二天,青龙苑28栋的姚女士带着刚做好的锦旗送到蒋旻手中。“疫情防护 无尽关爱 悉心业主 无微不至”,这简短的16字背后承载着姚女士对蒋旻在疫情期间为居民无私奉献的肯定和感激之情。他从协调社区4000多人全员核酸采样,再到每天为居民送快递外卖,保证日常生活。面对封控政策不理解的居民,他还需要每天做好安抚工作。他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在简易行军床上躺一会儿。他用“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群众的“安全指数”,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平凡人的不平凡事:沈茂春
他土生土长的青龙人,以前做过厨师,人缘不错,凭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社区工作得心应手,成为了一名青南社区网格员。青南社区167幢有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平日里不会做饭,都由他人照顾。这次疫情,照顾他们的人因为密接被集中隔离,剩下两个老人无人照应。沈茂春在配送物资时得知这个信息后,马上向社区反映,从此他每天一日三餐心系老人。161幢有一位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独居的老人,沈茂春知道情况后,除了每天送一日三餐,每天经过,都要透过窗户看看老人,药吃了吗,够不够。疫情无情人有情,封控接近尾声时,老人家人打来电话,言语里都是道不尽说不完的谢意。
乡间小路上的“奔跑者”:江莹洁
疫情期间,她每天穿梭在东青村的乡间小路上,为居家隔离的人员上门核酸,提供物资保障。“您好,为了保障您的居家隔离安全,我们会有专人给您派送生活物资。一定要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不要随意出门,谢谢配合。”江莹洁在居家隔离户的门上安装智能门磁设备,通过技术手段实时掌握隔离户“宅家”情况,既是对隔离人员的有效保护,也是让周围其他居民更加放心的有效举措。“大家都是防疫一线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虽然任务分配明确,但是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帮忙。”
抗疫前线有你,后勤保障有我:陈凤娥
她没有到一线参战,但是她用后勤保障到位支持前方,她没有直接面对确诊病例的密接、次密接人员,但是东青村每一个隔离人员情况她都了如指掌。每次在村内核酸检测完成后不管多晚多累,她都会将库存物资和下次核酸检测需要的物资提前准备好。有时她一天要往返核酸检测点、村委、以及街道5-6趟。为将后勤保障工作做实做细,她每天都会统计现在做信息录入人员的情况,以便合理安排防护服、手套等物资,并且会在每件防护服上标好大小,用以节约物资。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