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疫”线就是战场,岗位就是“战位”。3月12日以来,青龙街道多位青年志愿者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常州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靠得住、豁得出、顶得上,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靠谱”和“担当”,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在“疫”线的点点滴滴。
24小时在岗的“护航员”:吴舒文
吴舒文,38岁,中共党员,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天宁大队青龙中队中队长。在常州出现新一轮疫情的第一时间,他带领中队全体警力驻守沪蓉高速青龙道口,配合天宁开发区(青龙街道)对进出高速的车辆及人员进行排查。设卡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带领中队警力全天24小时全时段执勤,对每一辆车辆排查到位。在高速道口,经常会遇到货车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由于健康码、核酸、“龙城畅运”不合格等各方面的问题,无法进入常州市,滞留在高速道口。这时,吴舒文主动询问每一辆货车情况,对于短期停留的,有需要的他会送上水和干粮,安抚其情绪,对于需要长时间滞留的,他会立刻上报道口疫情指挥部,商讨对策,避免车辆的长期停留。青龙交警中队在他的带领下,竭尽所能为防疫人员保驾护航,为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
退役军人变身“维尼熊”:李斐
李斐,中共党员,1993年10月出生,天宁区党政办公室科员。作为退伍军人,总是出现在最艰苦的地方,火车站北广场、封控区、高速道口、龙泉湾“泄洪区”都有他的身影。从封控区志愿服务后他便立即坚守在青龙道口一线,负责车辆查验工作,确保疫情防控落实到“最后一米”。 “您好,请出示核酸检测报告”“别着急,可能是网络信号不好,退出重新登录一下。”李斐每次执勤时间都超过12小时,无论白天黑夜,他不断重复着相似的话语,一丝不苟地做好检查证件等工作,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在开展疫情执勤工作的同时,李斐积极做好志愿者招募工作。对新招募的志愿者定期开展“志愿者基本常识、服务与技巧”等相关培训工作。由于长期在户外工作,又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他的脸上出现了一块明显的口罩印记,被大家亲切的叫到“维尼熊”兄弟。
军旗下曾经的战士,防疫号角下的先锋:钱俊
钱俊,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和平村委工作人员。防疫工作白热化期间,他每天配合其他工作人员领取物资、收集信息、协调下一步工作、组织联系志愿者。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把“家”搬到了村委,把“根”结结实实扎在了单位里,这一“扎”就是半个多月。为了做好企业防疫监督工作,他每天都会跟同事一起到各企业进行防疫宣传和督查,查看范围内所有企业、店铺监督落实场所码张贴情况。退伍不褪色,多年的从军经历给了钱俊坚毅的品质和过硬的本领,军旗下曾经的战士,在工作中挥扬起防疫旗帜。
战“疫”中的“联络员”:吴康
吴康,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和平村工作人员。“不浪费一分一秒”,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将被子铺盖带到单位,连夜投入工作。他充分发挥“联络员”作用,带领志愿者对各企业宿舍、群租房、沿街商铺进行扫楼,为和平村顺利完成核酸检测全覆盖提供了有效保障。为解决隔离人员物资采购困难问题,他建立微信群,对需要就医、采买物资的隔离人员及时提供有效帮助。吴康踏实肯干的形象深深印刻在大家心里,他就像和平村防疫中的“联络员”,拉近了村委和群众间的距离,使防疫工作更加顺利。
战“疫”领航员,抗疫先锋军:梅韩林
梅韩林,1998年出生,和平村委工作人员。作为后勤保障员,他每天都在和平村委核酸点位间来回奔波,保障点位的物资补给,联系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样本转运,必要时还要客串登记志愿者。防疫工作白热化状态时,他打包好行李住到了单位,主动把小床搭在了工作台旁,他说,“医护人员每天穿着全套防护服,里三层外三层,一穿就要一整天,连水都不能喝,厕所都不能上,跟她们比起来,我这点苦不算什么。”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