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疫”线就是战场,岗位就是“战位”。3月12日以来,青龙街道多位青年志愿者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常州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靠得住、豁得出、顶得上,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靠谱”和“担当”,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在“疫”线的点点滴滴。
“应急人”撑起“安全伞”:倪杰
倪杰,34岁,中共党员,青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他征战高速道口、防疫物资保障组、封控小区等多条抗疫战线,既当统计发货员,又当搬运工,在疫情防控最艰巨的时候,每天工作都在20小时以上。作为一名“应急人”,倪杰尽责履职撑稳辖区“安全伞”。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靠前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服务指导工作,尤其是大量使用和储存酒精等危化品作为防疫消毒物资的企业,提供精准安全技术指导,督促企业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姐妹花并肩抗疫 奉献中绽放光彩:徐小洁 徐小娟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和妹妹更应承担起防控责任,疫情一天不退,我们就会一直在岗位上坚守!”在青龙街道,有这样一对抗疫姐妹花——姐姐徐小洁在青龙苑北区社区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妹妹在彩虹城社区担任居委会副主任。3月13日凌晨,在接到社区返岗电话后,她们匆匆和家人告别,奔赴社区抗疫一线。二十多天的抗疫战中,她们相互加油鼓劲,并肩抗疫,舍小家顾大家,在奉献中绽放光彩。青龙苑北区有1万多居民,人员体量大,核酸检测点位布置、物资调配、志愿者招募、居民宣传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统筹安排。姐姐徐小洁常常忙碌的一天只睡2小时,只吃两顿饭。妹妹徐小娟在3月13日接到紧急电话后,统筹安排3个小区的8个核酸采样点位工作。在二十多天的日子里,她组建了雅苑和景秀的临时办公点,每天只睡3小时,和同事们一起守小区居民安全。
迎难而上,用行动守护父老乡亲:王霞
王霞,44岁,青龙街道常青社区工作站社工。“大家保持一米距离。”“请大家打开健康码和行程码”“大家有序排队,我们很快就能测完。”一遍遍重复的话语,喊到喉咙嘶哑,口干舌燥,她用行动和耐心安抚着每一位居民。疫情来临时,没等安排,她便主动请缨,揽下了最繁琐的底册核对登记工作,半个月时间整整瘦了近十斤。她说,“作为社区工作者,职责就是守护好居民的生活,要对得起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大家的信任。”
舍小家顾大家,将爱在社区传递:张露
张露,35岁,中共党员,青龙街道彩虹城社区干事。她与丈夫都是基层工作人员,疫情期间,两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家中五年级的孩子交给了居家隔离的公婆。张露第一时间积极发动彩虹城小区网格员在各居民群招募抗疫志愿者。统筹规划后,志愿者们分成了几个组各司其职:物资组负责接收、分配医疗物资井然有序;南门岗的志愿者雷厉风行,干劲满满;医护、扫码、扫楼团队配合默契;各类信息整合、梳理,接听电话……将彩虹城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
战“疫”一线中的奔涌后浪:伏婷
伏婷,26岁,中共党员,青龙街道彩虹城社区社工。她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伏”,全员核酸通知、志愿者招募、现场排队情况的实时告知、外地回常相关政策等居民最想要了解的问题,她都会通过微信群及朋友圈第一时间进行宣传。因为坚守点位或上门核酸而未能及时回复居民的问题,她会在凌晨一一答复。“我是一名社工,也是一名党员,居民的需求是我肩上的责任,我不会退缩。”小伏的父亲是青龙派出所的一名基层辅警,驻守在彩虹城小区外围。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父女兵”,即使家近在咫尺,也没有回家吃过一回团圆饭。连续30天24小时的值守,他们舍小家,保大家,守住了一方平安。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