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一头联系着民生福祉,一头关系着城市发展,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红梅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入专项资金6.5亿元,完成红梅西村等3个小区改造,实施翠竹新村等6个小区改造,既实现“硬件提升”,又致力“软件升级”,用党建“工具包”,把“老小区”改造成了“幸福里”。
第一个工具是“实境课堂”
这堂课在项目现场。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凝聚起街道、社区、区级部门、规划单位、施工单位等多方党员干部力量,组建项目临时党支部,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四重四亮等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学政策、受洗礼、强党性,以先锋行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堂课在百姓家中。坚持“走进百姓家,聆听百姓需”,我们入户调研近千户家庭,有的家庭一家三代八口人,挤居在6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的家庭屋顶打满“补丁”,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有的家庭“一年四季无晴天”,晾晒都是问题。这些真切的现实场景使党员干部们深受触动,充分激发了推动改造的责任感。这堂课在会议桌前。坚持“难题一起议,办法一起想”,充分尊重党员群众意愿,围绕“急难愁盼”,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多方联席会议100余场、党员居民代表方案意见征求会46场、矛盾焦点意见征求会22场,点单式提问题、说意见、优方案,根据居民的需求“量体裁衣”,圆满解决了绿化面积与车位数量等现实矛盾,确保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改得满不满意,都由居民说了算。
第二个工具是“组织发动”
以“三支队伍”强化组织力。搭建起到边到底的老旧小区党组织体系,持续提升党员担任楼栋长的比例,鼓励动员具有为民情怀和管理经验的老党员加入业委会,创新安排综合执法局副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到物业挂职担任副总经理,建立起“楼栋点单—业委会商议—物业响应”的工作机制,让红色楼栋长、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三支队伍“更红更专”。以“五色服务”提升向心力。充分发动社区老党员,在红梅东村,我们探索组建起由近50名老党员组成的“五色志愿服务队”,根据党员个人特点和社区需求,设立红色党员先锋、绿色舒心环境、橙色爱心帮扶、粉色暖心调解、蓝色安心守护等服务队伍,以党员带动群众的方式,为基层治理队伍扩容提效,全面强化了社区管理。以“六千党员”迸发自治力。推动生活在红梅的近6000个党员家庭亮身份,发动每一个党员家庭都成为我们治理的“前哨”,着力解决居民楼上楼下的小事、家长里短的琐事。在武进小区,我们成立了武进小区睦邻会,由党员家庭牵头举行了180场“家门口的议事会”,解决矛盾178件,让协商结果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的着的社区治理成果,“小矛盾不出小区,大矛盾不出社区”的愿景加速实现。
第三个工具是“整合资源”
打造多功能的空间。一体推动小区环境和服务阵地“双改造”“两促进”,全力塑造老旧小区“红色地标”。充分利用人防教育基地,新建总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的红梅西村党群服务中心,以功能优化整合,打造出多维度服务和活动空间,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愿意来、运营单位愿意干、社会资本愿意投的服务综合体。导入多渠道的资源。大力拓展合作单位,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社区运营。在红梅西村,我们以党建为桥梁与常州伴城伴乡研究中心、观典文旅投资开展合作,导入文化、教育等优质服务资源,链接常州常亮数字集团、常州T3出行科技公司,让直播、网约车等新业态走进老小区,初步构建以空间聚资源、以市场换服务、以功能聚人气的党群服务生态圈。探索多样化的路径。依靠制度赋能,按照“奖惩结合,正向激励为主”的原则,设计实施“红色积分+公约100条”制度,以积分确定奖惩,提供家政服务、免费体检、上门理发等奖励兑换,努力形成“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回馈居民服务”的良性循环。依靠数字赋能,打造“红”动力智慧管理平台,丰富老旧小区党建场景,推动社区党建与社区营造紧密衔接,充分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持续探索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升级版,持续丰富做实党建“工具包”,以党建“强引擎”充分拉升老旧小区“幸福指数”。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