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区商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开放性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圆满完成防疫保供任务的同时,多措并举“稳外资、稳外贸、促消费”,拓展招商思路和招商方法,努力使各项商务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
一、指标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完成实际到账外资商务部确认数5841万美元(上报实际到账外资11931万美元)。其中,高技术产业完成2247万美元,占比38.5%;制造业完成1900万美元,占比32.5%;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完成4735万美元,占比81.1%。预计上半年完成实际到账外资1亿美元。
预计上半年完成进出口总额约102亿元,同比增长3.5%。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226.33亿元,同比增长3%。全区贸易额(批零住餐)预计达1061.18亿元,同比增长3%。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冲击,4-5月消费品市场销售下降明显。但从1-6月份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额(批零住餐)规模与上年同期略有增长,基本生活类消费增势较好,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稳定增长,消费市场长期恢复向上态势没有改变。
上半年(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签约项目36个,累计总投资超136亿元,产业门类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三新经济等重点产业集群。其中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4个,分别是东方侏罗纪项目、应能微电子项目、东风李尔汽车智能座舱项目、华火竞合项目;亿元以上项目14个。
二、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外向型经济工作稳中提质
1.品牌信用建设持续推进。今年,区内共有常州浩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2个品牌申报2022-2024年度“常州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开展海关AEO认证,今年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已开展AEO高级认证准备工作,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证书。
2.跨境电商发展见成效。天宁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目前入驻企业36家,上半年实现跨境电商平台交易额6.2亿元,开票销售3亿元,海关进出口额9000万元,纳税150万元。
3.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挖掘服务外包“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上半年通过服务外包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绩效考核。依托网博音视频出口基地、互联网新经济产业园、智能驾驶认证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现已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服务外包发展格局。江苏上游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获评常州市重点会展业企业。
4.政策帮扶纾解企业困难。继续扩大天宁区小微企业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覆盖面,为区内小微企业无偿提供出口信保保单,上半年已覆盖86家小微企业,免费为企业提供资信报告35份。帮助企业申请“外贸贷”“苏贸贷”等利率优惠的贷款融资,上半年共有6家企业获得银行融资1600万元。向外资外贸企业拨付上级扶持资金323万元,指导企业向上申请省、市扶持资金1035万元。
5.政策宣讲覆盖全区。聚焦“稳外贸、助小微”扶持政策,联合常州海关、市商务局、中信保、区工商等相关部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讲促进外向型经济保稳提质的措施,推进境外投资项目建设有序开展,为在外人员回国提供便利条件,覆盖全区企业600余家。
(二)商贸流通抓安全促发展
1.安全生产管理严。牵头应急局、市监局、住建局、消防救援大队、属地街道等单位组成区加油站和商业场所安全生产专委会检查小组,采取“周周查”的方式,持续开展商贸流通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截止上半年,检查小组组织联合检查11次,现场检查企业56家,发现安全隐患164处,并督促企业积极落实整改,属地板块跟踪落实到位。重点实施翠湖菜市场瓶装液化气取缔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市场内全部店铺“气改电”项目,实现全区28个菜市场内部无瓶装液化气、无明显,专项行动取得彻底成功。
2.烟卡监管不松懈。牵头属地板块和相关部门开展烟卡整治,在前期各板块第三轮拉网式检查的基础上,加大检查频率和力度,开展烟卡长效管理工作“月月查”行动,有效防止违规销售烟卡死灰复燃。
3.“12345”平台解民忧。针对消费者关注的预付费卡纠纷和加油站等民生问题,和区“12345”政府热线平台紧密配合,2022年1-6月,共调解处理来电来访283次,调解成功率100%,切实维护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成品油管理不马虎。完成了辖区内34家加油站(点)的2021年度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年检工作,除歇业2家外,其余加油站均通过了年检。
5.文明典范城市有抓手。 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测评工作,区商务局从完善工作机制到形成工作常态,狠抓每项工作的落实。一方面,要求辖区内各样本企业做好文明典范城市自查工作;一方面,把所有样本点进行网格化管理,安排专员蹲点督查,发现问题后,及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重点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板块全力推进三个专项提升行动。一是公益广告提升行动:完成对天宁区大型商场、超市、综合体和农贸市场杂乱、陈旧、破损、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和不规范公益广告的集中清理工作,投放一批精品公益广告,扩大公益广告影响力,倡导文明健康理念。二是车辆整治遵章行动:进一步强化大型商场、超市、综合体和农贸市场机动车、非机动车规范、有序停放。三是文明养犬规范行动:加强宣传引导,规范设置相关设施与标识,严禁携犬进入大型商场、超市、综合体和农贸市场。
6.农贸市场(菜市场)建设项目。有效推进朝阳新菜市场运行前全项目建设装修和兰陵农贸市场局部项目提升改造;全力推进翠竹新菜市场建设工程项目,以及翠竹过渡市场的启动运行。
(三)招商工作创新方法
1.体制机制深化。进一步理顺全区招商机制,完善招商体系。中心重点围绕重大投资类项目、重大外资项目、跨境电商项目开展项目招引。各板块围绕主导产业通过以商引商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招引。中心与开发区、镇、各街道加强沟通联系,协同推进精准招商工作常态化,坚持招商例会、决策会、领导接待日等制度,确保项目科学决策、高效推进。
2.拓展招商渠道。通过强化委托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对外积极拓展优质项目信息和渠道。上半年,中心接待拜访项目160批次,拓展复星资本、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辉途物联等优质招商渠道17个;赴深圳、无锡等地开展小分队招商6批次,拜访企业32家。
3.创新招商方式。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心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及时调整招商策略。招商人员从“面对面”交流改为“屏对屏”沟通,从“上门招商”变“云端互动”,通过“线上会议”“云上讨论”等手段,建立便捷沟通机制,打通对接交流堵点,确保招商工作不断链、项目推进不减速、跟进服务不停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推进了30余个项目,开展视频会议20余次,成功签约5个重点项目。5月19日,与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举行了云签约仪式。
4.提升队伍素质。外出招商受疫情影响受限,中心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内修招商业务基本功:一是深入学习重大项目入库管理办法、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二是积极参与市局举办关于新能源产业评估与招商方向建议的培训;三是完成集成电路半导体设计、测试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的产业调研。
(四)疫情防控和保供
1.生活保供群众满意。疫情期间,为小区封控小区居民和医务人员,配送鲜菜等生活必需品约110538份,达1000吨。按配送计划,根据封闭小区居民实际需求,适时调整配送物资清单,合理调剂物品种类,最大限度的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全区14个大中型商超、28个农贸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渠道畅通。
2.商业场所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全区商业综合体、商场、大中型超市、菜市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商贸企业,进行工作动员部署,督促指导相关单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上半年,累计完成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约30000人次,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和综合体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约500000人次,检测结果均成阴性,“应检尽检”参加率100%;商贸流通企业应接种9198人,第二针接种8882人,全程接种8689人,全程接种率达到97.90%。完成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和综合体等37家重点商贸企业65个疫情防控摄像头安装,常态化巡查重点商业综合体、超市、农贸市场2600批次。
3.涉外疫情防控精细严密。一是严密组织涉境外疫情防控工作。督促区对外投资合作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完善境外企业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与市商务局、市外办联系,摸清境外企业底数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境外疫苗接种,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配合市商务局周密组织实施“春苗行动”,为区境外企业中方员工免费接种疫苗达384人。二是严格进口货物防控管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据相关文件要求,指导企业做好进口货物的核酸采样检测和消杀工作;联合区工信局、市监局、板块对有进口货物的企业进行联合督查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令其进行限期整改;传达和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进口货物的疫情防控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加强同相应防控专班、工作组的联系,为企业宣传最新的政策,在做好进口货物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为企业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三是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防控管理。做好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工作,对辖区范围内的入境人员开展跟踪健康管理,落实最新疫情防控管控要求。今年以来累计转运入境人员160人,居家转运183人。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天宁区商务局将坚持新发展理念,谋新篇、布新局,把握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常州市“532”战略部署,谋划好全区商务发展总体方向,稳外贸、稳外资,保市场主体,完成高质量发展涉及商务的各项指标任务,我局计划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下半年的商务工作:
1.继续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扎实做好区商务局党建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深入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2.提升外资利用质量。一是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建立完善四项机制,包括外商投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领导联系服务机制、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和纠纷调解机制、外商投资企业政企对话沟通机制、外商投资企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二是加强结构优化。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区内产业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大高端服务业引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金融保险、融资租赁、检验检测、医疗养老、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领域;鼓励苏南智城积极申报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三是突出产业示范引领。突出十大产业链和“三新经济”发展要点,聚焦龙头企业,聚力强链优链,提升载体配套水平,积极培育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主体。四是大力发展外资总部。利用好省、市各级对外资总部的扶持政策,加强对外资总部经济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3.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稳住市场主体。加强重点外贸企业走访服务,尤其是走访进出口数据下降明显的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加快宣传落实《常州市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若干措施》《天宁区关于推动产业强区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稳定企业预期。招引重点企业。加快推进江苏沪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新悦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常州澳润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重点项目落地,带来进出口数据增量。支持企业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红利,运用市场开放承诺、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扩大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业务。支持企业利用线上国际展会、线上对接会、委托国外代理商参展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抢抓销售订单。
4.提高外经服务水平。做好境外投资的审批服务工作,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加强对外经企业的政策宣讲,鼓励外向型企业参加省、市各类对外投资合作推介会。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扩大海外投资保险的覆盖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资信服务和风险预警。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行业进行投资。
5.抓安全推动消费增长。一是加强下半年行业安全生产指导和管理,落实行业安全监管主体责任,注重与相关板块部门协调配合,保持“周周查”行动落到实处。二是做好下半年经济指标的跟踪与分析,设立省、市高质量考核目标任务,建立企业培育库,加强与各板块的沟通联络,力争走在全市前列。三是狠抓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及烟卡的监督管理,督促各板块做好日常巡查,联合相关部门做好抽查,不放过任何一处违反规定的行为,维护天宁烟草市场稳定。四是指导企业申报适合的项目扶持资金,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争取资金扶持,切实服务好本地商贸企业,助推我区商贸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五是加强农贸市场常态化管理力度,持续推进“优美文明摊位”评选活动,着力提升菜市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和质量,争取在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长效管理考评中取得优异成绩。持续抓好菜市场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以及疫情常态情况下市场消杀工作。六是组织开展“品质生活·常享消费”第三届天宁区龙城嗨购节活动,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消费市场复苏繁荣,助力天宁经济高质量发展。七是指导青果巷街区争创省示范步行街区工作,力争青果巷能够成为全省第一批示范步行街区,更好发挥街区引领消费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的作用,将其打造成天宁消费的名片、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6.统筹抓好招商工作。一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联合板块,加强与项目方商务谈判的深度与频次,尽快形成落地方案,拟定招商协议,主动对接各部门,扫清项目落地障碍。同时,进一步加快项目决策频次,确保日日有洽谈,周周能签约,月月可决策。将攻坚克难的成效,持续体现在项目落地上,为项目招引保驾护航。二是持续拓展招商渠道,挖掘优质项目资源。利用已招引企业资源优势,加大产业链项目招引;加强与创投机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社会主体深度合作,利用其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协同、同业联动等机制,挖掘一批优质项目落地。三是积极组织专题活动,营造浓厚招商氛围。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筹备上海、深圳、北京拜访和科技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研究组织一批更高层次、更新主题、更优形式的专题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天宁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优质企业来常投资。四是深入开展项目研判,不断提升招商水平。加大对招商引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和频次,聘请高校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先进地区招商负责人授课等方式,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天宁大讲堂、全区招商人员培训等为载体,开展不同层级、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招商培训,不断提升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水平,提升项目招引质效。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