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天宁区人社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紧盯省市区任务指标,发扬“高质高效、先锋先行”的人社精神,努力建设就业创业的福地、全民参保的高地、人才集聚的洼地、和谐劳动关系的家园、优质文明服务的窗口,打造严实人社、智慧人社、高效人社、法治人社、暖心人社,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天宁贡献。2022年,我局依法履职类优秀案例获得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获得“常州市工人先锋号”,高琪同志获“江苏省文明职工”的荣誉称号。
一、2022年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72人,扶持成功创业4727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精准引进各类人才1382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24人,8个项目入围第十九批“龙城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创业项目,3人入围省“双创计划”面谈评估。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2199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新增签约入驻企业11家(累计82家),入园企业实现产值超13.5亿元,纳税超4100万元。
二、2022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 在“稳”字上下功夫,守住就业稳定基本面。坚持落实政策与创新创造共推,着力在扩大就业上取得新突破。
(二)在“引”字上下功夫,提振事业发展软实力。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留用共建,着力在发挥人才支撑作用上取得新突破。
(三)在“保”字上下功夫,攻坚全民参保提质增效。坚持扩大覆盖与提升待遇同步,着力在完善保障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四)在“安”字上下功夫,力保人社领域和谐稳定。坚持柔性调解与严格执法并重,着力在提升维权效能上取得新突破。
(五) 在“精”字上下功夫,深挖人力资源服务富矿。坚持精准招商与精英集聚同频,着力在搭建服务平台上取得新突破。
(六)在“便”字上下功夫,提升窗口政务服务效能。坚持行风建设与政务服务共振,着力在“放管服”改革中取得新突破。
三、当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劳资纠纷风险隐患增多。
(二)新就业形态的用工问题亟待规范。
(三)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四、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在新发展阶段坚定信念,用新发展理念为民服务,在新发展格局中乘势而上,大力强化就业促进、扩大社保覆盖、优化人才服务、规范人事管理、维护劳动权益,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一)锲而不舍立好社会发展“稳定器”。全面扶持创新创业群体。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加强创业载体建设,积极开发现有创业孵化基地的孵化能力。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用足用好富民创业贷、苏岗贷、工会创业贷等工具,激发市场活力。全面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统筹全区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和妇女等人群的就业帮扶。深化劳务协作,有序引导陕西省旬阳市和青海省玛沁县劳动力来天宁就业。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企业用工需求动态响应机制,精准服务企业用工,加强全区就业形势研判和企业用工信息监测、失业动态监测。
(二)持之以恒构建人才服务“全链条”。围绕健全服务灵活“引才”。广泛开展企业走访,动态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人才需求。大力开展“名校优才”校园招聘,靶向引进层次高、专业精、行业拔尖的领军人才来天宁就业创业。围绕构筑平台积极“留才”。积极设立人才接待日,邀请优秀人才交流研讨、项目推介,促进人才交流、人才汇聚,增强人才获得感和归属感。设立“留学归国人才就业创业服务专窗”“人才服务绿色窗口”,提供 “一站式”公共服务。科学设置招聘简章和职位要求,提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精准度,聚焦岗位设置,盘活岗位资源,常态化实施事业单位职员岗位晋升制度,不断促进人才队伍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围绕人才能力提升精心“育才”。有序组织硕博研究生来天宁暑期社会实践,为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提供参考。强化博士后设站单位管理,组织开展博士后工作业务交流,指导企业创建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争创国家级示范站。
(三)坚定不移织密筑牢社会“保障网”。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增效。积极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进法定人群应保尽保。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办,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个人权益。完善城乡居保体系建设,全面实现贫困人员及流动人员应保尽保,助力乡村振兴。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保业务经办,完善个人分账户系统。提升社保经办风险防控责任意识和能力,构建“事前预警”“事中核验”“事后核查”的防控体系,全流程核查高风险业务,确保社保基金平稳运行。
(四)驰而不息架起劳企和谐“同心桥”。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发挥和谐劳动企业正面典型示范作用,做好省、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申报工作。深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体制建设,积极贯彻落实《条例》和工程建设领域“四项制度”,坚持源头治理,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储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对辖区用工主体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发挥基层网格员“小喇叭”作用,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巡回法庭优势作用,加强裁审程序衔接。持续推进互联网庭审工作,促进新形态劳动仲裁机构的建立。继续建立商业综合体调解组织,将矛盾化解关口不断前移。
(五)破立并举激活园区产业“新动能”。以创新为因子,释放产业发展强劲动力。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政策优势搭建行业集聚的发展平台。开展跨界融合创造新兴业态,引进投融资管理、法务服务等“跨界”服务机构,形成以人力资源服务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生态圈。以人才为中心,形成人才汇聚大本营。整合入驻机构提供可靠有效的就业岗位、校企合作、银企对接等信息资源,引导区域人才接需配置,助推产业园成为新时期人才服务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以数据为驱动,构建智慧园区数字底座。发挥数字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招引数字产业项目,助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