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天宁区财政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应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困境,切实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增收节支,保障财政运行稳定
一是依法依规组织收入。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严格依法依规组织收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努力优化税源结构,积极培育壮大税源,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对重点税源的跟踪分析,发挥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导向作用,努力培植新兴税源,不断调整并优化全区税源结构。同时,充分挖掘各种闲置资源潜力,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二是推进税收协同共治。在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基础上,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推进跨部门协同监管,建立以“党政领导、财税主责、部门共治、司法保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协同共治网络体系。通过创新征管方式、征管手段和征管机制,强化信息共享,拓宽税源控管渠道,最终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相关部门协税护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社会各界税收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建成依法诚信纳税、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促进我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三是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进一步优化支出,科学配置财政资源。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硬化预算约束管理,严控追加预算,集中财力保障“三保”支出和重点支出,守住财政运行安全底线。
二、聚焦产业发展,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强化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持续优化纳税服务,简便办税程序,完善具体服务措施,畅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依法依规征收税费,严肃组织收入工作纪律,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坚决防止搞集中清欠税收、乱收费削减政策红利,持续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把各项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加大重点产业支持力度。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围绕天宁区《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产业转型升级等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提高财政政策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加强财政资金与金融工具、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强化政策引导,引导更多金融活水培植促进产业发展。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推进科创基金运作,积极借助银行、证券、保险、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科技金融机构的牵引作用,整合科技金融服务资源。
三、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强百姓福祉
加大力度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坚持将财力优先投向民生领域,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一是着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优抚政策,构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互补的养老服务体系,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保障好校园建设、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等教育经费,加大普惠制幼儿园财政保障力度。推进“健康天宁”建设,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资金,足额安排疫情防控经费,用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物资采购。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加大老城厢片区、地铁沿线改造投入,深化城市长效管理,持续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宜居品质。深化“平安天宁”建设,支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打造宜居美丽乡村。积极落实省、市稻谷补贴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和扩大稻谷生产,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实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三是大力支持美丽天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强化财政资金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支持太湖治理,碳中和、碳达峰绿色低碳发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垃圾分类等重点环保项目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聚力改革创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覆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支出绩效评价全业务流程。建设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层层传导压实绩效责任。二是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企监管体制机制,充实监管人员并提升监管能力,优化监管方式,不断增强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以及专业性。积极推进国企市场化转型,优化国企内部架构,审慎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切实加强债务管控和投融资、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管理,资产负债率和融资成本保持合理水平。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针对政府采购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强化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预算单位内控制度。对接市级 “政采贷”融资平台建设,细化工作措施,拓宽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发展。开展政府采购负面清单及政府采购内控制度培训,明确采购人的主体责任,强化采购人法治意识和风险意识。四是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政府债券管理,积极向上争取债券额度,强化政府项目储备,科学组织年度债券申报工作。按照十年化债目标,不断拓宽财源,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科学统筹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完成年度化债目标。
五、推进依法理财,提升财政管理质效
一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围绕全区重大项目资金安排,加强资金监管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常态化。强化直达资金监控,管好用好直达资金,确保资金落地快、见效快,真正发挥惠企利民作用。二是推进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依托省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规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业务流程,健全项目库建设,实现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预算精细化水平。完善财税大数据平台、国资监管平台、“资产云”平台等系统建设,提升财政数字化服务水平。三是加快法治财政建设。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引导财政干部主动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业务水平。深入贯彻预算法,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科学编制预算,做到有章可循。预算的执行严格按照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入库和拨付程序。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按时在政府网站上公开各类财政政策、工作动态、预算执行和重大民生支出等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