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2年,天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和提升本质监管能力为主线,深入开展市场监管“提优行动”,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先后获得“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平安常州建设先进集体”、“常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先进集体”、“2022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锚定防控民生风险点,守护百姓安稳增幸福。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毫不松懈。开通涉疫情防控类医疗器械企业和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审批事项绿色通道,实现企业产品变更、备案不见面审批、当日办结。强化冷链食品监管,指导冷链从业单位注册申报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开展“四类药品”登记销售常态化监管,强化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专项监管。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深化。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机制建设,全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复核验收。持续推动小作坊提档升级,建成省“名特优”小作坊6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完成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全覆盖检查和闭环整改。深化智慧监管,创新开发使用“简案快办”系统,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三是药械安全监管扎实推进。牵头组建“天宁区药品安全委员会”,进一步健全我区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全年开展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现场检查398家次,发现涉嫌存在违规行为单位33家,均完成闭环整改。开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强风险防控和质量管理。
(二)围绕市场监管中轴线,优化营商环境添活力。一是审批服务更加便捷。天宁区新增个体工商户12635家,同比增加17.74%。联合相关部门整合服务事项,开通“一件事”政务通办服务,实现开便利店、开药店“一表申请、一次提交、一次办结”。二是综合监管效能不断优化。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其中企业年报率达94.5%。深化失信联合惩戒,与区法院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快吊销未注销企业出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首次采用市场主体“无感化”的线上联合检查方式,与区税务局对信用修复企业进行了检查,进一步减少对正常经营企业的干扰。三是竞争执法水平有效提升。完成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申报工作,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局高度肯定。全年共立案656件,罚没款入库数670万余元,多起案件被省、市部门录用为典型案例。
(三)拓展服务发展覆盖面,推动提质增效赋动能。一是质量强区有序推进。开展“5.10中国品牌日”宣传活动,启动江苏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新增江苏精品3个、AAA级质量信用企业1家、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优秀单位1家、“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市长质量奖”提名奖1家;新增“区长质量奖”2家,“质量管理先进班组”2个;新立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2个,参与制修订国标、行标6项,28家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并自我公开。积极推动首席质量官、计量执行官和标准化管理制度,实现区内建筑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全覆盖、60%规上企业实行计量执行官。二是知识产权全链提升。建成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县域)。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88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2306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34.46件。新立项省级正版正货街区1个、市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1个、市战略推进项目1个。三是消费维权切实强化。创新开展3·15线上宣传活动,曝光量达221万余次,点击量88468次,互动量4374次。建立完善在线纠纷处理机制,累计27家企业纳入在线纠纷处理单位(ODR)。新增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6家、先进单位15家、先进网店1家,推荐17家单位申报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全年共处理投诉举报11616件。四是创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服务站网。围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服务站、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站、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政务服务便利站等11个服务站,为全区中小企业、个体户提供精准服务。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继续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着力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创新升级。
一是围绕大监管提质增效。持续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提升部门联合抽查占比,为全区营商环境考评打好基础。结合助企纾困要求进一步做好信用管理工作,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进行帮扶指导。继续开展广告、价格、质量等的专项整治。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案件的查处力度,查处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件。推动“八五”普法工作,加强基层执法建设。
二是围绕大质量强基挖潜。组织发动区内企业申报各级各类质量、标准化奖项及知识产权项目。持续推动企业首席质量官、计量执行官制度;加强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设施建设,动员更多的服务机构驻平台;加强标准化建设,动员各类主体主导或各类标准的制修订。着力推进常州市天宁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天宁区高价值专利工作站,大力推进发明专利创造工作,提升我区专利质量。
三是围绕大安全夯基蓄力。强化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覆盖率,指导企业新设食品安全总监岗位。按照“今年打基础,明年全覆盖,三年见成效,常态化运行”的总体目标任务要求,推进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现场检查,组织宣贯《常州市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办法》。从产品备案后检查入手,做好新承接的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区药品安全委员会作用,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
四是围绕大权益为民惠民。继续推进职业索赔应对机制,探索在旅游景点推广消费维权站点,开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放心消费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持续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继续推进在线纠纷调解(ODR)工作,将投诉举报较多的企业作为重点对象纳入ODR名单,并开展相关培训,筑牢线上快速和解消费纠纷机制,全年新增ODR企业不少于12家。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