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1年,天宁区市场监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在天宁区“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的发展定位中,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市场监管尽责,为天宁发展担当,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关注民生,压实责任,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疫情防控持续发力。开展“江苏冷链”小程序的推广,组织指导开展全区范围内各类餐饮、冷库等冷链从业单位注册申报进口冷链食品信息,核实注册单位995家,确认进口冷链交易3543批次,确认跨省交易89批次。强化新冠病毒疫苗质量监管,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对区疾控、接种单位、集中接种点、临时接种点完成三轮全覆盖检查,并督促履行主体责任,确保疫苗储运环节质量安全。组织26名志愿者参与管控区域志愿服务。配合区卫健局,落实好重点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扎实开展。以创新监管方式落实主体责任,持续优化电梯“一维一保+风控服务”常州模式;继续完善液化石油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推进“专业化+数字化”两化融合监管方式,与常州市特种设备安全协会、兰陵街道合作,在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业化+数字化”两化融合项目建设。全年共受理各类特种设备注册登记1642台,特种设备开工告知备案1633台。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750余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347家,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22份,排查各类隐患134条,隐患一次整改率达97.2%。受理各类涉及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投诉举报88起,均得到妥善解决。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设备,开展涉氯企业、电梯鼓式制动、起重机械“双限位”、冶金起重机、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等专项整治。
(三)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在全市率先落实“小餐饮备案公示制”,发放全市首张小餐饮备案公示卡。发放全市首份农村家宴服务部证照,推动农村自办家宴规范化管理。针对食品生产企业,检查覆盖率达105%,其自查报告率达100%,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覆盖率达100%。推进学校食堂“五常”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全区校园 食堂量化等级优秀率达87.5%,“五常”示范食堂达21家。推进小作坊提档升级,打造“阳光小作坊”,8家小作坊成功获批省“名特优”小作坊。持续推进“安心菜场”“阳光餐饮”民生工程,11家“安心菜场”全年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4.5万批次,“阳光餐饮”在线2440家,重点餐饮单位“阳光餐饮”实施率保持100%。申报市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2条,市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38家。开展食品安全法定检测7745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143批次。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开展“安心年夜饭”保障、节日食品专项检查、“不老药”专项排查、羊肉及肉制品紧急排查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保健食品检查,开展“一老一小”食堂第三方风险评估。
(四)药械安全监管有力推进。全年开展药品零售企业现场检查243家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检查426家次,医疗机构现场检查101家次。完成药品抽样105批次,评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90例。推进监管纵横联动,加强对基层分局的现场检查业务指导;开展含兴奋剂药品生产经营、药品流通环节、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专项检查;与区卫健局联合开展医疗机构无菌医疗器械使用专项整治,与医保分局联合开展医保药店准入现场核查。强化化妆品监管,全年开展化妆品现场检查62家次,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50份。大力宣贯新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开展以“安全用妆、美丽有法”为主题的化妆品科普知识宣传周活动。
二、明确方向,合力攻坚,促进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加快实施集体创新力项目。贯彻区委创新大会精神,以区委区政府“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阔步迈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全新目标为引领,经前期动员部署、自主申报、沙龙研讨、集中评估等环节,全局各部门共确定了26个“集体创新力”重点项目。针对重点项目,开展调研10余次,沙龙研讨3期,集中辅导2场,阶段性评估评比1次、年终评比1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解决了一批“企业关注的烦心事”和“群众关注的操心事”。
(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全区截止到11月份,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49件,2021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86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29.14件。全年专利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前列。推动中国(常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首个基层工作站落户郑陆镇,为郑陆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支撑和智力支持。推进江苏知识产权强省示范区建设和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结合相关政策做好知识产权奖补资金发放工作;组织重点企业申报知识产权重点项目,其中常州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省级正版正货项目成功获批,开发区管委会和江苏擎航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申报江苏省专利导航重点项目(高端纺织智能制造)成功立项,常州四药孙永强获得常州市专利奖“优秀发明人”称号;动员企业将知识产权成果用于投融资,助推企业发展,全年完成质押融资1.22亿元,完成贯标备案121家。
(三)着力推进质量强区工作。动员区内企业申报各类质量奖及质量发展项目,申报省长质量奖1家、市长质量奖4家、江苏精品3家、省级标准化试点单位4家、AA级以上信用评定7家、江苏省“标准领跑者”单位1家,中欧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获批建设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指导“江苏·常州e谷数字广告产业园”成功申报2021年江苏省质量强省奖补专项资金——广告业发展奖补资金30万元。全年完成主导和参与国行标制定8项。率先在全市探索推行“计量执行官”制度,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天宁经验、天宁模式。在规上服务业中积极推动“首席质量官”制度,开展相关培训2场。开展以“品质以人为本”为主题的“5·10”中国品牌日宣传活动,并举办“5·20世界计量日”沙龙活动。
三、严格执法,注重规范,营商环境开创新局面
(一)持续优化审批服务。2021年,全区新设立个体工商户10862户,发放食品经营许可3460份,完成第一、二类医疗器械备案262件,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74件,药品经营许可143件。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试点工作,制定了相关规则,完成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69户。落实药品经营许可“受办分离”,许可提交材料由22件缩减至9件,承诺办结时间由26个工作日缩减至22个工作日。按照区审改办要求,梳理认领涉及我局的“证照分离”改革事项18项。按照“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要求,及时修订涉及我局的934项行政权力事项相关内容,确保我局行政权力清单符合“三级四同”标准化要求。
(二)营造舒适消费环境。强化消费维权职能,创新开展 “3·15”线上云直播,在腾讯、优酷、凤凰等六大平台同步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8.4万,全网累计在线收看超62万人,网友互动超2700条。打造“夏日6·15安全用妆科学用妆”、“秋日9·15拒绝预付卡套路、畅享高品质消费”、“冬日12·15你消费我护航”系列活动。扎实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1家单位获得省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3家单位获得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3家单位获得市级放心消费先进单位,2家单位获得市级放心消费示范网店。同时再行培育1家单位申报省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共监测电子商务经营者3482户次,搜索监测网页3175次。结合实际制订了应对职业索赔行为工作机制,应对疑似职业索赔投诉举报115件。
(三)强化监管手段运用。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先后制定出台了《天宁区市场监管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程序》《天宁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2021年)》和《2021年度天宁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计划》,形成了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各级各部门积极联动的工作格局。全年开展部门联合抽查34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627户。我区“双随机”工作“三转三深化”模式经验做法被总局网站全文刊载。充分发挥信用监管作用,加强对全区涉企信息归集的指导调度,27个部门向江苏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归集了46810条涉企信息;强化信用约束,全年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910户,移出401户,清理长期未经营企业438户,指导7户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积极推进年报工作,全区企业年报率达93.8%。持续开展计量、质量、价格等市场监管领域日常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四)全面加强执法工作。全年共立案查处案件469起,罚没款496.5万元。深入开展“两反两保”专项执法行动,建成常州市首个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关注民生领域执法,江苏源众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销售不合格热轧带肋钢筋案入选2021江苏省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深入推进全面禁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天宁区茶山高老庄私房菜馆涉嫌虚假宣传案入选市场监管总局“长江禁捕、打非断链” 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第二批)。配合涉粮专项巡察,查处非法制售粮食行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突击检查,重点查处培训机构违法使用、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继续开展第三批无传销村(社区)创建工作。强化队伍法治素养,出台4项案件办理制度规范,重新组建基层法制员队伍,建立了基层法制员周会机制。
四、2022年工作计划
(一)以系统化为目标,完善体系制度提实效。一是完善“审管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区行政审批局的“审管联动,告知承诺”工作制度,理顺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协同机制,形成体系化的“事前准入、事中事后双随机监管”工作机制,推动市场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二是切实贯彻监管执法一体化。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力度,破除监管与执法之间的藩篱和障碍,着重于简化程序、保障规范,把监管过程中形成的证据作为执法的基础,在一些领域探索实施模块化、标准化程序。三是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系统化推进全区市场监管领域开展联合双随机监管,真正形成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二)以科学化为指导,助力高质量发展促实效。一是积极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各级标杆企业培育工作,建立培育库名单,年内组织3-5家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做好“江苏精品”认证工作和省质量信用等级AA级及以上企业评价现场核查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申报地方标准项目。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助企行动。高水平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力争在知识产权重点项目和重点奖项上获得新突破。三是开展营商环境提优行动。进一步巩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年报率,2021年全区企业年报率力争达到90%以上。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在信用联合惩戒工作中的运用,加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持续清理长期未经营企业。四是实施重点领域执法亮剑行动。重点推进全面禁售长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加大涉危化品、电动车、油品等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打击假冒伪劣、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执法行动,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以常态化为手段,打牢安全基础求实效。保持常态化的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市场监管领域涉危化品的监督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持续性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突出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叉车等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巩固特种设备超期未检率压降成果,特种设备月末超期未检率保持在0.5%以下,对未及时登记的特种设备开展进一步排查,督促企业及时完成设备的注册登记,切实减少“未登记”、“未检验”设备数量。全面落实市场主体责任。一方面,继续拓展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警示教育范围,通过行政约谈、专题培训、入企宣讲等方式,提升企业对安全生产要求、法律法规规范、主体责任履行等方面的认识度。另一方面,有计划的开展对企业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结合安全生产技能比赛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实际操作水平。
(四)以整体化为理念,巩固民生工程见实效。一是巩固食药安全保障成果。持续深化落实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要求,加快推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单位以及食品消费体验的提档升级。强化食品属地监管责任的落实,确保全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推进有力有效。强化药品抽检、医疗器械抽检的风险预警及风险监测作用,认真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二是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灶具、热水器等燃气燃烧器具以及连接管、调压阀等配件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加强对日用消费品、电动自行车、儿童用品等民生商品的质量监管。三是持续抓好市场价格监管。密切关注“米袋子”、“菜篮子”和有关民生商品市场价格,开展价格监管政策提醒、市场价格巡查检查、价格收费专项检查等工作。加强水、电、气等领域价格监管,坚决整治各种形式、各种名目的违规收费。组织涉企收费和减免政策落实情况督查调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