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天宁区科技局认真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和“532”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创新主体、创新园区、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等五大重点,全力推动了天宁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
(一)一个重点
根据“532”重点项目(工作),区科技局牵头第二部分“建设创新引领、人才汇聚的现代化常州”,区创新办负责牵头此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市委督查室、市科技局6月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现场督查、座谈。涉及武澄科创园二期、常州市工业互联网高新企业数据中心、5G科创中心、中欧(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亚玛顿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人才公寓建设等7个具体实施项目(续建5个、新建2个)。其中,上年度结转续建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7.93亿元,1-5月已完成投资3.73亿元,均按时序进度推进建设。2022年新列排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3.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5亿元,1-5月已完成投资3610万元,预计年内开工。区创新办已落实专项工作经费30万元,正积极对接人员专职从事创新办各项工作。
(二)三个突破
1.主体壮大力争突破。出台《天宁区创新主体培育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年)》(常天政发〔2022〕22号),科学谋划创新主体“成长坐标”,力争到2025年创新主体各项指标实现倍增。配套2个行动方案,制订《2022年天宁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方案》《2022年天宁区科创载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制作创新主体培育、科创载体建设系列宣传册。上半年,摸排2022年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95家。目前已完成第一批40家企业申报,第二批88家正在申报中,认定第一批市高新技术产品102个,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29家。组织5家企业申报潜在独角兽企业(汉韦聚合物、怀业信息、巨细科技、软讯科技、琉璃光)。与板块、招商部门协同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招引,目前双招双引在谈项目23个、签约项目5个。
2.双创载体实现突破。中国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孵化器获评国家级孵化器,是继高创中心(2012年)、新动力(2016年)之后,天宁区时隔6年成功创建的第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天宁区首家国家级专业化孵化器。天宁经开区未来智慧城众创社区获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立项公示,为全省首批众创社区立项项目。以开发区园区管理办公室为抓手,强化22个专题园区的科技主题招商,举办“芯聚天宁,共谋未来”半导体沙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双创云大赛等活动,与常州工学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完成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武澄工业园、网络视听游戏产业园),完成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高创、新动力、龙城、互联网+、检验检测、军民融合、启迪协信)及4家市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双创载体星级评定)(高创、新动力、检验检测、博创E家)。
3.科技综合体寻求突破。对现有的载体和园区的运营进行了系统分析,围绕载体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不足,有针对性的开展座谈走访调研,先后赴苏州、无锡专题调研科创载体建设,与赛创未来、数字信息产业园对接洽谈,依托江苏省产研院常州创新服务中心,探索在云制造科创中心打造有辨识度的特色鲜明的创新综合体。对接有专业眼光、成熟的专业化运营服务团队,高效组合人才、技术、资金等产业生态要素,集成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服务机构等载体平台,紧跟企业发展提供“陪跑服务”,实现创业功能、产业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的有机融合。
(三)五项工作
1.高新区创建。成立高新区建设专班,每周召开专班会议,每月召开现场督查会议,形成驰而不息推进高新区建设工作新常态。积极上级部门,扎实开展创建工作。6月份启动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明晰在产业、科技领域的发展设想、产业空间科技空间布局,形成产业、创新项目协作清单。与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南大学药学院加强对接,积极导入高校前瞻资源,补足创新平台短板。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核心区内5条道路及4条河道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
2.科技项目申报。武进不锈“光热发电熔盐系统用高温耐蚀管的研发和产业化”进入“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关键技术专题创新”项目立项审查,预计获得省级资金支持1000万元,为近3年来天宁区获得科技资金支持最大项目。武进不锈“能源装备用高性能系列不锈钢无缝管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2021年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22年,天宁区共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4项,其中省级11项,市级33项。目前,市项目已立项公示12项。组织企业参加“2022常州“国际智造”创新创业大赛”,共完成项目推荐51项。
3.科创平台建设。深化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省产研院常州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常州琉璃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批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创志科技、华立液压2家企业与省产研院开展企业联创中心建设对接。亚玛顿企业研究院7月开工建设,智慧水务研究院下半年拟申报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示4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申报中。
4.高层次人才引育。以新“才富天宁”工作专班为抓手,以顶尖人才引进为重点,以人才项目为基础,全面推动人才工作提档升级。已完成2022年度省双创项目网上申报(双创人才2名:汉韦聚合物杨杰、韩敬;双创博士1名:创志张容祎)。完成HJ人才申报14项,WR申报1项,科技副总项目申报6项。
5.科技创新服务。围绕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目标任务,与各板块联动开展合同登记工作,有序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工作,技术合同成交额目前已完成系统登记8.7亿元,预计半年度完成登记11.3亿元。扎实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眼视界、丰北村2家申报常州市科普教育基地,雕庄红馆、横塘社区2家开展科普教育基地评优,均已完成现场考察。用足用好“苏科贷”“创新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完成“创新贷”企业白名单梳理。落实各级纾困政策,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开展“零接触”科技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 锚定目标上台阶。紧紧围绕科技条线7个高质量考核指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全力推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做细做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工作,稳步提高高企通过率;扎实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申报,为高企梯队培育打好基础;加强研发相关3项指标分析,积极向上争取、争取板块配合,破解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难题;深入挖掘可登记技术开发项目,提升登记效率和质量,力争完成全年登记目标。
2. 赋能产业促融合。一着不让抓好天宁高新区建设,突出特色亮点,加快推进锡常协同发展,主动对接、精准对接高校资源,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在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推进智慧水务研究院申报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诺德电子、钢劲型钢等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聚焦载体提质效。运营好高创中心、新动力等既有载体,围绕绩效考核指标发力,精准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争取省级绩效A类“零突破”;布局好苏南智城、网络视听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新建载体,立足产业,厚植企业,提高科创属性,引进品牌运营机构,营造浓郁的科创氛围;引领好云制造科创中心科创综合体建设,加强调研考察,确定发展模式,细化建设方案,打响“智汇天宁·创享未来”品牌,打造行业标杆。
4. 找准赛道抓招商。科技招商是快速集聚创新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主动融入大招商格局,紧盯上海、深圳等创新高地,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布局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持续为产业发展导入“核动力”,构建科创森林生态。围绕省级以上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等科创平台项目开展重点招商,实现科技类重点项目量质齐升。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