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宁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主体培育,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天宁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达41%(目标40%);
2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预计达2.78%(目标2.5%);
3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2家(目标95家);
4、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2家(目标2家);
5、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其中省级以上3家;
6、深化产学研合作,签订产学研协议60份,新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个,省产研院常州创新中心挂牌。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1、创新环境有新提升
2021年,天宁区积极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创新发展大会精神,出台了《天宁区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出台了《天宁区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天宁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新办,制定《天宁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创新政策落地落实。强化政策宣传讲解,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政策宣讲团深入企业走访宣传,开展线上线下、专家讲座、专题会议等各种形式的宣贯活动,举办“创新政策专题解读会” 50场以上,开展面对面政策剖析,提高创新政策知晓率,覆盖企业超1000家次。完成区级科技奖励政策兑现,下达2020年度科技创新奖励资金1643万元。全区199家高企享受所得税优惠减免1.50亿元,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9.28亿元。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工作,“苏科贷”共发放贷款4笔,共计1200万元。
2、创新主体有新进位
成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班,强力推进创新主体能力提升。组织西安高压、吉春医用等168家企业申报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82家,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46家;获批市高品224只;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74家;召开高企联席会议针对全区中机寰宇等170家拟申报高企培育入库或高企认定企业开展环保、安监、质量等方面预排查,解决相关问题8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高企专题辅导会10场、组织高企材料专家预审会4次;汉韦聚合、世博云2家企业获批潜在独角兽企业,佳德医药、凯特工业、安克医疗等23家企业获评常州市瞪羚企业。
3、平台支撑有新突破
成立创新政策完善、创新平台提升专班,重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一是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武进不锈省产研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省产研院常州创新中心已签约挂牌;琉璃光、新瑞得、汉武智能等与省产研院共建联创中心正在洽谈中;创志机电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签约挂牌。二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速推进。亚玛顿获评市级企业研究院;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通过省独立研发机构中期检查,亚玛顿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进出口检测中心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参加省绩效评价。三是天宁高新区创建取得新进展。申报材料已获省发改委、商务厅、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批复通过。
4、科技项目有新提高
组织申报新瑞得“0.5秒大测程高精度激光伺服全站仪的研发”、强力先端“光刻胶光产酸剂的结构设计、合成及超纯化研究”等各计划类别省科技项目20项,其中新瑞德、强力先端2家企业项目获批立项。组织申报佳尔科药业“一种肌肉注射用黄体酮乳剂型注射剂的研发”、汉韦聚合“先进聚合物材料与光学膜绿色制造”等市级科技项目41项,其中立项35项,万润生物、常检一诺等市农业项目4项,四药厂、佳尔科药业等市社发项目9项,常州卫校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项,汉韦聚合、武进不锈等市领军型创新人才5项,美玛特、常药厂引进外国人才专项2项,金陵干燥市成果转化培育1项,市工业科技支撑13项,全年争取上级科技经费4134.64万元。武进不锈获评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亚玛顿通过省成果转化项目中期检查。
5、双创氛围有新活力
一是加快创业载体建设。组织开展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工作和省级孵化器认定工作,组织检验检测加速器申报省级双创载体;星火众创空间申报国家级双创载体,检验检测孵化器申报国家级孵化器,目前检验检测孵化器已由省推荐上报至国家。常州网络视听游戏产业孵化器、常州武澄科技企业孵化器、常州强力先端众创空间3家获批市级双创载体。二是不断优化双创服务,在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开展智慧化园区改造,并逐步推广到其他载体。三是强化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创志机电、纺兴精密、明伟万盛3家企业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瑞曦生物、智谷机电等14家企业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是广泛发动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我区共获得19个奖项,其中汉韦聚合、锐志微创、智谷机电等获二等奖6项,先锋干燥、黑牡丹纺织、坛墨质检等获三等奖13项。汉韦聚合晋级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6、产学研合作有新格局
一是深化与江苏省产业研究院全面战略合作。推进省产研院与天宁区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武进不锈与省产研院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已正式签约。启动省产研院常州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二是开展产学研出访。跟随科技镇长团出访长沙,赴湖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布局三新经济,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60份。三是组织参加2021常州国际创客周活动。达希(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入驻协议,泰格尔科技与常州市天宁智能制造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四是组织2021常州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活动周合肥产学研活动,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交流对接,常州奥比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复杂电子产品诱导装配系统的联合研发”等4个产学研项目签约。
7、人才引育有新成效
以新“才富天宁”工作专班为抓手,以顶尖人才引进为重点,以人才项目为基础,全面推动人才工作提档升级。赛得能源周行博士成功获评省双创创新人才,常州汉韦聚合物有限公司吴一弦团队获评省创新团队;组织武进不锈李岩、楚志兵、骠马吕清涛、汉韦杨杰、韩敬等7人申报2021年度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项目,其中5人已入选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项目。积极参与龙城英才推介会、人才政策推介周等活动,结合高企申报、科技统计、孵化器建设、科技项目管理、科技人才培养等主题,通过专题培训,线上辅导,交流座谈等,已开展培训6场,培训300人次。
二、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紧盯“532”发展战略,聚焦天宁“3511”战略布局,进一步凝聚“志存高远 务实笃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打好科技创新“一三五”组合拳,即突出天宁区省级高新区创建“一个重点”,抓好创新政策贯彻兑现、高企双倍增、天宁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关键”,实施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争取、创业载体优化、产学研合作、高层次人才引育“五项工程”,为天宁高质量发展储蓄加注科技动力,为打造“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贡献科技力量。
(一)一个重点
省级高新区创建是天宁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课题,要突出这个重点,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新区,科技智慧新城”,建设“科技、产业、生态、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一是加强与省、市科技条线对接,及时获悉省科技厅的反馈意见,落实相关要求,全力推进创建申报工作;同时对照创建目标要求逐一细化和落实,突出天宁高新区的亮点和特色。二是以未来智慧城与核心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天宁高新区建设,按照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大项目招引,导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按照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提升高新区建设发展水平。2022年,高新区争取认定高企50家,新增创业载体2家、重大创新平台2家,争取省、市重大项目5个。
(二)三大关键
1、关键之一:抓好创新政策贯彻兑现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2022年是贯彻落实市创新政策20条的关键之年,继续把贯彻落实市创新政策放在突出位置,不折不扣兑现激励政策,落实好相关企业创新奖励资金下达。继续高站位宣贯落实各级创新政策,强化市创新驱动实施意见及政策宣传讲解,让市创新政策更大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深入板块、园区、重点企业开展10场以上创新政策宣贯会。对照创新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排查梳理可培育可申报项目,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类创新项目,做到报保尽报,加大政策惠及面,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落细。
2、关键之二:打好高企培育攻坚战
2022年是实施高企“双倍增”计划的关键之年,要围绕十四五末高企达650家的目标,通过实施“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强部门联动,狠抓政策辅导、企业挖掘、诊断服务、质量把控等环节,建立梯次并进的企业培育库,打好高企培育攻坚战。全年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申报、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类培训宣传活动不少于5次;2022年组织泰格尔、旭荣针织、曼淇威等150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新认定高企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300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组织视博云、汉韦聚合等6家企业申报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全年认定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2.25%,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
3、关键之三:加快省产研院常州创新服务中心建设
2022年是省产研院常州创新服务中心启动建设之后的第一年,也是加快推进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的关键之年。要以天宁先导中心4号楼为首期项目落地承载地,依托4号楼10层、11层加快建设省产研院在常州地区的综合办公交流空间。以创新服务中心为抓手,全力推进省产研院体系内专业研究所、重大项目、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研发型企业等各类创新资源向先导中心积聚。2022年,争取新增落户项目2家,开展产学研对接、项目路演等活动3场次。
(三)五大工程
1、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在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水平研发机构。2022年新增企业研发机构10家,其中省级以上1家。二是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我区检验检测、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网络视听游戏、新一代通信技术、跨境电商等“三新经济”代表产业以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新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的创新需求,建设2家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三是推进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区与省产业研究院全面合作共建,引导企业与省产研院合作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新增汉武智能、华立液压等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家。
2、着力推进科技计划项目提升工程
结合天宁区创新性新兴产业布局,争取研发和转化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指导企业挖掘重大科技项目源,在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超前部署前瞻性技术,推进亚玛顿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新瑞得、强力先端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入开展,组织武进不锈、汉韦聚合、创志科技等企业申报省级成果转化项目;深化科技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联动,切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推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实施;争取上级科技经费2000万元以上。
3、着力推进创业载体优化工程
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投机构、社会组织等的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专业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加速器,孵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2022年新获批省级以上双创载体2家。高质量建设常州天宁新能源材料众创社区,高起点规划中欧检验检测产业园,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双创载体集聚区;强化各板块创新载体功能,开发区重点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二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网络视听产业园、5G科创中心、云制导先导中心、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等园区建设,郑陆镇重点推进中南高科、中交智荟港等园区建设,雕庄街道重点推进坤鼎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城区街道加快众创空间创建。
4、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工程
围绕纺织印染、医疗器械、干燥设备等重点行业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常高职院校开展精准对接和全方位深入合作;紧扣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大院大所和高校合作,推动有助于我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2年组织企业赴上海、南京等地开展产学研出访,开展产学研活动5次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以上。
5、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
以顶尖人才引进为重点,以人才项目为基础,全面推动人才工作优化升级。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为特色方向,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天宁创办高科技企业,催生一批高科技新产业、新业态、新亮点。发挥科技计划项目作用,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承担国家、省、市科技专项、重点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计划, 引导领军型人才团队加快产品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2022年申报领军人才(其他类)不少于5人,培训200人次以上。
(此件公开发布)